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舞:土家撒叶儿嗬

2021-11-18 09:54周碧麟编辑田宗伟
中国三峡 2021年8期
关键词:叶儿土家逝者

◎文 | 周碧麟 编辑 | 田宗伟

在宜昌市长阳县,撒叶儿嗬已从灵堂搬至了广场。图为长阳百姓在县城烈士塔下跳撒叶儿嗬。 摄影/张涛

德信幺叔“走路”了,我从几百里之外赶回老家“看信”。

孝、悌、忠、信,德信幺叔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高寿的一个,他遇上了好时代,寿过耋耄。他与我父亲年岁相仿,可比我父亲多活了几十个年头。

信叔儿孙满堂,亲友遍及四方,他的葬礼注定是老家最热闹的盛事。我赶到时,他灵堂前已是人头攒动,丧歌伴随鼓点响彻山村的夜空。

父母早已过世,家乡已经远去。当再次踏上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看到这少年时熟悉的场景,我一时老泪纵横。所谓故乡,绝不仅仅是亲情与山水,故乡的声音、颜色与味道都已植入骨髓,那种记忆与情感只会随生命逝去。

打丧鼓,这土家丧葬遗风已流传千年,即使在文革最艰难时期,也没有完全被禁止下来。土家族是个温情智慧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鄂西这片多情土地上演绎生死轮回,创造出灿烂的巴土文明。有人说,土家人学说话时就听喊山歌,会走路就能跳撒叶儿嗬。少年时,跳丧、喊山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径旁野花随性开放,山间清泉恣意流淌,自然不过,并不觉得有多神秘。而当我老去,重新审视和观照这鄂西山野盛放的土家艺术奇葩时,竟有了一种莫名的敬畏与感动。大美无言,大象无形,狂放恣肆天马行空的撒叶儿嗬,让我窥见到一个民族的博大胸襟和旷达情怀,她所包含的哲学内涵与美学意蕴奥妙无穷令人刮目。流传千年长盛不衰的撒叶儿嗬已成为土家民族独有的文化标识,让人惊异,让人震撼,甚至晕眩。

鄂西南崇山峻岭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清江两岸的人民,乐观豁达,笑对生死。独特的祭祀歌舞撒叶儿嗬在这片土地上历史悠久长盛不衰。 摄影/王双跃

土家族丧俗打丧鼓,民间又叫跳撒叶儿嗬。同治年间《长阳县志》记载:“临葬夜,诸客群挤丧次,擂大鼓唱曲,或一唱众和,或问答古今,皆稗官演义语,谓之‘打丧鼓’,唱‘丧歌’。”清《长乐县志》云:“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柩旁击鼓,曰丧鼓;互唱俚歌哀词,曰丧鼓歌”(长乐即今五峰县)。所谓“撒叶儿嗬”是丧歌中的衬词,犹“呼儿嗨呀”或“郎里格郎”之类。撒叶儿嗬又是跳丧舞的一个曲牌。跳撒叶儿嗬是一种“讳饰”和形象的说法,有人叫跳“幺连儿嗬”“幺姑姐”,五峰叫跳山幺子嗬,五峰白溢寨就有个山幺子嗬艺术团。

苍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土家人一生看重三件事:出生时整祝米酒,结婚时办喜宴,去世后打丧鼓。这三件事办得隆重,人生方算得风光圆满。豁达的土家人视死如归,老人自然死亡称为“百年”,被认为是生命通向另一个世界的路口,走的顺头路。丧事办得隆重喜庆而体面,是死者的造化,也是生者的荣光。谁家打过一场热闹丧鼓,会成为村民久久评说的话题。当然,年轻人非正常死亡不算喜事,一般也不会打丧鼓。

村子不大,人也不多,谁家老人病重,村人无不知晓。如果老人落气,必然鞭炮齐鸣,叫放落气铳。听到鞭炮声,便知道某家老人“走路”了!现在通讯发达,消息立马传遍天涯海角,相关的人也都知道了。

亲人不一定都在身边,能送到终的儿孙们跪在遗体前烧落气钱,打发亡人黄泉路上的盘缠。然后从井中打来新鲜水为逝者洁身,叫“请水抹澡”,整理遗容,穿戴寿衣寿鞋寿帽。一切打理停当,再将一个芝麻饼切成四块,用麻线穿了,系在逝者腕上,曰打狗粑,备黄泉路上护身。逝者双脚捆上棉线,据说黑狗黑猫身上带有静电,如果猫狗从逝者身边经过,逝者会站起身来扑人,可怕至极。当然都是传说,谁也没有亲见。

