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审核评估对应用型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发

2021-11-21 14:55汤雯雯
大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评估新一轮立德

汤雯雯

(西安财经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

一、高校教学评估工作发展脉络

《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于1985年11月13日由我国教委正式颁布[1],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工作迈入了各项研究工作并逐渐进入实践阶段,根据我国教学评估工作开展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1995年的合格评估、1997年的优秀评估、1999年的随机评估,是我国高等学校开展教学评估在工作的三种主要形式。随后,根据以上三种评估工作的不同特点与成效,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设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将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推向了专业化与实质化的发展阶段,为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水平评估结束后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未考虑学校多样化特点、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单一、评估标准过于固定化、结果大于过程等。因此,2011年12月23日,结合水平评估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以及2010—2020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要求,我国教育部根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意见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在指标体系设计上就包含了7 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39 个观测点,旨在评判各类学校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水平、国家标准、基本规范和质量标准,至此,合格评估有效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和改革。

为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2013年12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下文简称《审核评估方案》)。此轮《审核评估方案》的核心是通过评估促进学校进行教学改进和内涵建设,通过评估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强调以评估促进学校最终发展和建设,同时要求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从内部质量提升入手,强化人才培养,在高校质量提升、强化本科教育理念、完善质量数据检测平台方面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2021年,结合新时期教育改革整体方案和督导改革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于2021年2月正式印发[2],针对2014—2018 审核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教育部出“硬招”[3],通过2021—2025 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重点,推行分类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建立负面清单等,进一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质量文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二、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特色、新认识

上一轮审核评估在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为学校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与上一轮评估相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文简称《评估方案》)对本轮审核评估提出了更细更全面的要求。

(一)强调立德树人,共建质量文化

新一轮审核评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全面推进“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衡量标准。新一轮《评估方案》提出有关“质量文化”的要求,根据“质量文化”独有的特征,将质量文化分解成较浅层面易于察觉的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以及更深层面根植于内涵建设的制度层面和道德层面。现多将“质量文化”一词广泛运用在教育、经济等领域。质量文化是一种文化的内省,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轮审核评估,尤其在对第二类参评高校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注明评估学校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情况以及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及年度质量报告情况,这一点是值得参加本轮审核评估学校深思的重要信息之一。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

新一轮审核评估要求深入落实“以人为本”“四个回归”,明确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理念,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具有竞争力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毕业后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才是高校提高本科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导向。因此,学校、学生、教师是缺一不可的质量共同体,新一轮审核评估再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高校各项教学质量保障以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为首要前提,进而改革自身各项教学环节,以评估理念引领高校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求学校围绕毕业达成要求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安排。审核评估强调高校在产出导向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引导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业评价考核,在持续改进的理念下,从教学过程、学生毕业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质量监控、跟踪反馈并持续改进,以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量身定制,科学分类,对标多层次多类型院校

新一轮审核评估科学分类、精准定位,为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高校制定了系列“自助餐”模式。《评估方案》制定了两大类型,适用于第一类学校的《评估方案》设计了4个一级指标,12 个二级指标,着重考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和教学改革举措与成效。适用于第二类学校的《评估方案》又具体分为三类学校,设计了7 个一级指标,审核重点包括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等多类选择,极其详尽地为各类院校提供了分类评估的指导标准,各高校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类型,对标各项具体指标,就能够实现科学定位,使各类不同学校能够充分展示自己不同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使高校能够对标每一细则、找准差距不足,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标杆。

(四)减轻评估负担,增强评估效能

新一轮审核评估致力于减轻学校及专家的评估负担,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审核评估中,将线上与线下评估有效结合,通过采取审阅材料、线上访谈以及随机暗访等多种方式进行线上评估审核,提出问题、形成意见,随后确定专家在2—4 天内进校进行审核,不仅节约了专家进校后审核的时间问题,大大优化了专家进校的审核效率和效果,也减轻了参加评估学校的负担。

三、新一轮审核评估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发

(一)明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保障教学质量

新一轮审核评估鲜明要求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贯穿于评估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的关键体现在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应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并落实到各门课程的教学理念中,做好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崇尚理性精神,在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上培养严谨的求学态度,以课程思政引领育人风帆,成为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力保障。

从学校层面看,在质量保障体系中,学校要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和指南针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加强对育人全过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指导和科学管理。从教师层面看,广大教师要坚守“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与使命,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传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使授课方式多样化,将课本知识、实践教育与立德树人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做“四有”好教师,杜绝只教书不育人,真正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优秀的接班人。

(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学生是检验学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成果的最重要也最直接的指标。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应加强质量建设主体效能,从学校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机构、学生学业考评制度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功能改革。

在近年来专业认证背景下,学校应坚持产出导向理念,按照OBE 的教学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将专业认证与教学评估紧密联系起来,在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模式中建立新观念、新教学模式、新管理体制。学校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以毕业生达成要求为目标,持续改进教学理念,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建设“四有”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应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传递考试之“德”,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和学位授予关,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新一轮审核评估主要检验学校自身的质量保障机制运行效果。因此,学校应根据教学成果和成效持续改进自己的质量保障理念,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闭环评价,使教师和学校能够有据可依、有据可改,不断优化质量保障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标准,发挥本校质量保障机构的监督作用,营造一个学校全员参与、积极主动实施改进的质量文化氛围和环境,确保质量保障过程的有效实施。

(三)完善优化质量改进机制,突出减评增效

新一轮审核评估突出对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与改进效果的评估。学校应将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有效结合,不再一味地为了评估而评估,而是要合理运用评估结果,对标评估指标和意见,建立“问题清单”及“改进台账”,重视跟进反馈后的改进情况,使评估工作真正发挥监督与改进的作用。同时,高校应提升学生与教师在学校发挥评价的参与度和深度,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评价意见,使之成为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强有力的抓手之一。

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减轻评估程序和方法,采用线上审阅、线下评估的方式。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有效信息,积极加强网络信息化技术建设,优化学校教学各环节的办事效能,提升学校网络办公化环境,加强质量监控,保障各环节的信息库和大数据建设,在常规化的教学质量保障过程中注重日常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共享,并能够及时反馈给学校教学各部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自我改进的效率。

(四)营造浓郁质量文化,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新一轮审核评估要求应用型院校在质量保障方面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一种内驱力,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自省和自觉。学校质量保障的建设和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质量文化的有力体现和抓手,学校质量保障的发展,就是要从一种“被迫”发展向培养高质量文化机制的自觉转变[4],将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为常态化的完整体系并有效开展,不再是为“应对”检查而开始的被动作为,而是使高校从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个层面,加强文化凝聚、提炼文化、提炼学校的精神内涵,使学生与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四、结语

新一轮审核评估对标多层次多样化学校,“量身定制”评估方案,就是为了使学校不要同一标准、千篇一律,而是要突出自身需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本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中的“K”指标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科教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指出了方向,鼓励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找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亮点。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探索学生成长成才增值评价,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培养专业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是否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重视社会及企业对培养目标的意见和建议[5]。

猜你喜欢
教学评估新一轮立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中国加大力度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浅议网络自主学习的评估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五个度”见证我国高等教育
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