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联动监管与治理对策
——以某师范大学为例

2021-11-22 01:52贺文昱
市场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商家监管校园

贺文昱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116000)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供求关系的转变,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传统行业不断遭受外来冲击。就像外卖行业近年来不断冲击传统餐饮行业一样,可以预料到近十年甚至是百年,外卖行业将呈现出不断向上的趋势。外卖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样引发了诸多难题。由于外卖App在高校校园异军突起,外卖食品风靡大学校园。相对于传统的食堂就餐样式单一、饭点时排队拥挤,外卖食品品种多、价格便宜,由专人配送,方便快捷。但是,外卖食品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给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隐患。同时,外卖配送车辆在校园内横行,虽学校已加强看管措施如:禁止摩托、私家车等外卖车辆进入;设置专用外卖存放地点,但仍给校园治安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偷餐漏餐的现象、学生和骑手、骑手和商家、学生和商家之间也矛盾频发。因此,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分析的方式,以某师范大学为例,发现现有校园外卖食品安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的监管对策,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思路。

一、对某师范大学校园外卖的研究调查

校园外卖是指校园内各工作人员、学生等在校人群在第三方平台订购餐食,由骑手配送的行为。目前校园外卖集中于学生订餐,在校教职工数量占比较少,用餐相对较易,几乎很少选用网上订餐。为了解校园外卖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以及监管状态的动态信息,对某师范大学附近的外卖商家和在校大一至大四学生、研究生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同时对平台和政府的监管状态和管理方式予以评估,最后得出综合性的校园外卖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一)学生因素研究调查

学生构成了校园外卖订餐者的主体(教师职工订餐比例不足10%),调查显示外卖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学生必不可少的就餐方式,90%以上的学生都有过外卖订餐经历,接近半数的学生是这些送餐软件的忠实会员,甚至到了冬季,一些学生每天三顿都点外卖,外卖用户就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越滚越多。但70%以上的学生只注重口感和价格,对商品的品质和商家的基本状况一无所知;多数学生表示,没有外卖的生活他们甚至是难以接受和适应的。仅有个别学生因外卖食品安全存疑时坚决杜绝。

(二)商家因素研究调查

校园周边备受广大学生欢迎的商户多为麻辣烫、土豆粉、烤肉饭、炸鸡、奶茶店等小餐馆、小吃部。空间狭小,环境条件较差,且绝大多数属于垃圾食品,有害身体健康。有些商家甚至没有实体经营的店面,在家烹制,卫生情况存疑。据店家表明:外卖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饭口时间随处可见外卖配送的车辆、打包饭盒、配送人员进进出出的混乱场景。且商家为了吸引消费顾客,满减力度很大,多数菜品外送价格要低于店内价格。多数学生都是老用户,经常订购。相对于夫妻店小作坊来说,大饭店等有正规手续的连锁餐饮受到了学生的冷落,主要受价格、配送费等因素的制约,另外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普遍偏低。

(三)第三方平台因素研究调查

目前互联网外卖市场的需求程度超前于物流建设,线下外卖骑手门槛低、暴力运输、人员配备不足、速度慢等问题屡见不鲜,但平台对骑手的配送情况未采取任何监督,仅在时间方面看管,往往是欲速则不达。且第三方外卖平台对外卖商户的认定许可缺乏持续有力的监管,仅凭初审的实体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等证件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监管部门对高校周边的餐馆审查工作存在不少的漏洞,学校附近餐馆密集,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执法技术难度大,往往网络经营无处考证,比如有些经营主体遇到执法人员的检查,采取“停业关门,之后再开门”的策略,还有部分商家以频繁更换经营主体的方式逃税漏税,逃避监管。

二、校园外卖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隐患

(一)学生防范意识薄弱,不注重食品健康安全

大学生是校园外卖消费主体,是校园外卖蓬勃发展的生力军。午饭晚饭饭口时,排队等候外卖的学生比比皆是。外卖便捷学生的同时,也滋生了很多问题。领取外卖时观察可以发现多数外卖包装十分简陋,非食品级塑料袋不仅损害学生健康并且造成白色污染,但大多数学生不以为然,安全环保意识薄弱,不注重食品健康安全。在订购外卖时也仅仅考虑价格低、口感卖相好。另外,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也比较薄弱,在订购外卖时不会去考察店内的实际安全情况,即便想通过维权保障自身的利益,也无从下手,无力解决,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二)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食品安全质量无保障

尽管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一直牵动着社会民众的眼球,但商家虚假宣传、无营业执照、市场混乱的情况仍屡见不鲜,近年来不少外卖安全问题、无良商家暴露在聚光灯下,外卖行业的不良风气有所好转,然而在高昂的利益收入背后,仍有部分商家规避风险,钻空子顶风作案。由于外卖价格通过各种满减活动大多低于店铺实际销售价格且存在平台扣点的现象,外卖商品屡屡出现与实物不符、店内外就餐商品不一致、刷好评现象。此外,商家在购进商品原材料时,往往会以次充好,选用较为低廉的产品,甚至为三无产品,通过重油重糖重盐、添加剂等手段满足人们的味蕾。最后由于校园外卖大多采取“线下制作,线上销售,平台配送”的模式,环境卫生、加工制作过程不透明,食物的卫生安全无法保障。