亲人一一瞻仰过遗容,然后将遗体放进棺材,闭殓,从此阴阳两隔。土家人称棺材叫寿木、木头,几十年前就已备好。“周岁制板,百岁受用”,人生标配,无须忌讳。上好的寿木用柏木或杉木制作,这两种树质地细腻,耐腐蚀。棺底棺盖墙子共十二筒原木,且年轮清晰完整,叫十二圆花。用上好山漆漆过三五遍,光亮鉴人须发。

安排丧葬事宜同时进行。从前得请道士做法事,巫文化与道教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深远,土家人坚信人死后会下地狱,请道士超度亡灵使其免受地狱苦难是后人的孝道。根据孝家意愿与实力,请与不请,三小时,三天,没有规矩,不过现在乡间道士已经绝迹了。

下葬有诸多忌讳,要请阴阳先生看期。如果诸事顺遂,打丧鼓的日子便定在下葬前一天。日期确定之后,便迅速请人告知远方亲友。山高路远,必得上门,现在,一个电话搞定,这叫“把信”,而亲友前来吊唁,叫“看信”。把信途中遇人问起,便说谁谁谁家老人过了,或说百年了。死讯迅速传开,“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无论情感亲疏,无须上门来请,一定前去帮忙。人人都有父母,谁想不到场,若他家老人去世,就得自己背到山上去葬了。执事单张贴出来,挑水劈柴、搭棚支杂、蒸饭炒菜、打盘筛茶、放炮照明,悉听“督官”(丧事主持者)安排。远方亲戚和在外的老乡无论多远,只要可能,都要风雨兼程来赴丧。看信的人带几刀火纸,几挂鞭炮,也就是了,现在,送了花圈,还得送上人情钱。

从前,孝子穿麻衣系麻绳,曰披麻戴孝,现在用七尺白布裹头,余下则披在身后。孝子这天地位最低,哪怕是古稀老者官居几品,对前来吊唁的客人一律下跪。当然,多数下跪都会被劝止。这一天亡者最大,人生仪式中最后一次辉煌,来看信的客人必给亡者上灵(上香烧纸)磕头。

灵堂常设在正房堂屋里,灵柩安放中央,下置长明灯。挽幛高悬,两根插有跟逝者年龄相等竹签的岁竹筒交叉放在灵柩前。灵桌正中摆放遗像,装有包谷黄豆的升子中插着灵牌。一碗米饭,饭上放一个煎蛋,这碗饭叫涨饭,随逝者入土。然后是上灵的香、纸。一饼直径一尺四五高两尺左右的牛皮大鼓搁在脚盆上,摆放在灵柩左前方。

傍晚时分,诸事就绪,祭祀大幕拉开,土家人最为隆重的葬礼仪式——跳丧开始了!

鼓师上场,击鼓大叫:“请出来,请出来哟!”

舞者双双出场,应声唱和,开跳四大步:“呀伙荷耶。”

鼓师唱:“请出一对小伙来哟。”

舞者接:

小伙们喜欢打丧鼓,

老头们喜欢煎豆腐,

煎豆腐,豆腐煎,

一口咬掉大半边。

或是

跳起来,跳起来,

拿起斧头乱劈柴,

好柴不用榔头打,

斧头落地两喳开,

你是对手上场来。

鼓声一响,青壮年男人纷纷登场,两人一对,四人一组,随歌而和,踏节而舞,歌声鼓声一时响彻山村,在夜空的山崖间回荡。

跳丧本是土家男人们的专利,也是社交的基本技能。男人不会跳丧会被耻笑,备受鼓师奚落:

不会跳丧的巴门站,

眼睛鼓起像鸡蛋,

撒叶儿嗬 摄影/高峰

厨房里一声喊吃饭,

肚子胀得像油罐,

亏你还是个男子汉!

