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构建策略研究

2021-11-22 09:04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晓苑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4期
关键词:载体思政政治

文/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晓苑

在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教育改革趋势,成为盘活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效能的重要路径。新媒体作为新时代的重要产物,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载体功能,为教育提供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空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新媒体的融入与应用,旨在转变传统僵化的思想教育形态,能够在新的教育模式中,以“新媒体+”为依托,着力构建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教育形态,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从新媒体视阈,就高校如何从新媒体的正负影响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构建,做了如下阐述。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发生教与学的新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视阈之下,构建开放式教育空间、搭建多样化教育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保障。但是,在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形成了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要求高校要立足正向转变,审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效能,实现新媒体的有效应用。

(一)正面影响。新媒体的发展及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拓展了教育空间,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实现多样化教育构建,这体现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1.载体功能的日益体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僵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以新媒体为载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能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生成。2.教育模式的日益丰富。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转变了传统单向传播的教育形态,能够在双向互动的教育空间,为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如,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微课堂”“云资源”等的构建,能够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模式。3.打破教育壁垒。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在互联互动、互促互学中,转变传统教育形态。在新媒体的应用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面更加广泛,能够基于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壁垒,更好延伸至学生的专业学习及生活等领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渗透。

(二)负面影响。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传播载体、创新了教育模式,但也对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一是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了较大影响,特别是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传播,侵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高要求;二是面对“90后”甚至是“00后”大学生群体,群体个体行为发生了较大变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显然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如何依托新媒体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导入,成为高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的重要保障;三是新媒体的融入,形成了思想政治多样化的教育形态,这与思想政治课堂单一、陈旧的教育现状形成了矛盾。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滞后,在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策略

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与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与创新提供了载体空间。高校在新媒体视阈之下,应从大学生群体特点出发,着力于新媒体平台,构建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新模式、新效能,这是新媒体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创新构建的立足点。因此,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以“新媒体+”为依托,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新媒体视阈下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高校应依托“新媒体+”的教育优势,全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这契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首先,发挥新媒体的载体功能,在新媒体领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创建,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提供资源保障。如,在微信官方公众号中,开辟“思想政治园地”,以在线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以在线学习、在线互动交流等方式开展,契合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延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高校要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建设优势,加快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络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中,实现双向教育形态。因此,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新的教育模式为依托,在“新媒体+”应用之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二)以“新媒体+”为保障,开发思政新媒体“产品”。新媒体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高校应以“新媒体+”为保障,注重思政新媒体产品开发,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一是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教育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以“新媒体+”创设“思政慕课”“精品思政课程”“红色教育”等教育内容,让更多的思政新媒体“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思政教育需求;二是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在校园文化的背景之下,将“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三是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之下,打造系列“微电影”,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形成更具人气、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思政新媒体品牌。

(三)以“新媒体+”为载体,实现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及主体内容之一,要发挥“新媒体+”的载体作用,进一步促进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面。一方面,要在新媒体的应用之下,基于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整合融入,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专业学习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渗透;另一方面,要立足新媒体实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对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效能未能充分体现,应在新媒体的载体作用之下,实现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这是新媒体视阈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重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从传统教育思维中,融入新媒体教育思想,通过新媒体视域下的教育创新构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在本文研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审视新媒体所形成的挑战,同时也要抓住新的机遇,在新媒体的融入与应用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载体功能,着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实现思政新媒体“产品”的有效开发等,是新媒体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构建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载体思政政治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