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21-11-15 22:51吴琼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9期
关键词:金融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摘要:我国当前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挑战严峻、压力重重,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以最快速度构建“双创”实践教学机制。当前国内财经类高校的金融实验教学系统普遍存在重视不足、实践教学严重滞后和实践教学规划分散的问题,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结合金融类教学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从量化投资、金融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详细规划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享了金融学院的改革经验及成就展示,希望对国内其他高校的金融学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金融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早在十几年之前,我国就把创新型国家的构建纳入战略规划之中,用这一思想指导各个领域的建设。十八大召开时,进一步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做出了诠释,认为提升综合国力、增强生产力等方面,都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要围绕创新这一核心对当前与未来的发展做出部署。2015年,我国正式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为了创业创新良好格局的构建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方针。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高等教育的目标已迅速普及,但高等教育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方法却是脱节的,不同发展水平的高校都表现出高度趋同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应用型人才、创新型和企业家型人才方面,他们仍然表现出“先天性缺陷”。尽管每年接受培训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但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对两种人才的迫切需求。双他战略的推行,意味着高等教育不能固守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因为社会发展向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所以,高校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机制。

山东财经大学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保障本校办学特色基础上明确对双他教育进行精准定位:第一,在发展过程中,要把“双创”教育当成首要任务;第二,学校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要围绕“双创”工作的开展组织教育活动、进行项目孵化、促进产业发展;第三,与政、投、创等紧密融合到一起,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带来良好保障与有效服务。作为山东财经大学最大的二级学院,金融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明确写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努力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大学生人才,使其创新思维与问题处理能力都能有所提升,也能学会怎样与他人进行沟通,能愉快地在团队工作;不仅要在专业学习上有所成就,也要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以敏锐的洞见能力分析问题;既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也要承担公民责任;要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也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学会包纳世界。

一、国内高校金融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培养复合型高级金融人才的过程中,金融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有很大帮助,其功能和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环节都无法替代的。但是,当前国内财经类高校的金融实验教学系统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金融实验教学系统一般都是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金融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在金融理论与金融实务实践方面的能力脱节,后果就是学生不能熟练掌握金融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而且实践和动手能力也得不到锻炼,能力较差。

(二)实践教学严重滞后

由于各种条件制约,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在金融学课程设置中严重缺乏能够反映金融业最新发展状况和前沿理论研究的新课程,配套建设的金融类实验教学体系也相应较为陈旧和单调,实验的内容和形式缺乏挑战性,实际应用价值较低。整体上看,从金融实验的数量及层次的丰富程度上,都距离基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金融实验教学系统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实践教学规划分散

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实验教学体系下,金融信息生成和传播的轨迹和趋势无法追踪和跟进,更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在不断发展的金融生态系统中挖掘和整合客户需求的能力。 而且,当前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总体规划,实验资源较为分散,这都不利于培养适应当今世界金融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高级金融专业人员。

二、基于创新创业的金融类实验教学体系的纲要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盲目单纯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其本质仍属于素质教育,但对其进行了拓展与深化,其目的就是要让专业教育产生实用价值。双创教育的开展,就是要让在校生能茁壮成长为高素质人才,他们的思维、意识、能力等都符合社会发展形势。双创教育的推进,使得大学毕业生拥有连接大学教育和就业创业的衔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人生角色的平稳过渡。

可见,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基础的金融实验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急需对现有的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从一味强调知识掌握到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使得金融实验教学成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之中的一项关键内容,以实验教学为载体,人才培养口径会更宽,学生既能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也能有较强的能力与水平,具备“三创”精神,成为当代社会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个过程必然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变革进程,具体而言,我们认为金融业实践教学应按照以下步骤展开变革:

(一)转变理论教学的传统理念和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要转变理论教学的传统理念和模式,就是要提高金融实践教学的地位及重要性,增强金融实验教学的独立性,其独特的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实验与理论教学真正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中最重要的两大平台。我们可以增强实验教学的独立性,相关课程也要具备独立的教学大纲、教學课时和学分,通过这样的措施使得金融实验教学体系与金融理论教学既有机融合又相对独立。