(三)第三方平台存在审核漏洞,门槛低是外卖混乱的发起点

第三方平台主要是将两个互有联系的主体相连,沟通它们彼此建立关系的一个桥梁。通过第三方平台客体,外卖商家只需通过网络将营业执照、身份证、健康证等信息上传至第三方平台,即可开展外卖业务。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可轻松通过得以入驻。第三方平台以其巨额补贴吸引商家入驻,放松监管,达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第三方平台监管审核漏洞百出。这样低门槛的入驻条件以及平台的审核漏洞,导致不少商贩在食品加工时未按规定操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同时,学生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选择想要购买的商品,在选购过程中,第三方平台并没有把商家信息完整无误地展示给消费者,消费者无法通过安全等级衡量外卖质量及卫生情况。

(四)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学校管理难度大

外卖商家数量众多、鱼龙混杂,外卖交易在网络上完成,来源广泛、真假难辨,使得监督执法者处于一个被动管理的局面,想要系统有针对性的管理相对比较困难。即便政府部门悉知监管不力这一难题,出台相对应的政策制度,也很难在短期内有效地执行下去。由于监管多采用定期检查制,不少商家提前预知,在检查期间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但后期原形毕露。管控往往形式重于实质,效果甚微。同样,“校园外卖”这个代名词对学校来说也是个难题,无论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校园环境卫生,还是交通秩序都存在着安全方面的隐患,学校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也难以想出合理的监管方案。

三、校园外卖食品安全治理对策

(一)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倡导绿色健康就餐

虽然校园外卖食品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但并非所有的外卖都是不健康的,应该辩证地去分析外卖的优缺点,而不应盲目抵制外卖行业。外卖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各个写字楼、商圈周边遍布外卖商家的踪迹,这些外卖商家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白领工作族提供了便利和舒适,避免了饭口人流密集、拥挤、排队的现象。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存在辨别是非能力弱、维权意识差、盲目订餐等特点,外卖食品安全被无限放大,对此学校应帮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消费观,潜移默化地改变其对食品安全健康的观念,倡导绿色健康就餐。各个学院可以建立相应社团,积极纳新,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于此,并组织健康外卖主题活动、讲座,设立维权组织机构。同时,学校应对食堂员工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延长食堂就餐时间,更新食堂菜品种类,扩建食堂就餐规模,改善食堂的卫生环境,提高食堂竞争力,紧跟社会美食潮流,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到食堂就餐,建立良好的食堂用餐口碑。

(二)严格把控食品安全问题,外卖商家食品安全问心无愧

校园外卖因其便利性和特殊性,传统的餐饮行业标准可能并不适用。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绝大多数没有自身的经济来源,有着不同于普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相较于打工族来说食品经济实惠便是第一选择。商家正是抓住学生的心理,借机推出低廉的饮食套餐。不少商家跟风竞争,较于食堂万年不变的菜品种类和价格,相继以价格战和赠品赠券等手段赚取学生的信任。但由于学生就餐黏性低,校园附近外卖商家众多,因此外卖商家也需要有忧患意识。除了追逐利益最大化,更要把控服务质量、菜品质量,这些才是保留消费者二次进店的最大优势。同时外卖商家应做到问心无愧,将心比心,一视同仁,服务好学生,让学生吃得安心放心。外卖商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饮食健康、食品安全、后厨环境、配送过程,最大化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安全的美食。学校可与外卖平台签订协议,确保其配送食品的卫生安全。

(三)加大第三方平台的监督检查力度,健全完善的奖惩措施

第三方平台在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中负有很大的责任,第三方平台的监管漏洞例如无址、无照经营、饭菜洒落地上换个包装继续配送、实物图片严重不符,这些新闻早已见怪不怪。作为运转商家和消费者的中转枢纽,首先,第三方外卖平台应保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信息真实有效,而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黑店勾结一起,送出不安全、不健康的食品。其次,第三方平台应适当建立奖惩措施,鼓励自治,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管机制。平台和各部门应紧密配合,协调运转,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方式对外卖商家适时监督。最后,政府监管部门应与第三方平台实施“共建、共治、共商”原则。主动约谈第三方平台,第三方平台也应及时上报有效讯息,共同治理,强化自我管理责任,同时加强对第三方平台的资质审查,当发现违规操作时,严惩不贷。

(四)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外卖监管体系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现行法律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过于笼统,缺乏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多样化的监管对策。对于校园外卖安全问题,政府监管不仅仅是指单个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出面检查,而是全方位、全过程、不留死角的依法监视、督促、管理。单一依靠政府监管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和第三方平台应联合杜绝食品安全隐患。新《食品安全法》中并未明确规定第三方平台、政府监督部门的职责,对于第三方平台与商家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也相对笼统。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校园外卖行业标准是校园外卖食品安全保障的制度基础。例如政府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强化其监督职能:第一,建立校园外卖信用评级系统。消费者可以根据订购外卖的质量评分,评分较低商家政府派有关人员实地调查,如属实严肃查处,闭店封店通告处理。第二,实施信息共享,专人专员监督制。充分的信息资源是监督的前提,在校园周边商家的后厨安装摄像设备,在高校附近先行试点,商家制作过程公开在社会公众视野里,同时也配备专人专员对外卖商家的一举一动进行看管,确保万无一失。

四、结语

网络外卖作为新兴产业,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符合人们的日常所需。校园外卖作为网络外卖的一个主要分支,近年来问题频发,影响恶劣。各部门应足够重视并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校园外卖相关联的学生、商家、第三方平台、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合力,互相监督,相互配合,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外卖消费环境,促进校园外卖的发展。对于校园外卖的发展前景只要坚持联动监管的治理对策,校园外卖必将呈现积极向上的趋势。

猜你喜欢
商家监管校园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金融司法监管化:形成、争议与未来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商家告示不能打人脸
监管交通
诚信乃是商家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