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解释学的初中化学前期启蒙文献分析与启示

2021-11-20 21:56韩江涛陈盛婷
化学教与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献分析初中化学

韩江涛 陈盛婷

摘要:依据文献研究方法,基于初中化学前期启蒙研究的18篇文献,从文章类型、适应对象、课程特点、设计开发、实施策略等方面,指出开展前期启蒙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精神萌发;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通过跟踪调查开展过程性评价,可丰富和发展多元评价理论。

关键词:初中化学;前期启蒙;文献分析;教育解释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4-002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4.007

初中化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面向九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课程。在现行教育政策中,初中化学课程既是起始课程又面临中考升学压力,课时紧、任务重,使得很多地方的化学教学只注重知识学习忽视科学素养培养,化学学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化学成了考试的工具,教育失去应有的意义。基于此,不少教育者呼吁在初三之前,面向初中一二年级学生适度开展化学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和兴趣,从实践上和心理上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为后续化学教与学奠定情感、技能和认知基础。以面向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化学前期启蒙教育为研究范畴,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一、初中化学前期启蒙的源起

近几十年来,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已深入到人们吃穿住用行等方方面面,在经济及教育较发达的地区,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多元化,迫切需要人们了解相关化学基础知识。然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规定九年级(即初中三年级)开设化学课程,这种面向全国基础教育水平的课程设置很难满足经济较发达地区学生多元化需求,略显滞后的化学启蒙教育亟需调整。

实际上,国际上对16岁以前的少年儿童进行化学启蒙教育已经成为化学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如美、德等发达国家在小学开展初识化学、享受化学等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国内北京、辽宁等地的实验学校在八年级(初中二年级)开始化学教学尝试。基于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方扬平老师提出“初中化学前期启蒙”川概念,把开设在九年级之前的化学课程称为“化学前期启蒙课程”。认为化学前期启蒙课程不以知识数量和系统为主,不进行学绩考核和终结性评价为目的,通过活动给学生带来乐趣,注重对儿童以后的学习、发展的积极影响,尝试进行过程性评价活动。

二、初中化学前期启蒙的文献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初中化学前期启蒙课程的实施现状,对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

1.文献类型和适应阶段

在中国知网上,以“化学启蒙”为主题进行查询,截止到2020年7月,总共有%篇文章。经一步研究发现,大部分文献研究内容是针对九年级学生进行化学启蒙,不属于前期启蒙。另以“化学前期启蒙”为主题进行查询,以九年级之前为标准进行筛选,发现化学前期启蒙教育文章18篇,其中1篇硕士论文和17篇期刊论文。具体发文年份如图1所示。文献最早出现在2007年,至今十多年年均仅有1篇多点,说明国内化学前期启蒙教育研究尚处萌芽阶段。从前期启蒙面向的对象看:幼儿启蒙2篇、小学启蒙3篇,初中启蒙11篇,跨阶段启蒙1篇,启蒙类实验市场调查1篇。具体发文类别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从初中阶段开设化学前期启蒙教育占比最大,这与化学的学科特点有关:化学既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又千变万化富有神秘感,既关注宏观现象又注重微观解释;还与初中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关:14、15岁的学生认识特点是从感性认识逐渐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从单一化知识学习到较复杂问题分析的过渡,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化学前期启蒙教育可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文献研究内容

基于12篇针对初中阶段及跨阶段化学前期启蒙文献分析发现,研究内容概括有:课程价值任务特点、课程(含实验)的设计与开发、实施策略建议、实践案例介绍等方面。

如何认识化学前期启蒙课程,即课程的价值问题无疑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该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等。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2018年正式出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通过多角度、多容量、多深度的校本课程资源及评价体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早在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我国学生应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开展化学前期启蒙教育是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的,不能为满足初中化学学习及中考升学考试压力所需的。

(1)课程目的任务

程同森[2]认为(2011)化学前期启蒙教育目的,应是创设丰富的环境刺激,唤醒、启迪、激励学生去自我行动,让学生从混沌走向明亮,最大可能地将化学中的人类智慧汲取为自身智慧的营养。与此同时程同森[3]认为(2011)化学前期启蒙任务是激发兴趣,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工具,引导找寻“源头”,追求“原创”,让学生获得化学思想的工具。在此基础上程同森[4]认为(2012)化学前期启蒙课程文化:帮助学生建立快乐的化学学习生活;不只是知识启蒙,重在精神启蒙;遵循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路线;崇尚理解、创造,不做知识的奴隶。王诺、李茂柯等[5]认为(2020)化学前期启蒙是基于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和“原有图式”,依据最近发展区重視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享受探究化学问题的过程。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化学前期启蒙重在思想观念启蒙,精神意识唤醒,鼓励实践探索,崇尚科学精神,学会健康生活。

