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市文物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2021-11-21 20:07
当代旅游 2021年4期
关键词:库车文化遗产文物

葛 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人民日报发表《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文明之声)》,讲到“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找回老城记忆,体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对于一个乡村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感受地域风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

库车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中段,是古龟兹的核心区,是汉唐时期西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佛教文化中心,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库车特殊的地理位置,曲折的历史进程,缤纷的文化背景,使得库车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多元文化汇集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2012年库车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本文以库车市为例,探索研究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1]。

一 库车市历史底蕴和特色文化

库车古称“龟兹”,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移安西大都护府于此。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名库车,设库车办事大臣。1902年改设库车直隶州。1913年改设库车县。201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库车县,设立县级库车市。

库车特殊的地理位置,曲折的历史进程,缤纷的文化背景,使得库车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多元文化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产。目前,市域内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并出土了龟兹文等10余种语言文字的大量文献和文物,以及龟兹乐舞舍利盒、汉龟二体五铢等大量珍贵文物。

二 国内文物资源与旅游区建设优秀经验

广州市首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万木草堂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万木草堂位于越秀区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89年,康有为在此创办长兴学舍,后更名为万木草堂,被视为“戊戌变法”的策源地。2004年,迁出居民,并对建筑进行修缮,恢复了文物应有的面貌。2010年以来,管理单位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探索并建立社会力量与政府合作的文物管理新模式,委托广州市越秀区文德文化商会进行管理。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为万木草堂陈列馆。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里将万木草堂的经验总结为“功能适宜”“社会活动”“管理运营”,实际上就是将原功能与新功能混合实现了“品牌效应”。万木草堂成为该区域旅游路线的首站,实现了从无人问津到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变[2]。

以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为例。南粤古驿道是指古代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近年来,广东省启动了“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工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利用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为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资源,曾推出铁人三项、自行车等众多户外项目并最终选定了定向越野,伴随着南粤古驿道活化作为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典范被推向国际,充分证实了定向越野与传统村落旅游融合的合理性。

三 库车市文物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思路及建议

通过对库车市丰富的文物资源进行梳理,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丝绸之路、长城、红色文化、龟兹文化、佛教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包括龟兹古城、克孜尔尕哈烽燧、林基路烈士纪念馆、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石窟等文物资源,库车大馕、库车肥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库车河、独库公路、大龙池、库车大峡谷等旅游资源,找准结合点,推动文物资源与旅游的深层次融合发展。利用库车市丰富的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与融合,既要吸引人流、物流、资金等进入库车,又要借助活化的文物资源把当地的特色产品销往外地。围绕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经济功能,吸引游客,疏通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深度休闲、文化探寻、特色产品加工等关联产业的发展。

(一)依托老城区形成库车市历史文化名城文旅融合区

充分利用现有文物资源,依托库车历史文化名城,整合周边发展基础较好或资源开发潜力大的区域,如库车河、库车老城区及传统民居、克孜尔尕哈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龟兹古城、库车大寺、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库车清城墙、龟兹故城、默拉纳额什丁麻扎、库车第一女子学校旧址、晋十六国时期砖石墓葬、库车老城区、库车市博物馆等,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连点成线建网,优化旅游线路和附属设施,提升文旅产品和业态,形成库车历史文化名城文旅融合区[3]。

(二)打造5A级景区

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克黑墩烽火台、库车大寺、库车清城墙以及热斯坦历史文化街区、欧尔达巴格—科克其买里历史文化街区相结合打造5A级景区。挖掘长城文化、民俗文化、古城文化等,创新“文化+休闲+商业”的开发模式,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提升街区文化内涵,优化特色餐饮、主题民宿、文化展演、文创产品、特色交通,激活库车市文化古城业态,打造成为集文化体验、特色商业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综合体。

(三)库车河(盐水沟)长城主题绿地景观带

通过对盐水沟两侧文物资源包括长城资源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沿河开辟3—20米宽不等的滨河绿化带,以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民居为环境背景,以“长城星火传递”为主题,结合滨河水景观设计,设置绿地、广场、小品、休憩设施,形成老城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也是游客观赏历史城区特色风貌,感受丝路文化的景观带[4]。

(四)G217长城风景道建设

G217独库公路被誉为“中国最美公里”“自驾游圣地”,纵贯天山南北,亦称天山公里,串联大龙池戍堡、库尔干戍堡、盐水沟关垒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联通库车老城区,路经冰川、湖泊、森林、草原、雅丹地貌等多种景观形态,形成集文化、体验、旅游为一体的长城资源风景道。对沿线长城资源及主要景点及服务设施建立电子信息及导览图,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享受全线免费电子信息介绍及导览服务。

(五)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依托文物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建成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研培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组织举办新疆特色传统民俗、音乐、舞蹈、曲艺、体育、杂技以及民族风情表演等传统节庆活动,开发新疆传统技艺如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等传统技艺,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在库车市老城区内,通过展示保护、演绎传承、活态开发等有效模式,加强文物资源的综合展示和传承利用[5-6]。

(六)文物旅游产品数字信息技术推广

建立文物资源数字档案,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文物资源线上化,大力发展数字博物馆、云旅游、云展览等,通过对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石窟等文物资源进行三维扫描、实景建模等,实现文物资源的高清晰、高体验、高互动的数字化游览。强化线上线下文旅互动体验,构建数字“虚拟文化空间”,将用户、信息和消费在现场体验和虚拟体验之间充分互动交融。同时,推动文创产品的开发,实现数字资源的二次活化,助推新时期文物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打造更为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猜你喜欢
库车文化遗产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汉龟二体五铢钱问题探究
库车纪事
库车城市风貌
库车克孜利亚胜景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