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课堂的打造思考

2021-11-21 17:53成勇平
读与写 2021年2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观念体育课

成勇平

(江苏省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00)

引言

体育是初中阶段学校教育的必选学科之一,体育课堂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又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锻炼身体的同时,还磨练了坚韧的心性,这对于我国人才强国计划的实施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体育课程授课教学因为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健身器材单一,或是课堂不受重视等原因,导致体育课传输给学生的基本感官就是玩耍课、游戏课,或者是其他学科的后补课,真正的体育课程锻炼学生身体、品格的教学目的很难有实际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各个学校对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的管理愈加严格,打造快乐体育课堂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新理念。以初中体育快乐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在体育课堂中建立快乐教学的可行性策略及实施方法,希望为提高初中阶段体育课程的教育质量提供更多的参考。[1]

1.打造初中快乐体育课堂的意义

体育课程是初中教学大纲中的必修课程之一,虽然其必修课的学科属性是确定的,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授课教师、学生、家长对于体育课程一直存在着诸多的误解,以为体育课不过世学生统一集中玩耍的课程设置,或者只是简单的走、跑、跳、简单田径项目的训练,殊不知,在初中众多必修科目中,体育课的必修课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对于体育的课程的误解也是需要及时调整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科学且有效的训练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同时,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也为学生对于后期热爱某项体育运动,进而获得优秀的体魄奠定了基础,另方面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遴选了优秀的种子选手。基于以上初中体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着其内在属性以及外在要求的必要性。

基于初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对其重视度积蓄提高的现状,授课教师积极的挖掘现有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快乐属性,将传统的体育课的古板属性不断剔除,进而扭转长久以来积存在人们意识之中的观念,将部分家长,体育课不重要的观念转化为体育课很重要,是学生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因为强健的体魄是一切科学研究和文化知识的基础[2];将部分学生所认为的体育课就是传统古板且无趣的跑、跳、走、蹦的队列练习转换为体育课是诸多新鲜未知的宝藏课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体育课程观念或定义的转变,都需要授课教师为之付出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实践的努力,用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去转换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固化观念,让学生从原来的不主动上体育课,到一心盼望上体育课,这是一个根本上的观念的转变。快乐体育的体育课授课观念的转变能够使得学生的体魄得到更好的锻炼,为文化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

2.1 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初中体育课程的快乐体育课堂的打造,授课教师首先要考虑额教学策略是增加初中体育课的趣味性。初中体育课不能有效吸引学生主动去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的原因之一属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即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高,试想学生将体育课的内容与跑、跳、蹦、走等简单的肢体动作化等号,或者直接将体育课等同于集体玩耍,那么对于初中生这个对于外界很多事物存在着极高的兴趣点的年龄阶段,又如何对体育课爱不释手。基于以上诸多可能降低学生体育课兴趣点的存在,授课教师深挖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与时俱进的深度挖掘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才能够真正实现快乐体育的课堂打造。以体育课多见的仰卧起坐、俯卧撑、支撑跳跃等动作的指导练习为例,在快乐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样教学方式、测验方式的教学开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度。至于其他竞技类或器材类的体育教学内容,都应在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下,不断探索风格多变的授课方式,学生练习方式等等。

2.2 发挥体育课学生的主体性。初中体育课程虽然其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的初中必修学科,但是体育课程的开展与其他学科的开展面临的一个同样问题都是学生课堂上的主体性表现不足,初中体育课堂快乐体育的打造同样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在初中体育课堂的快乐体育课堂的打造中,教师应注意从多方面去刺激学生的主体性的建立。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运动技术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主动的通过思考去解决体育竞技动作的思路,以篮球的基本技术中对于运球的方法的训练为例,学生怎样运球,运球时应注意哪些注意的技术要点,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在其主体性的认知下,从原来学生被动的学,到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思考怎样去娴熟的掌握运球的技术要点。这个过程其实质是在快乐体育课堂打造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观察动作要领,学生练习动作的主动性,这是学生思考、揣摩、逐渐掌握动作要领的过程。发挥学生体育课堂的主体性,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技能,最终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达成打造快乐体育课堂的最终目的。

2.3 转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观念。新课改后,初中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度日益提高,相应的对于体育课堂的体育锻炼的内容的重视度也不在忽视,特别是将体育课程的测试成绩作为中考成绩之一后。但是,任何对于一种事物的喜爱都应是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持之以恒的坚持,这就需要真正的转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观念,将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爱或坚持转化为发自内心的坚持,而不是一种为了考试的尝试,为了课程的做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需要体育学科教师在快乐体育的课堂打造中去挖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且这种热爱的意识是发自内心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坚持才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探索体育的魅力。以中学阶段的一些球类或器材运动为例。授课教师通过讲解排球、足球、篮球的故事,以及这些运动中的名人名事的动人之处,是一种对运动热爱之前的渲染。也是能够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输出。总之,作为打造快乐体育课堂的策略之一,通过转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才能够通过意识的转变影响学生的行为能力[4]。

3.结语

传统的初中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课虽然是必选科目之一,但是学生对于体育课堂不重视由来已久,这不单单是因为长久以来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引起学生上课的热情,这一度导致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如若能够真正的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理想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就应不断的探索打造快乐体育课堂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在体育课堂上的实践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下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能够切实提升学生锻炼身体的热情和学生身体的强健。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打造快乐体育课堂策略的研究,对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观念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维生素的新观念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坚持系统观念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观念摄影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