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富硒功能农业“十四五”发展战略的思考

2021-11-21 10:36赵其国罗琴张明沛刘永贤陈清清王张民尹雪斌
广西农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十四五广西农产品

赵其国 罗琴 张明沛 刘永贤 陈清清 王张民 尹雪斌,*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江苏 苏州 215000;3.国家粮食产业(功能稻米)技术创新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4.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广西 南宁 530022;5.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6.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国家功能稻米技术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0)

功能农业是2008 年赵其国院士在《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编制过程中在全球首次提出。它是指在天然富含有益成分的土壤、生境中生长或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及其他生物技术培育,实现农副产品中一种或多种有益健康成分基于人类健康需求做出标准化优化的生产实践[1]。2019年11 月28-29 日,由赵其国院士、印遇龙院士、尹雪斌教授等作为联合执行主席,在北京发起召开了“功能农业关键科学问题与发展战略”第669 次香山科学会议,会议表明,功能农业是为应对全球性“隐性饥饿”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已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即将进入从“1”到“100”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功能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其有助于“质量兴农”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富硒农业是功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具有抗癌、抗衰老、抗氧化等功能,被称为“生命的神奇元素”“长寿元素”[2]。然而,中国是缺硒大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临缺硒带来的威胁[3],居民平均硒摄入量为44.4μg·d-1,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中成人硒的参考摄入量60μg·d-1[4]。广西拥有全国最大面积连片富硒土壤,是其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广西大力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打造了几个富硒功能农业样板城市,打响了多个富硒品牌等,但在标准制定,产业链发展,科技投入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立足于广西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现状,对广西富硒农业发展现存的问题进行思考,从延长产业链,补齐创新链,构建服务链,积累数据链,提升价值链5 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广西在“十四五”期间更好地发展富硒功能农业提出科技性的建议。

1 广西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优势

1.1 富硒资源丰富

广西地矿部门在2013-2017 年对全区44 个县(市、区)开展了1:5 万尺度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发现富硒土壤面积294.53 万hm2,占调查面积的72.2%,为目前全国最大面积连片富硒土壤区域[5]。广西农业农村厅在34 个县(市、区)286 个乡镇共采集了2182 个土壤样品,检测证实,土壤硒平均含量0.55mg/kg,是全国均值(0.26mg/kg)的两倍,在全国名列前茅[6]。刘永贤等在广西30 多个县(市、区)采集了300 多个作物样品(花生、玉米、大米、淮山、木耳、红薯、荔枝、茶叶等)分析,发现有大米、茶叶、木耳等70 多个样品硒含量达到天然富硒水平,约占24%[3]。中国科学院研究表明,凡是长寿的地方,其土壤和食物中硒的含量都比较丰富。广西长寿县乡与土壤富硒区呈明显正相关性,目前有巴马、永福、浦北等“中国长寿之乡”29 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我国“长寿之乡”最多的省区[7]。大面积的富硒土壤,丰富的富硒农产品,“长寿之乡”的文化底蕴,使得广西发展富硒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1.2 区位优势明显

从地理位置来看,广西地处我国南方沿海,接连广东,与海南隔海相望,并且和东南亚国家越南为邻,拥有超过800km漫长的中越边境线,多个国家一级口岸、二级口岸和边境贸易点,在海运和陆运方面有天然优势,是我国与东南亚交往的核心地点[8]。除此之外,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永久会址落户广西,这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业交流提供了机会。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来往更加频繁和畅通。借助这些机遇,广西富硒功能农业有潜力打造继恩施“世界硒都”、宜春“世界硒养之都”之后的又一张世界级“硒名片”。

1.3 政府大力支持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指出,“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发展富硒农业和林业经济”[9]。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指出,要大力发展富硒农业,打好广西农业“富硒牌”[10]。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富硒农业作为重要内容来推进,并作为广西《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桂政发〔2019〕7号)的主要内容与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张炫目的创新名片。广西农业农村厅成立了富硒农产品开发办公室,编制印发《2020 年全区加快发展富硒农业工作方案》(桂农厅办发〔2020〕53 号)、《贵港富硒产业开发规划(2018-2020 年)》《广西富硒农业提升行动方案(2015-2020 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广西自治区主席专项资金支持下,已经建立“广西功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并且联合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等发起建立“中国(南方)富硒功能农业研究中心”,积极推进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并且在2017 年,广西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把富硒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十三五”规划广西科技计划,设立资金3500 万元,启动广西重大科技项目“富硒农产品国家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示范”,此项目包括广西特色富硒茶、富硒粮油农产品、富硒薯类农产品和富硒果蔬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着力研究建立富硒农产品国家标准体系,目前已有成效。

