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逐瘀方加减联合呋塞米片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11-18 06:47卢丽婷
吉林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周径中度患肢

卢丽婷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乳腺科,广东 茂名 525000)

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BC)主要是指发生在乳腺上皮或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科较为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1]。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阐明,但已发现诸多高危因素与BC存在密切相关性(如遗传因素、某些物理因素、性激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等)。BC的早期主要临床特征为乳房肿块以及乳房皮肤异常,晚期可出现癌细胞的远处转移、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临床中还有一部分BC患者伴有骨转移以及肝转移等[2-3]。由于BC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特征。临床中常采取X线、组织活检等进行检查。上肢水肿作为BC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未采取有效方式进行干预,不仅会影响BC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目前对于BC术后上肢水肿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长时间服用西药,易出现耐药性。近年来随着对中药的深入研究,众多中医药物在治疗BC患者时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将BC患者作为研究目标,进而分析中药汤剂(活血逐瘀方)对该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BC术后上肢水肿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37~59岁,平均(48.64±4.58)岁;病程7~11个月,平均(8.91±1.30)个月;轻度水肿19例,中度水肿14例,重度水肿7例;观察组年龄36~58岁,平均(47.93±3.97)岁;病程6~10个月,平均(8.58±1.27)个月;轻度水肿20例,中度水肿15例,重度水肿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纳入标准:①所选实验对象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5]中的诊断指标;②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积极配合治疗者;④无心、脑、肺等重大系统性疾病;⑤年龄37~59岁;⑥具有详细的临床记录者;⑦无中药过敏;⑧无吸烟、饮酒;⑨病程6~11个月。

排除标准:①血管栓性疾病者;②具有精神障碍者;③近期采取其他措施治疗者;④中药过敏者;⑤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恶性疾病者;⑥哺乳期妇女者。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呋塞米片(广东九连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210)口服,2片/次,40 mg/片,2次/d(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时间为4周,每2周视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逐瘀方进行联合治疗,活血逐瘀方主要是由丹参、乌药、白僵蚕、三棱、莪术、白芥子、厚朴、橘红、土贝母、沉香所组成,用水煎取400 ml,2次/d,早晚各1次,200 ml/次,连续服用4周,2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1.3.1观察指标:①两者治疗疗效的对比观察;②两者患肢周径的变化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肢肘关节伸直时上肢腕横纹处、腕上10 cm处、远横纹处、肘上10 cm处及肘部的周径,计算公式如下,患肢周径=(患肢腕横纹上10 cm周径+肘10 cm周径)/2。③水肿程度分类:轻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 cm以下;中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6 cm;重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较健侧粗6cm以上。④两者患肢功能评分的对比。

1.3.2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指标进行评价:治愈:临床症状(患肢水肿)完全消失、活动无异常;显效:临床症状(患肢水肿)明显缓解;有效:临床症状(患肢水肿)有所改善;④无效:临床症状(患肢水肿)未见改善,活动无明显缓解,甚至出现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为9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两组患者患肢周径的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患肢周径(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水肿周径)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BC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肢周径的变化情况

2.3两组患者患肢功能评分的对比:两组患者患肢功能评分的对比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肢功能评分的对比分)

3 讨论

目前,BC术后上肢水肿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故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该病时,往往存在较大困扰,且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不仅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影响,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在临床中,BC术后上肢水肿主要以药物或手术治疗作为治疗措施,前者具有安全、使用方便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有患者常伴有复发的现象,后者对肢体损伤较大且患者往往难以接受[7]。近年来,有相关学者研究报道,中药汤剂对BC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在中医学中,BC术后上肢水肿属“脉痹”“水肿”等范畴,且中医理论认为,外由六淫内侵,内因享赋不足,后天失养,肝气郁滞,冲任失调,脏腑虚弱,以致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结于乳络而成是其病机所在;BC术后气血耗伤,脉络损伤,致瘀血内停,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脉络瘀阻加重,气虚致水液不能敷布而停滞,血不利则为水,溢于肌肤而生水肿是其病因所在。故其治疗应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通络为原则进行治疗[8]。本试验中所用活血逐瘀方,方中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乌药、沉香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白僵蚕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作用;三棱、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白芥子具有通络止痛、温中散寒的作用;厚朴具有下气除满的作用;橘红具有利气、散结的作用;土贝母具有消肿、解毒之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以及活血通络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为95.00%,这提示活血逐瘀方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两者在治疗后,患肢周径(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水肿周径)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BC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提示活血逐瘀方可明显患者的水肿情况;两者治疗后,其患肢功能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加用活血逐瘀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综上所述,活血逐瘀方对BC患者的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的临床体征,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周径中度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小米手表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特异性抗P . g-IgY龈下冲洗液对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