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课程网络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2021-11-22 09:06邵石能韩雪
现代英语 2021年10期
关键词:预科生预科英语课程

邵石能 韩雪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4)

一、预科生现状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从高考到进入目标院校大学的一个跨度阶段,一般为一年制或两年制,主要学习课程是基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并结合大学相关课程如计算机、思想政治等而进行,重在让学生为目标院校的学习打牢基础,有利于他们选择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且不说英语作为新世纪全世界的通用语言的广泛使用,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的预科生,他们即将面临两年甚至更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学子们不得不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甚至在他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毕业论文中也免不了要使用英语来完成论文摘要。因此英语对于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然而,对于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来说,英语基础牢固的学生屈指可数,而从往年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英语挂科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预科生全部是中国少数民族,大多数来自少数民族聚集地,生活环境中多使用方言即少数民族语言,除了英语课程学习外,他们对英语没有更多的了解,英语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而学的一种“被动”学习;第二,三分之二的预科生来自云南省农村地区,对于英语的学习大部分接触较晚,80%的学生表示进入预科学习前没有系统学过音标,对于英语仍旧停留在课本文章翻译的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第三,预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于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完全基于考试目的,他们内心深处甚至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抵触和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最终放弃学习。因此,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师不仅承担着英语课程教学,还必须激发预科生英语学习兴趣,重拾信心,努力提升自身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二、英语线上教学的优势

(一)学习反馈及时性

网络教学中,学生在英语课程直播课堂中参与的具体数据会立刻显现,具有及时性。例如学生观看直播的时间长度,学习的反复性等数据的展示,可以帮助授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以便做出有效调整。例如,从课程参与时间来看,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学生早退或何时退屏;从学生的回放来看,教师能够了解到自己在讲授那一部分的时候是否存在问题,如卡顿或速度快之类的问题,以便在后期教学中进行改进。

(二)作业批改省时性

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而言,在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好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运用技能,写作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更是学生对于一门外语学习掌握程度好坏的一种表现。对于预科班英语教师而言,写作课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大多数学生在写作中习惯直接套用模板,还有学生是先汉语构思再逐字翻译,作文写作存在较大问题。其次,很多学生缺乏英语表达的逻辑性思维,对于作文从内心有种抵触感和惧怕感,缺乏自信和写作锻炼。最后,学生基础薄弱,单词量匮乏导致写作成为难以跨越的鸿沟。基于这些现状,预科生写作质量低的特点显而易见。在授课之后,对于英语写作的批改无疑成了教师的一大难题。而网络批改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可行且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师可借助批改网页的资料统计,进一步指导学生的英语写作,而学生可借助返回的批改标注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构建英语写作思维。

(三)学习交互性

网络教学及资源共享能够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竞争性学习模式。而教师也成了一个课程参与者,一个可以评判并且参与这一教与学过程的“学习者”。线上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和便利的平台,有利于师生相互交流学习,从而加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英语线上教学的现状

(一)网络教学的“硬伤”

对于预科英语网络教学而言,它不是简单地教授PPT课件或者是某个文本,它融合了课文精读、语法精讲、翻译与写作、听说训练等环节,在英语网络教学过程中主要面临两大“硬伤”。

1.主观条件方面——软件使用难

突如其来的网络教学,一两次的简单培训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彻底掌握一种或几种App的应用。虽然过去的一年里在英语教学中也穿插了网络课堂教学,但是基本以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为主,面对远程的网络教学少不了产生一些“意外”,甚至是出现教学路途中的“拦路虎”。网络教学成了一条任重道远的道路。首先,由于学习时间紧,一些英语教师面对每一次网络教学中产生的“突发事件”在直播过程中很难及时解决,也只能课后不断地反思摸索着探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网络教学能力。其次,英语网络教学任务比传统的课堂教学任务更重,备课量更大,涉及范围更广,而且要绞尽脑汁去考虑直播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维持学生的兴趣。

2.客观条件受限

首先,由于网络延迟、卡顿等问题,课堂的流畅性会被打断,学生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回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其次,师生不能面对面交流,教师也无法准确了解全部学生对课堂讲解的理解程度,导致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很难适应网络教学的进程。最后,在网络教学中,学生会因自主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原因,最终学习效果难以提升。

(二)网络的虚拟性

英语课程网络教学要求学生有很高的自律性以及很强的自制力。而网络的虚拟性加大了教师在直播过程中想要创造一堂“有温度”的课堂的难度,从而打击了教师对于教育的热情和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学生的网络学习不如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氛围和监管,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成了最宝贵的也是最容易失去的东西。教师在直播过程中很难做到有效监督,因此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三)“刷课”现象的存在

预科英语网络教学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刷课”现象不时发生。每一次课程直播数据上面清楚显示了90分钟的直播课,部分学生听课过程中出现早退、缺席现象,数据不容乐观。

四、发展途径

(一)家校合一,加强学生自律性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当一个人有了要达到所提出的那些目的的真正欲望时,当存在着真实的内在动机时,尽管学习者对于有效学习的较为精细的特点一无所知,以及并不具备许多其他能促进学习速度的条件,也能获得卓越的结果。”

为了避免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匿名性和随意性,应该摒弃传统的说教为主的方式,积极适应网络教学。坚持正面教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家长监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时间的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的学习有两个部分:学校教的和自己想学的,这个时候用心往往比环境更重要。两者之间不是“被管理”,而是自我管理学习;不是“被学习”,而是自我学习。这也是高中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最大转折,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生面对英语的学习,自律尤其重要。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律性养成的第一步。就英语课程而言,其实学生的自我学习尤为重要。因此,联合家长促使学生自我学习、自主学习,这将意义深远。首先,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交给家长来评分并向教师汇报进展;其次,要求学生跟着直播课程内容学习,按时完成直播作业以外,还必须下载可可英语每天背单词打卡,每周练听力记录分值,最后以周为单位汇报作业情况。对于完成好的同学在班级群中给予表扬,并让其他同学一同参与,讨论学习心得,学习经验。这个学习过程需要家长积极配合监督,然后直播作业监控,双重监管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有效遏制网络教学管理的弊端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机器本身对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是没有责任的,这些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可以在数字环境下进行,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

1.设计新的英语课程“游戏规则”

面对网络建设,交互性功能开发不充分,利用程度不高。常常是形同虚设,无法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基于这一弊端,高校要建立一个真正能影响学生的网络管理设施。充分发挥网络特色,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个体个性化为一体,创造性地开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创造一个有时代特点,良好学风和优良传统的文化与艺人环境。让学生摈弃对英语学习的消极思想,重新认识这门语言学习的魅力所在。

2.英语课堂多元化

教师要尽可能地使英语直播课程多元化,让学生在对某一知识点的输入产生倦怠感之前,就变换教学手段。比如,讲授语法课时,摈弃传统的灌输式,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语法课堂中,从输入转为探索发现,认知学习,观察总结,讨论辨别等主动需求知识的模式;听力课堂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充分利用网络的时效性,给学生播放音频、视频资料,在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再让其他同学来回答,从而加大学生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写作课则利用时下热点话题,保持学生兴趣,讲解介绍相关热点英语词汇,让学生开拓思维,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五、结语

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这一特殊群体,在英语课程网络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拥有更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发展平台,更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课程网络教学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值得英语教师去探索研究并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更好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充当好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领航者。与此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加强对于语言的学习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预科生预科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大作家
大作家
跟踪导练(二)(6)
网络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预科生导读服务初探
新疆高校加强预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