1.4 开发初具规模

广西高度重视富硒功能农业的发展,把富硒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特别是在2017年,广西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把富硒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十三五”广西科技计划。经过多年发展,广西富硒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截至2019 年10 月,广西共有354 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从事富硒农业开发,共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529 个(片),基地面积累计4.17 万hm2,产量39.3 万吨,富硒产业总产值56.9 亿元,带动20.9 万农户增收。其中贫困户3.6万户,增收12.56亿元。目前,广西有313 个产品获得富硒农产品认定,被评为“中国名优硒产品”的有29 个,“中国特色硒产品”的有12个,“广西名优特富硒产品”的有20 个,其中“永福富硒罗汉果”“桂平西山富硒茶”等区域品牌开始叫响全国[11]。广西富硒功能农业的开发在不断扩大,产品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

广西富硒功能农业样板打造也初具成效,贵港市在2014 年启动了富硒开发行动,目标是将贵港市打造成全国富硒农产品集散地,使之成为在广西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硒港”。截至2019 年12月,贵港市已经建立富硒土壤资源保护区28 个;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121 个;有68 个产品被认证为广西自治区富硒农产品;有26 个产品获中国名优(特色)硒产品称号[12]。南宁西乡塘区也是广西重点打造的富硒样板之一,西乡塘区富硒农业相关工作正式启动于2016 年,其定位模式为“东盟+田园综合体”,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永久会址落户南宁,增进了广西功能农业的对外交流。2018年10月,美丽南方富硒农业产业园开工,目前,广西微自然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态循环养鱼项目、广西烟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水果种植基地项目等已经入驻投产。城区引进富硒产业领先企业苏州硒谷科技公司,于2019 年3 月7 日与西乡塘区政府签订了《中国西乡塘世界硒谷科技园战略合作发展》,将进一步完善西乡塘富硒产业。玉林市福绵区是广西2020 年计划开始打造的一个样板,玉林市福绵区人民政府与苏州硒谷科技公司和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玉林打造富硒特色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富硒功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并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前已初具成效。

2 广西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进行富硒产业开发的有湖北、湖南、陕西、山东、江西、贵州、重庆、安徽等10 多个省区,其中湖北、陕西、湖南的富硒产业开发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启动。与这些先进省(市、区)相比,广西富硒农产品开发工作起步较晚,落后了20 多年,201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才介入主导,富硒产业开发尚处于起步发动阶段[13],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标准不够完善

广西出台了地方标准《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说明其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具有一定的标准意识,但其中只对农产品中的硒总量做了要求,没有对硒形态、有机硒占比进行限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还未制定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标准[14]。缺乏合理评判标准会导致农产品市场品质参差不齐、富硒产品生产无章可循、富硒产品管理无法可依等问题,影响富硒产品质量和信誉以及功能农业的发展环境和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所以广西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应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2.2 产业链条较短

广西当前的富硒农产品主要是一些初级农产品,缺乏一些高科技深加工的富硒功能产品,限制了富硒功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5]。并且与中国其他地区富硒产品结构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在富硒茶叶方面,广西主要以红茶、绿茶、茉莉花茶为主,与陕西紫阳有较大的相似性,虽然广西有“桂平西山富硒茶”,但陕西紫阳生产的富硒茶竞争力强、知名度高。在富硒粮食类方面,广西以富硒大米为主,与黑龙江方正县有相似性。虽然广西有“永福香”牌富硒大米,而黑龙江方正县生产的“方正大米”在品牌效益、大米质量上均比广西有优势[6]。较短的产业链、趋同的消费市场和相似的产品结构,使广西富硒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2.3 科技支撑薄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任何行业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人才和科技的支持。广西富硒功能农业的发展因为起步较晚,所以相关基础研究较少,从事农业科技的人才数量不足,导致相关科技研发较为落后,在特色富硒农产品开发方面,缺乏技术保障;在富硒农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方面,技术服务不到位;在富硒高标准示范基地打造方面,缺少系统的科学规范;在打响富硒品牌方面,缺乏科技含量。总体而言,广西利用富硒土壤资源开发生产富硒农产品的技术不够深入,科研力量还没能充分参与富硒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 “十四五”期间科学推进广西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的建议

广西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现立足广西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情况,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从科学角度为广西富硒功能农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几个建议:

3.1 延长产业链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十四五”期间,广西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应该完善相关标准,适当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加强广西富硒功能产品行业地方标准的制定,规范富硒产业发展。尽快完善相关富硒产品品种、质量等级划分等系列标准体系,保障广西富硒农业标准化发展。(2)在标准化保障体系下发展富硒产业,适当延长产业链,将产业链从富硒农产品延伸到富硒食品,比如富硒玉米可以制作成玉米豆、富硒食用菌可以加工成菌类罐头和酱料等,与食品加工企业联动,充分借助食品企业在食品加工领域的经验和技术,提升富硒农产品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2 补齐创新链

2020 年9 月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需要增加创新这个第一动力”[16]。所以广西在“十四五”期间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应该加强科技创新,补齐创新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设3 级创新体系,首先应依托国家级农业创新中心,解决原创性和领先技术开发问题;其次,在省级层面,联合周边省市进行区域性共性技术研究,力求促进共同发展;最后,在县区层面,结合地方特色规程规范,标准化保障技术研究。(2)开展功能农业和功能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一批富硒功能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6]。(3)开发功能农业专用新装置、新设备、新设施、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等,开展“六新”等技术集成应用。(4)进行“循环化”创新,彻底利用富硒产品,比如:富硒稻米,除米粒可作为粮食食用外;谷糠可被再次利用,做成富硒醋;谷杆喂养奶牛,可生产出富硒牛肉、富硒牛奶;牛粪、醋糟又经过腐化,以富硒有机肥施用于农作物。不仅延长了稻谷的产业链,也构建了一条完整的循环绿色创新链[17]。

3.3 构建服务链

目前,广西富硒产业缺乏成系统的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应构建富硒产业服务体系。苏州硒谷科技公司综合农业生产中涉及的问题和可能影响后期富硒效果的因素,结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出了全链条的富硒技术服务,称九步法技术服务,具体如下:售前咨询——原硒检测——专用配方——方案制定——实施指导——跟踪检测——终端产品硒含量检测——营销支持——扩展训练[18]。首先,广西可以和苏州硒谷科技合作,共同构建富硒产业完整服务链。其次,广西应该着力打造富硒农业示范园和富硒农产品专卖店,富硒农业示范园集科普宣传、产品体验为一体,可以为终端消费者提供一种体验式的富硒生活服务;富硒农产品专卖店作为富硒产品最为直接的展示窗口,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广西通过打造完整的服务链,可以大力促进富硒产业的发展。

3.4 积累数据链

功能农业逐渐走向科技化、信息化。广西发展富硒农业应该实现功能农业数字化,形成广西富硒功能农业和食品大数据中心,保障广西功能农业有序、高质量发展。土壤的有益矿素(硒、锌等)是发展功能农业的重要因素,可针对富硒特色土壤开展基于GIS 的矿素空间分布与信息化研究,得到准确的数据。基于这些检测数据,选择种植相应的作物,为利用富硒特色土壤开发功能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作物对矿物元素的吸收数据,建立智慧调控系统,合理控制矿物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通过信息和数据共享拓展功能农产品收储、加工等信息,做到专收专储、优收优储、优储优加,对优质功能农产品的全过程进行管控;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感知设备、通讯网络、防伪标签和二维码等,为功能农产品建立“身份证”,实现功能产品的全过程可追溯,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为富硒功能农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可信赖保障。

3.5 提升价值链

富硒产品和普通产品的区别在于其具有保健功能,这也就注定了富硒产品的价值远远高于普通产品。如今农业市场竞争已经表现为品牌竞争,广西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应通过打造品牌来体现并提高农产品的价值,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3]。具体建议如下:(1)培育富硒名牌,打造单品冠军。可以参考其他富硒农业发展大省,比如,宁夏将硒与西瓜结合成功打造了“中卫硒砂瓜”;山西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其将硒与杂粮结合打造富硒黑米、小米等一系列富硒杂粮品牌[19]。而广西以螺蛳粉闻名全国,可以打造富硒螺蛳粉,利用已有的螺蛳粉产业带动硒产业的发展,形成“地标产品+功能农业”的农业发展模式。(2)建立区域特色品牌。广西贺州、巴马、永福、浦北等地,有“世界长寿之乡”之称,长寿之乡数目居全国首位。广西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传统产品与“世界长寿之乡”这种寿乡文化底蕴,突出优势,打造自己的“桂”字号富硒农产品品牌。(3)加大品牌宣传。综合运用电视、网络等手段全方位展示广西富硒品牌形象;利用博览会、展销会等开展富硒品牌推介;建立科普长廊,加强宣传和价值呈现。从而使广西农产品走向全国。

猜你喜欢
十四五广西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广西贵港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广西戏曲》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