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2021-11-22 09:46张家飞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七一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文/张家飞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要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大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学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归属感,持续凝聚强大正能量,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汲取前进力量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通过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使新时代大学生全面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就是我们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更加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赓续红色血脉,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理论武器。“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阐述了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贯通“四个伟大”,把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深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全面推进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并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时起,就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二)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创造的伟大成就”,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总结和阐释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创造的伟大成就。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人民彻底解放,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二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消灭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地主阶级封建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中国共产党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进入了时代。四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揽“四个伟大”,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顺利实现,标志着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奇迹,今天我们正迈进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

(三)深刻领会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也是如此。正是在伟大的建党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和强大思想武器为指导,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百年来,我们党不断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揽“四个伟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面对困难和考验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于斗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党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必须做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对党忠诚摆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和统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和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虽历经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靠的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情怀与担当。

(四)深刻领会和把握百年党史的丰厚历史经验和深刻历史启示,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九个必须”就是我们党百年奋斗从而走向成功并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未来继续走向成功的总体方略。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领导力量。二是“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力量源泉。三是“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思想引领。四是“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必由之路、正确道路。五是“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坚强柱石。六是“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国际条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坚持走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反对霸权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七是“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既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以百倍信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八是“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重要法宝。九是“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政治保证。“九个必须”是对百年党史成功经验的总结,是对历史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对“国之大者”的深刻阐释。这“九个必须”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之所以能够成功、未来怎样继续取得成功的深邃道理。

三、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思想性、感染力和实效性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使命。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教学教法,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一)坚持思想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精神要义作为“开学第一课”重要内容,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坚持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和真理的强大力量,教育引导学生,从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二)坚持师生共学共研相结合

依据各门思政课程的不同特点,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课堂教学。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使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和把握贯穿于“七一”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和把握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增强本领才干,担当复兴重任,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坚持学思、践悟、知行相统一

把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把线上线下教学研讨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形式,创新实践平台,持续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学习“云课堂”“微宣讲”“微视频”等活动。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丰富学习实践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唱红歌诗朗诵、观看红色电影,组织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党团日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践行时代使命,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继往开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彰显青年担当。

猜你喜欢
七一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