鼓师是丧礼之魂。鼓槌交替敲击着鼓心和鼓沿,发出雨点般有韵致的节奏,像催人奋进的战鼓,像天边滚动的惊雷。鼓师有高亢的歌喉,边舞边唱,瞬间把现场的气氛带进高潮。鼓师掌控着现场局面,鼓点的变换,腔调的抑扬,节奏与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现场的氛围。

随着鼓点,参与跳丧的人越来越多,两对、四对、八对,甚至更多,交替上场,直至天明。高潮时舞者和观者少则上百人,多则竟达千人。

跳丧曲调种类繁多,有“撒叶儿嗬”“叫歌”“摇丧”“将军令”“正宫调”“一字词”“节节高”“螃蟹歌”“待尸”“摇丧”“打丧”“哭丧”“穿丧”“践丧”“退丧”“四大步”“幺连儿嗬”“幺姑姐”“叶叶儿嗬”“哑谜子”“川号子”等数十个曲牌或类型,或激越或婉转,或庄重或谐谑,风韵各具,其音乐美感非文字可以传达。

撒叶儿嗬的动作套路极为复杂,模仿飞禽走兽的姿态,模仿自然现象或是生活劳动场景,无不毕肖,洋溢着浓郁的生命气息。而弯腰躬背,沉身颤抖,穿肘翻掌等基本动作,是对老虎行为的着意模仿。《后汉书》载:“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长阳渔峡口有白虎垅,传说就是廩君魂魄白虎升天的地方。撒叶儿嗬中表现出的“虎性”有着特殊的图腾意义,反映出土家人的祖先崇拜。撒叶儿嗬按动作分有“猛虎下山”“凤凰展翅”“犀牛望月”“猴子爬岩”“燕儿衔泥”“虎抱头”“牛擦痒”“狗吃月”“狗撒尿”“古树盘根”“幺姑筛箩”“耍五巾”“风夹雪”“滚身子”“狮子晒钱”“簸箕腾云”“扫帚当马”“卧马悬蹄”“风吹杨柳”等。撒叶儿嗬勇猛阳刚,粗犷豪放,变幻多端,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动作名称来想像舞姿的优美与趣味。男人们赤膊登场,肌腱毕露,争风斗技,雄性活力四射,牵动女人们的目光,一场丧鼓,总要成就些姻缘好事。

灵堂前的撒叶儿嗬 摄影/刘影

撒叶儿嗬的歌词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土家先民开拓疆土、图腾崇拜、历史演义、渔猎活动、农事生产、爱情生活、风土人情、逝者生平,皆可入歌。或即景生词,随意编排。而对逝者的缅怀对生者的安慰必不可少。

周秦汉魏宋齐梁,

人生哪个得久长?

这辈子吃了几多那个苦呃,

下辈子还有几多那个乐啊,

来来那个去去啊,

好比一场梦呃,

生生那个死死啊,

都是一首歌。

哑什哑谜儿嗬。

鼓师想要休息:

把人换来把人换,

一人难挑千斤担;

把人学,把人学,

倒叉子(曲牌名)大伙奈得何!(奈得何意为“力虽不足而勉强能做”)

现在,新风尚,新气象,也被编成撒叶儿嗬歌词。

巴山舞创始人覃发池教授当地小学生学跳巴山舞。 摄影/吴晓阳

“无郎无姐不成歌”,男欢女爱是艺术的不竭源泉、文学的永恒主题,自然也是跳丧歌的重要内容。撒叶儿嗬通宵达旦,到了下半夜,观众渐少,精神渐怠,鼓师便唱些艳词俚曲活跃气氛,驱赶倦意。

天一放亮,醒铳三声,跳丧结束,出殡时刻就要到了。

为了在生感受自身亡故后热闹喜庆的场面与氛围,土家人还兴打活丧鼓。我的姑父是个旧时代的文化人,懂道教文化,会些小医术,尤其是在儿科方面常为乡亲们救急,因而深受爱戴,乡亲们就曾为他打过一场活丧鼓。那天,他家里像迎来了一场喜事,杀猪宰羊,村人聚集在他家中,热热闹闹跳了一夜,他感到十分快活受用。

土家人用审美的态度面对死亡,以欢快的歌舞表达感念,表现出通脱旷达的生命理念与宽阔胸襟。乐而不淫悲而不伤的撒叶儿嗬,舞出了土家人的血性与阳刚,舞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敬重,舞出了生生不息顶天立地的土家民族之魂。

撒叶儿嗬的传承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撒叶儿嗬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长阳资丘,还建立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这都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幸事。在我老家,在外工作的家乡人情系乡梓,捐资为家乡购置了乐器音响等一整套农村办红白喜事的行头,村里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村上人去世了,只要跟理事会联系,就会有专门班子为村民提供服务。

土家人,生生死死热恋着脚下这方土地;撒叶儿嗬,就是盛放在这山野中让世界惊艳的奇葩!

猜你喜欢
叶儿土家逝者
纪念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南瓜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叶儿
土家美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