基于胃肠功能损伤的分级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1-11-15 11:00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1期
关键词:鸣音残留量胃肠功能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1)

胰腺炎指胰腺组织出现的炎症反应,包括慢性胰腺炎和急性胰腺炎两种。临床表现中慢性胰腺炎多为持续性隐痛,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同时出现上腹饱胀,食欲下降、血糖升高等,药物治疗后可缓解[1]。而急性胰腺炎具有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等特点,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发热,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易损伤胃肠功能,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目前,急性凶险性胰腺炎主要进行对症治疗,病情严重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胃肠功能损伤后恢复功能较慢,治疗后需长期康复,为此,在急性凶险性胰腺炎患者中采取有效、针对胃肠功能康复的护理具有一定必要性[2]。本研究选取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基于胃肠功能损伤的分级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2月1日~2021年2月1日收治的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者;②经腹部超声检查、CT检查或MRI检查符合急性胰腺炎的相关诊断者;③强烈腹痛,并放射至背部者;④检测脂肪酶或血淀粉酶水平相对正常水平高3倍者;⑤伴胃肠功能障碍者;⑥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批准。排除标准:①慢性胰腺炎处于急性加重期者;②合并意识障碍或处于昏迷者;③治疗中死亡者;④出现较严重呼吸衰竭,需行气管插管者;⑤伴有家族精神病史、认知功能障碍,对本研究无法理解者;⑥临床资料缺失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52.34±2.24)岁;病程(5.15±2.15)h;发病原因:胆源性23例(41.07%),高脂血症18例(32.14%),酒精性15例(26.79%)。研究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52.78±1.89)岁;病程(5.27±1.96)h;发病原因:胆源性25例(44.64%),高脂血症14例(25.00%),酒精性17例(30.36%)。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并遵医嘱给予吸氧、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等护理。为家属讲解治疗方法、过程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取得配合,根据临床表现评估患者病情状态,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炎药物、抑酸药物及抑酶药物治疗。研究组采取基于胃肠功能损伤的分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胃肠功能分级标准 通过检测患者腹内压、肠鸣音、胃残留量、大便及腹泻次数将患者胃肠功能进行分级。①0级:无腹泻症状,排便1~3次/d,腹内压<12 mm Hg(1 mm Hg=0.133 kPa),检测胃残留量<150 ml,肠鸣音>3次/min。②1级:无腹泻症状,持续4 d均无大便,腹内压为12~15 mm Hg,检测胃残留量150~300 ml,肠鸣音<3次/min[3]。③2级:喂养不耐受,持续5 d无大便,腹内压为12~15 mm Hg,检测胃残留量>300 ml,肠鸣音<3次/min[4];腹内压升高,出现腹泻,且4~6次/d,腹内压为15~20 mm Hg[5];检测胃残留量>300 ml;肠鸣音消失。④3级:出现腹泻,且6~10次/d;腹内压为20~25 mm Hg;检测胃残留量>400 ml,反复呕吐;肠鸣音消失[6]。⑤4级:出现腹泻,>10次/d;腹内压>25 mm Hg;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消失[7]。

1.2.2 营养干预 ①0级: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计算每日患者喂养量,利用体重(kg)×(104.5~125.4)kJ/(kg·d)摄入营养物质,主要食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8]。②1级:针对此类患者病情状态和指标水平,制订针对性的喂养标准,喂养标准=3/4常规喂养,选取100 ml葡萄糖注射液实施喂养,观察患者状态变化,并每隔4 h监测患者胃残留量1次,若监测残留量<150 ml,即可实施常规营养支持[9]。③2级:喂养不耐受患者,此类患者应暂停喂养的继续进行,每4 h监测胃残留量1次,胃残留量<150 ml时,调整肠内营养喂养标准为50%常规喂养量;胃残留量>150 ml时,应继续暂停肠内营养支持[8]。腹内压较高患者,应严格禁食,每4 h评估腹内压1次,腹内压<15 mm Hg时,检测胃残留量;腹内压<150 ml时,调整肠内营养标准为25%的常规喂养量[10]。④3级:禁食,并遵医嘱灌肠,取生大黄粉,用温水稀释,保证灌肠液在39 ℃左右,灌肠用量为100 ml,选取26号导管插入肛管10~15 cm,利用20 ml注射器匀速注入,保留时间>30 min,促进患者排便,每4 h监测患者腹内压情况1次[11]。⑤4级:严格禁食,遵医嘱输入液体复苏,穿刺引流,若病情持续加重,报告医生行手术治疗[12]。

1.2.3 评估、标识干预 制作胰腺炎胃肠功能损伤评估表,内容包括呕吐、恶心、大便次数、肠鸣音情况、腹泻、腹内压水平、胃残留量、胃潴留、消化道出血情况、肠内营养实施情况。若患者出现异常症状,则全部标记红色,若无异常症状则标记黑色[13]。同时,根据胃肠功能损伤分级,分别标记不同级别患者的颜色,0级患者标记白色,1级患者标记为浅绿色,2级患者标记为蓝色,3级患者标记为橙色,4级患者标记为红色。根据标记,提高医护人员对不同级别患者的重视和监护[1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胃肠功能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高热消退情况、干预有效情况、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选取一条长为10 cm带有刻度的标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疼痛剧烈,随着刻度的增加,疼痛程度增加[15]。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高热消退情况、干预有效情况、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高热消退情况、干预有效情况、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胃肠道功能损伤为急性胰腺炎常见的并发症,在疾病早期,炎症对胃肠功能造成影响,机体释放自由基,钙离子超载,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管间的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淋巴液渗出,造成细胞炎性水肿,最终造成胃肠道功能损伤,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6-17]。由于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快,疾病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难度较大,其胃肠功能损伤后,患者病死率较高[18-19]。因此,在疾病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尽早做出准确的判断,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胃肠道功能分级护理是根据欧洲胃肠功能分级标准,并通过评估国内临床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国内治疗的胃肠道功能评价标准,其通过对患者大便、腹泻、肠鸣音、胃残留量、腹内压等各项指标的监测,明确患者胃肠功能处于状态和级别,从而根据不同病情状态,进行及时护理和治疗[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肠鸣音评分、肠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分析原因,根据胃肠功能分级护理,针对不同分级患者实施相应的营养干预,能够迅速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维持胃肠黏膜屏障的正常功能,纠正机体在治疗和护理应激状态下营养不良状态[22]。同时,分级干预的实施,维持胰腺组织的功能,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对促进胰腺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基础,有效改善胰腺功能情况[2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高热消退率、干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通过利用针对性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反馈功能,改善胃肠道血液流速和微循环状态,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的同时,改善胰腺功能[24]。加上通过评估、标识干预,根据标识的颜色明确患者处于疾病级别,提醒医护人员重视重症治疗的同时,缩短患者治疗时间,缓解疼痛感受,提高治疗效果[25]。

综上所述,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基于胃肠功能损伤的分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可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保证疾病治疗中机体代谢功能正常状态,促进病情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鸣音残留量胃肠功能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