(二)大力创新实践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

将创新创业精神的基因纳入金融人才的整体培训计划中,使创新创业精神贯穿于所有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在操作上可以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和穿插;同时,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对于不同年级金融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双创”选修课程也有所不同,希望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具备广阔的视野,在学校接触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都是当前时代发展最需要的内容,类似于供应链金融、大数据金融等。

(三)改革金融实验教学方法、模式和考核手段

依托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建立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和其他支持资源,大力推广开放,互动,研讨,案例,团队任务教学等方式,适度减少基础和实证金融实验,相应增加研究创新,创业实践等金融实验项目和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和探索,理解更多关于金融的知识,并增强金融创新创业精神所需的非智力因素。此外,将金融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将金融创新和创业的成就作为学业考核的有效内容。

(四)以金融科研促学

结合广泛的金融科学研究项目,它不仅限于已正式建立的所有类型的科学研究项目,而且还通过项目学习的形式与生产,教育和研究紧密结合,能增强金融科学研究活动的吸引力,使更多学生能积极参加此类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细心琢磨、大胆创新,为创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基于创新创业的金融类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金融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和数学基础,系統地学习信息技术、金融两大板块的理论知识,为日后在经济金融领域研究成绩的取得做好准备,具备金融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快速成长为复合型、国际型的高端人才。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实验教学系统也应围绕以上目标进行重组。

以“双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数理等方面的能力。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实验室引进了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涵盖了多个专业,构建了庞大的网络实验平台。在这一平台之中,学生将了解到各种与金融有关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交汇到一起,将促进他们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双创”为基点构建金融实验教学体系,增强了实验教学的层次化,按由基础到专业这样的顺序递进。所有实验课程的开设,都能充分体现出“双创”的特征,而且这些课程与传统实验课保持一致,促进了传统实验的升级。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一)互联网金融

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就是指一系列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工具的统称,是建立在互联网思维基础之上的,涉及云计算、搜索引擎等,是金融业务变革的成果,也是对传统金融模式与业态进行创新的结果,绝不只是以某一企业或个体为基点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在多项业务中都能充分体现出优越性,包括支付、资金融通等。从现阶段情况看,本校互联网金融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将多个分支行业囊括其中,包括虚拟倾向、互联网分期、众筹等。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即这样的课程体系不会永远保持不变,其发展将与互联网行业保持同步,我们还将日益丰富实践课程中的内容。

金融学院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上教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为P2P借贷,引导学生对当前影响力较大的P2P平台进行对比,能对各大平台的产品与服务做出准确评估,探明优劣。二为第三方支付,指导学生在主流支付平台上进行操作,加深对产品的体验,对各大平台的服务有所感知,探明优劣。三是众筹,指导学生在主要众筹网站中进行操作,加深对产品与服务的感知,且探明优劣。四是大数据金融,引导学生对其本质与内涵有所把握,尤其要了解各个平台的功能与架构情况,尽量对平台建设提出改进建议。五是互联网金融门户,引导学生对各种新兴模式产生了解,能对进一步优化提出建议。六为其他模式,包括目前央行在推行试点的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等。

以上多为研究创新型金融实验。它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型金融实验方法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从而完成金融创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金融实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体验、评估、分析优劣,有助于识别金融市场需求,进而寻求具有市场价值的金融产品或服务,这也是培养金融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同时利用好大数据技术、思维、方法等,对现有的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找到价值较高的部分,对这些信息进行转化之后,使之成为能给金融企业做出合理决策带来辅助作用的知识。这种模式与方法都属于大数据金融,与云计算共同组成当前最前沿的金融科研和商业运作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教学中观察到,这些实践活动由于与时代潮流的紧密契合因而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掌握程度也相对大幅提升,这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获取金融创业资源和数据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金融创业管理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金融创业的事业旅程打下夯实基础。

(二)量化投资

量化投资属于金融学中投资方向的研究,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学等多门学科,让海量静态数据能发挥出重要作用能让企业能制定出多样化的“大概率”策略,进而获得更高的收益,而且要利用好这些策略,形成能对投资起到指导作用的数量化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分析,有利于投资回报率的提升。这一过程中,模型与数据的作用就是能对投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能找到更高概率的获胜机会。

金融学院在这方面开设了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涉及:

(1)在选股时选择量化技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选股时重点考虑市场行为,可以运用的模型包括动量反转模型等;二是选股时重点关注基本面,例如行业轮动等。

(2)以量化的方式进行投资分析。

(3)量化择时分析,包括

①趋势追踪:移动均线、MACD、RSI、BOLL;

②确定对择时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标准;

③牛熊线;

④其他指标。

(4)防控风险;

(5)以智能化的方式制定策略;

(6)统计套利等。

(三)创业实践型实验

创业能否成功,这与创业能力的强弱有必然联系,特别是创业者处于网络背景之下,可供他们选择的创业模式更加复杂,脚下的创业路径也较为灵活,创业能力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有所不同,创业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掌握技能。对于金融创业而言,要想提高人才培养有效性,要依托于网络平台的模块化创建合理的培养模式,从金融创业择机能力、产业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建立起金融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围绕上述能力的培育,我们金融学院设计了富有财经专业特色的创业实践型金融实验方案。创业金融实践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学生团队的开发,要得到导师指导,在项目进行之中,每个学生都要扮演特定角色,通过对开发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可行性研究,模拟金融企业的运作,进行一定程度的财务验证实验,撰写财务业务计划等工作。

鉴于我国金融业的政府监管相对较为严格,我们进行金融创新实践之前,首先必须准确识别当前的政府监管基准范围,并在适当的空间和区域内进行合规的创新创业培养。我们设计的上述实验方案不仅涉及金融企业家机会能力和金融企业家管理能力,而且还涉及金融企业家技术能力,即熟悉各种金融相关知识,金融市场规则,金融监管政策等方面,并积累金融企业家经验。例如,在实验中学生自己开发的金融产品可能会受到行业专家的一定肯定,某些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产品设计甚至也可能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对整个金融产品开发链条的跟踪、熟悉和掌握,学生的金融企业家經验会突飞猛进地增长,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业信心与热情,起到较好的实践教育目的和结果。

典型的创业实践财务实验包括创业基础理论培训以及创新和创业授权培训等。创业基础理论培训可以为希望创业的人提供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准备,为已开始创业的人提供成功经验及管理方法,为尚未决心创业的人提供热情和信心蓝图。创新创业的授权培训通常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平台进行的,在平台上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掌握开展业务的技巧和步骤,了解金融业务模型,熟悉金融业务运作流程等。我们的平台设计方案都需要学院的专业教师结合实际的金融行业来指导学生的实践培训,可以让学生同时接触传统课程并且掌握创新和创业实践,甚至可以使非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具有初创金融公司合作伙伴的基本能力,增强金融创新和创业所需的各种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四) 基于创新创业的金融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金融生产实践也应基于创新创业。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方案以增强校企合作在实验实践中的作用:例如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完成实践任务,例如互联网金融项目等,可以由任课教师、金融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人员一起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校内金融实验室,对金融业务进行实践模拟,并针对上述校外实践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我们通过上述校企合作、理论结合实践的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也为金融创新和创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操作过程中,传统的金融本科毕业设计往往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学生的论文选题大量重复,并且大量引用甚至抄袭网络资源,加之本科论文的重复率要求相对较为宽松,使得毕业论文工作严重忽视实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采取多种形式,更加注重金融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增加金融专业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多样性,例如可以采取金融企业实践研究报告、各个行业的投资分析报告、创业活动调查报告、产品营销分析、投资价值测评报告等,增加创新性和实践性在毕业论文成绩评价中的比例。

(五)其他实践活动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还积极组织并参加国内众多财经高校的各种金融竞赛,讲座和论坛。近年来本院学生在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业竞赛、商业运作模拟竞赛、金融产品模拟交易竞赛及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竞赛等比赛中都有较好的成绩斩获。学院也趁势举办了“挑战杯”金融知识大赛,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一股“金融热”,一些明星学生和明星教师的“走红”,促使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这样的时代精神在我们财经类院校得到充分的发扬。顺应学校师生对于金融知识的普及渴求,金融学院也举办了一些紧跟时代步伐的互联网金融讲座,包括数学统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方面,以及综合的经济知识、管理知识。上述实践活动对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利于融合学校的各类学科,培养跨经济学、管理学甚至数学、计算机等不同学科门类的复合型创新金融人才。