(2)课程设计开发

课程(含实验)的设计与开发方面,沈春燕,陈联梅等[6]认为(2017)设计课程内容时应该遵循生活化、科学性、简约性以及内容适度原则,以实现激发兴趣、关注环保、关注安全等目标。张向荣[7]认为(2020)基于学生前经验,设计“知识准备”“实验启蒙”“知识链接”模块开发课程,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表象、增加实验感知、开阔化学视野等,设计化学前期启蒙实验。化学前期启蒙课程不同与我国正式列人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课程,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加以规范,对传授知识的数量和系统性要求大幅降低,因而其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着重从“开导蒙昧”,启发诱导兴趣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这也是符合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的。

(3)课程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建议方面,方存明[8]认为(2014)通过一些生活化、简便易行、生动有趣、生疑引智的实验,拓宽学生的知识与视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沈春燕,陈联梅[9]等认为(2017)前期启蒙课程主要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时可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合作。李茂柯,王诺等[10]也认为(2018)根据生活中常见现象,开展化学前期启蒙教育,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化学前期启蒙教育实施策略和初三化学一样,从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人手,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尝试以项目化方式实施,帮助初学者初步理解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

三、文献研究启示

1.培養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呵护化学科学精神萌发。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对化学充满好奇,开设化学前期启蒙选修课,可以有效拉长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立足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基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极易诱发学生对化学启蒙课程产生兴趣,这种兴趣是学生基于生活理解产生的,是主动的和持久的。教育解释学在论述生活经验[11]时指出,要把课程经验放在教师经验和学生经验的更大背景中去,让学生经验融入课程,从而产生一种渗透性和连续性。前期启蒙不同于初三化学课程面临中考升学压力,因而可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动手实验、认真思考、大胆提问,初步了解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感知化学的乐趣,感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

2.基于教师化学学科理解,开发初中化学前期启蒙学习资源,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课程问题本质上是经验问题,是认知问题,课程不是一个自在的封闭体[12]。开发初中化学前期启蒙课程,促进教师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化学学科理解是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一种本原性的、结构化的认识。初中化学前期启蒙课程是化学学科经验课程化的一种体现,开发前期启蒙课程是基于教师对初中化学学科理解,从初中化学课程中筛选出涉及化学核心知识、方法、观念和品质的科学经验,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学过程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理解,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初中化学课程前期启蒙教育行动中,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展开理解,重视知识的建构,以视野的开阔和兴趣的激发为原动力,真正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化学启蒙“人门容易、提升不难”,引导学生从此开始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

3.可对相关学生跟踪调查,开展过程性评价机理的研究,丰富和促进多元评价理论体系。

初中化学课程前期启蒙行动研究为后续化学教学提供适当的衔接和铺垫,通过对相关学生后续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开展过程性评价研究,有利于丰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实施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同时教育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活动,基于后期跟踪调查情况,对初中化学课程前期启蒙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改变教学策略,使初中化学课程前期启蒙成为一个动态的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方扬平,秦勤.重视并搞好化学的前期启蒙[J].化学教学,2015(6):27-30

[2][3]程同森.试论化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及任务[J].化学教学,2011(10):15-16

[4]程同森.《快乐的启蒙化学》校本课程的文化建设[J].化学教学,2012(9):5-7

[5]王诺,李茂柯,伍晓春.化学前期启蒙课堂的设计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2):3-5

[6][9]沈春燕.初中化学前期启蒙实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

[7]张向荣.初中化学前期启蒙学习内容的研究与开发[J].化学教与学,2020(2):2-4

[8]方存明.关注启蒙强调基础——初二化学探究课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10)69-72

[10]李茂柯,王诺,伍晓春.用于儿童化学启蒙教育的生活化实验案例研究[J].化学教学,2018(10):75-78

[11][12]邓友超.教育解释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01-210

*本文系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教育解释学视阈下初中化学课程前期启蒙行动研究”(课题编号:C/D/202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献分析初中化学
成人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针灸疗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作用中的应用概况
慕课在中国研究进展情况的文献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1例肺结核合并原位癌的病例报告
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