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前产业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以松溪县为例

2021-11-22 09:46杨国强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松溪县松溪人才需求

文/杨国强

松溪县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县域面积1043平方千米,辖9个乡(镇、街道)109个村(居)约16.8万人,是国家级生态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近年来,松溪县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茶叶、百年蔗、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竹木加工、精密铸造、机械制造、纤维新材料生产等产业也持续壮大。“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占比逐步下降并趋于平稳,第二产业小幅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7.7:36.4:45.9。

虽然目前松溪县多数企业的用工对象仍为基础劳动力型,但产业结构变化对人才需求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悄然增加。据统计,参加松溪县人社部门组织的“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的企业,都有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岗位,约占总用工人数的13.5%。制造类企业除财会等一般性专技岗位外,还增加了数控、机修、焊工等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以及机械师、工程师、设计师等专技岗位。这些岗位或是空缺,或是人员流动快。稳定的现有员工的个人能力,大多是在长期工作中“熟能生巧”磨练出来的,有着本岗位较高超的实操水平,但“科班”出身的比较少,知识水平不够系统。这些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中,大多没有提出明确的技能等级,其技能人才需求“量”有增加,对“质”的要求还没有体现大的变化。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样遵循这个规律。从松溪产业调整的总体趋势,以及企业壮大发展情况来看,松溪产业对人才需求必将是从“求量”向“提质”转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不仅直接关系着自身的就业质量,还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松溪县经济相对落后,人才引进又没有特别的优势。为此,必须把目光转向本县职业教育,通过加大培育本土人才,解决服务企业人岗匹配问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与目标”指出,“……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1]。”有了这个改革方案的指导引领,办好职业教育就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推进松溪县职业教育更好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全力办好公办职业教育。

松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松溪县中职校)是当前松溪唯一的公办职业教育机构,该校于1981年起步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坚持需求导向,围绕产业调整,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面向市场多元办学,为松溪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的实用技能人才。由于“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长期存在,造成社会群众产生“读职校,就是当工人,就低人一等”的观念,加上缺乏科学规划和长效投入,学校的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结合当前松溪县中职校的实际情况和满足当前产业技能人才需要,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从“两个面向”“两个深化”着手。

一、面向需求针对性设置专业

1.引领优秀专业。松溪县的现有工业企业中对维修电工(非民用电工)有较多的需求,焊工、车工、机修、数控等技能人才也有企业需要,但这方面的人才很难在短期内培养。松溪县中职校有电工、焊工相关的师资设备,也有专业设置,还有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这些工种学员毕业后就业都比较容易。所以,有必要发挥现有优势,把这个专业打造成优秀“拳头工种”。

2.打造品牌专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庭服务行业技能人才需要日益增多,带来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尤其是月嫂和养老护理这两个工种。松溪县中职校可以设立“家庭服务”课程,纳入常规教学内容,发挥“松溪县家政实训基地”实训作用,继续办好家政服务成人函授班,配合政府部门打造“松溪家服”品牌,培养更多的劳动力去从事家庭服务等第三产业工作。这既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措施,更是促进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良好渠道。

3.发展特色专业。茶产业是松溪的一大支柱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松溪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茶产业的全面发展。“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服务茶产业、繁荣茶经济”的主导思想,已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全县茶叶种植面积7.56万亩,茶毛茶产量1.04万吨。茶叶种植面积、茶业企业数量、茶业从业人员都有相当规模。但是松溪县茶产业很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如评茶员、茶艺师、茶叶加工工等,都是短期培训取得的,“科班出身”的从业人员为数不多。因此,建议增设“茶业”专业,从茶叶种植、管理、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培养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打造松溪县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名片”,进一步促进松溪县茶产业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产业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同时,可以考虑把版画、瓷器、宝剑制作等具有松溪特色的行业,纳入今后发展的范畴。

二、面向社会开展技能提升培训

松溪县中职校作为松溪县目前唯一的公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着师资、场地、设施等方面的优势,还有多年的办学实践经验,可以结合社会需求,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学校常规教学的空档期,形成固定的办班模式,选择合适的职业技能课程,大力开展已就业人群职业技能培训,如电工、焊工、家政等,提升岗位从业人员技能,在增加求职人员就业机会的同时,初步满足企业稳定发展、提高效率的需要。特别是对安全生产有着较高要求的电工、焊工等工种,更是要用好学校机电教室、现代化焊接车间等专业设施设备,主动对接社会需求,举办“技能提升班”。要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培养对象不要局限于中职校教师,要面向松溪县各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劳动者,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松溪县中职校在办学过程中实行“校办厂”“厂中校”,推行“引企入校”“派师驻企”等方式,与湛卢精密铸造公司、普仑斯(福建)泵业公司、畅宏电子商业园等松溪知名企业开展合作。还与县妇联共同建设了“松溪县家政实训基地”,并以基地为依托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有了一定的校企合作基础和产教融合经验。但在合作过程中,基本上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参与主动性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校企合作要遵循“平等自愿,互利双赢”原则,就需要升级校企合作的版本,由学校主导模式逐步向企业主导模式转变。学校要把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方针,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合作[2]。学校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要利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为学校提供实训、实习、见习等设备设施和场所,参与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反馈教学情况,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四、深化职业师资队伍建设

松溪县中职校的前身“松溪四中”初中部停办后,教师未能及时分流到其他初中学校,导致当前教师超编、老年化严重、结构不合理,文化基础学科教师居多、技能教师缺乏。解决这个难题,一是要实行学科教师分流,将现有的文化科教师分流到缺编、少人的其他中小学任教,文化科教师可“跨学校”任教,把编制用于招聘专业技能教师;二是降低教师招聘要求,把专业、技能作为招聘首要条件,把这类岗位人员纳入“紧缺急需人才”,适当放宽年龄、身份、学历等方面限制;三是试行教师特设岗位,招收学校“一专多能”的优秀毕业生留校当“助教”,并预留编制,在经过一定年限和相关考核后转任正式教师。这既能解决师资问题,还能通过“职校学生也能入编”这一事实,改变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现有看法。四是推行外聘教师制度,聘请松溪县各行业高技能人才和县外职业院校教师为“编外教师”,邀请他们定期到学校授课传技,解决教学与师资匹配问题,让专业课程更加丰富。

职业教育是与就业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是为社会和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提升认识,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让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在服务企业产业人才需求的同时,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松溪县松溪人才需求
松溪版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明淋作品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生态家园 福建松溪版画作品展(晋京展)作品选登
挖掘传统文化智慧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松溪县多功能起垄机的应用示范与推广
松溪秋霭图
加强科技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