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 高效课堂

2021-11-20 02:58陈云旦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呈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指导学生由传统化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以形成相应的学习自主性,并对相关物理问题进行积极分析与解决.因此,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问题引导,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思维,从而使物理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引导;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9-0057-02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传统化灌输式的教学中,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这就致使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突破.问题引导运用于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其不仅能够使物理课堂的教学得到深入发展,而且通过问题进行引导,还能凸显出学生在课堂具体学习中的参与感,并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思维进一步拓展,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实现物理课堂的教学任务有效完成.

一、问题引导概述

问题引导主要是通过问题实施引导.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当中运用问题引导通常有着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通过问题引导的运用,可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因为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学习也比较吃力,特别是抽象的定理、概念、公式等.物理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相关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吃透物理知识点,而且还能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2)通过问题引导的运用,可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物理教师设计的问题通常能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则能迅速掌握教学知识点,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3)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都缺乏信心,在学习时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教师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则能使学生更好的发现与解决问题,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需注重问题引导的价值,并与初中物理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使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二、初中物理问题引导教学策略

1.基于问题导入的高效课堂构建

课堂导入不仅能够使师生高效的完成相关教学以及学习任务,而且还能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相统一,因此,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时,就需注重问题能吸引学生自身的注意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问题提出作为课堂上教学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物理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以引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探究欲,将其运用于理论性强的知识教学当中,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学习,通常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压强”的教学中,物理教师可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设计相应的问题:“一位施工者拿了根带尖的木棍以及一根钉子,然后拿上一把锤子使劲的砸木棍与钉子,在该过程当中,迅速的把钉子钉入到木板当中,而木棍在钉了很久之后,仍旧没有出现任何变化,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该状况?”有些学生会回答是因为钉子的尖相对更细,而有些学生却说钉子是铁做的,此时,物理教师可先夸赞学生的思维敏捷,然后问问学生能否通过物理知识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学生在听到之后,就积极与其他的学生讨论,当学生在讨论一段时间之后仍旧没有答案,就会安安静静的听教师进行讲解.这个时候,物理教师可以将压强的知识引入,因为学生此时正处于困惑之时,为了有效了解到该现象的出现,其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并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由此可知,通过问题引导开展物理教学,其不仅能集中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逻辑思维,从而为学生实现深度、高效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2.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高效课堂构建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通常较为敏感,且乐于探索,因此,教师可依据中学生的该特点,调动中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到物理知识,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公式都不够理解,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则可依据相关教学内容实施情境创设,以促使学生位于生动直观氛围中感受到抽象化物理知识,并将繁杂的物理知识直观化,从而确保学生具有足够的学习动力的同时,不会被抽象化物理知识所打倒.通过情境创设,物理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依据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勇于发表自身的见解.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具体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无法理解到运动状态下的物体在不借助外力的状况下怎样运动.物理教师可依据该知识点进行提问:“你坐在处于匀速直线前行的自行车上,由竖直的方向向下抛出一块石头,在石头下落的时候,石头是回到了手中,还是会落在自己身后的地面?”想要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物理教师可以继续进行提问:“大家都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汽车刚刚启动或者是突然急刹车的时候,身体会怎样的倾斜?”根据上述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放学之后进行亲身体验,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更加热爱生活,而且还能使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相关知识形成质疑,使其思考逐渐步入到深刻阶段,从而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到事物存在的价值,并通过质疑,促使学生有更深次的发现以及进步.同时,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答,还能提出更多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则需注重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大胆阐述与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的同时,实现高效学习.

3.基于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构建

小组合作的学习通常能呈现出学生自身的差异,且满足各个层次的学习实际学习需求,并促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其作为实验为主的一门学科,通常有着显著的实践性与抽象性,其不仅能够使学生自身的探究意识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合作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开展,还能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构建.因此,物理教师在具体分组前,需将合作学习的目的与相关要求进行准确阐述,在充分尊重学生自身意愿与需求的基础上,对各个小组进行协调,从而使每个小组的成员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都满足差异性、互补性的原则.因此,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当中,教师需为学生营造充足的合作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依据教学相关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什么是惯性?惯性有何特点?通过生活当中的例子说出质量与惯性的关系.”在小组内完成合作探究后,教师可让每个小组选一名成员对其讨论的结果实施总结,并选择解答最完整与正确的.通过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解决物理问题,不仅扫清了物理问题具体解决中的阻碍,而且还能确保问题的探究质量,从而使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中学生通常在课堂学习当中找不出重点,也无法全面的掌握相关物理知识,这就会影响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基于此,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学习,以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到教学重点的同时,实现针对性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丽梅.问题引导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3):167.

[2]黄慧.问题驱动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010):110.

[3]丁毅.问题导向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02):111-112.

[4]青增相.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3):105.

[5]何广诗.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向”的组织及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20(30):81-82.

[责任编辑:李璟]

作者简介:陈云旦(1983.11-),女,浙江省臺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