上述基于创新创业精神的金融实验教学体系的运转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首先,金融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努力解决远程教育平台资源不足和资源共享的问题。二是教学管理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果条件允许,金融,技术,场所,法律,税收和其他服务与培训均可让金融创新紧密地对接创业支持链。可见,金融实验室不仅是双创项目的孵化器,也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能催生更多的金融创业企业,也能促进此类创业的发展。

四、金融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通过五年多来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和探索,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走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学院的鼓励和带动下,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类比赛,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在线创业与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国家定量投资战略制定等竞赛中均表现出色,为学院和学校争得众多荣誉。近年来,随着学院在实践教学领域的不断创新与探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到95%以上,在省内高校中首屈一指。省内多家金融企业对学院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均给予高度评价,很多金融机构在校企合作项目方面的热情也与日俱增。我们在总结学科基础建设工作和实践实验课程创新举措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经验,希望给国内财经类高校一些经验参考:

首先,课程实验设计上真正融入金融行业的业务实操,这是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基础。通过与企业的深入交流和讨论,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根据社会创新和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可以“私人订制”来提供企业急需和有用的人才,制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和创业型人才培养计划,并引入金融企业等外部力量来联合开发创新和创业课程。

第二,加强校内外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以更现实的思维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学校要在思想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突出社会实际应用,将金融行业的链条化操作流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克服对创新创业实践的畏惧心理,增强学生自信心,通过实践操作切实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第四,以实践基地为载体,与省内高校共享创新创业资源,扩大和加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时代的到来,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为例,在其他学者已得研究成果的辅助之下,对高校如何以实验教学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在此前提之下,把握住互联网金融向专业人才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对如何在金融实验教学中推进改革提出建议,旨在对其他高校的金融学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所启示,共同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实验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时椿,常建坤.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 廉永杰,王青耀,王文奎,魏新华.创新教育及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刘彤,王雪梅等.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与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4] 宋俊骥.教育转型——走向创业型大学:以江西 W 学院为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5] 阙海宝.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执行与偏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杨雪梅,王文亮.创新创业教育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7] 巢陈思,李桂花.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6(3):87-92.

[8] 程宝华.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衢州学院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

[9] 顾现朋,刘麟.基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通道[J].創新与创业教育,2016(4):24-26.

[10] 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43-46.

[11] 贾晶.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创业教育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5(28):102-104.

[12] 雷园园.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实践体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113-115.

[13] 李成龙.校企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机理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6(10):87-90.

[14] 李成龙,叶磊.互动视角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合作过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4):30-33.

[15] 李一 .美国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继续教育,2015(8):19-21.

[16] 李月云.新建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策略——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23):53-59.

[17] 李月云,杨文艺.强化协同: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2):56-60.

[18] 梅伟惠,陈悦.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新纪元:“创业美国计划”的出台、实施与特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23-30.

[19] 倪庆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本科的跨界策略与途径[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5(5):11-17.

[20] 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12.

[21] 王蕾,曹希敬.熊彼特之创新理论的发展演变[J].科技和产业,2012(6):84-88.

[22] 王浦劬.转变政府职能的六大理论问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42-49.

[23] 许晖,张海军.生态圈的协同创新[J].清华管理评论,2014(11):56-60.

[24] 薛成龙 ,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0-28.

[25] 姚冠新,陈桂香,洪林.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哲学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0):43-50.

[26] 许晖,张海军.生态圈的协同创新[J].清华管理评论,2014(11):51-56.

[27] 熊飞,邱菀华.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3-77.

[28] 徐世平,史贤华.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述评——兼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2):22-26.

[29] 张建功,刘兴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产学耦合的机理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5):38-41.

[30] 张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1] 张清华,岑世宏.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为[J].中国高校科技,2016(1):84-87.

[32]赵志耘,杨朝峰.创新范式的转变:从独立创新到共生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5(11):155-160.

本文受到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及对策研究” (jy201817)的资助,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吴琼(1982-),女,山东济南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宏观经济与政策。

猜你喜欢
金融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创新创业的金融类学科教学体系研究
中美CFA认证高校金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金融类专业的高职英语特色考核机制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