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角*

2021-11-22 15:46钟丽萍尹廷廷
体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精准体育

钟丽萍 张 杰 尹廷廷

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角*

钟丽萍 张 杰 尹廷廷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基于精准扶贫视角,对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研究。目前,罗霄山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普遍较低、人均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不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同时,研究提出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存在以下困境:体育观念滞后、场地设施匮乏、体育师资紧缺、体育经费严重贫乏、体育教学水平低。最后提出精准扶贫视角下罗霄山农村学校体育的三位一体发展策略:(1)打破观念壁垒,助推农村学校体育长远发展;(2)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体育发展差异;(3)加快体育人才培养,提高整体师资力量水平;(4)加大体育经费扶贫,夯实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之基;(5)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体育发展需求。

罗霄山;精准扶贫;农村;学校体育;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取得长足发展,精准扶贫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在精准扶贫理念的指导下我国脱贫攻坚计划取得显著成绩。罗霄山片区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急需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目前,教育是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将“教育脱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把教育中的体育列入扶贫行列,在“后扶贫”时代能够协助国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探索“精准扶贫”体育路径,将农村学校体育融入扶贫,能让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共享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成效,真正加快“精准脱贫”的步伐。然而,国内对精准扶贫与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同步研究甚少,且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本文以“精准扶贫”战略为导向,深入研究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现状、影响因素,从而构建农村学校体育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为政府提供制定相关政策的理论基础,丰富精准扶贫与农村学校领域理论,加快实现贫困地区教育脱贫,也为指导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参考。

1 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现状

1.1 经济发展水平

表1 2017年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指标茶陵县炎陵县安仁县宜章县汝城县桂东县平均值 2017生产总值(亿元)178.1165.791.74222.0762.835.1109.75 同期增长(%)8.2%8.3%7.6%8.2%7.8%8.6%8.1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740811699948772910787618915

罗霄山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普遍较低,当地工业发展困难,整体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以分散型为主,经济效益低,产业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该地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土地相对贫瘠,又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环境污染防治任务十分重要,脱贫难度大。总体来看,2017年罗霄山区平均值为109.75亿元。这六个县虽然都是贫困县,但与全县的GDP有很大的不同,全县城乡经济差距较大。

1.2 教育发展水平

表2 2017年罗霄山湖南片区各县教育财政支出对比情况

区域教育财政支出(万元)总人口(万人)人均教育财政指出(元)财政支出(万元)教育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比(%) 茶陵县6578564.891013.7940865716.09 炎陵县3568120.421747.3520148617.71 桂东县2444423.401044.6115134116.15 宜章县1844365.48281.664452154.14 安仁县5557346.691190.2524043823.11 汝城县5796442.241372.2528200020.55 攸县8852481.721083.2535485624.94

资料来源:2017年湖南省统计年鉴

由表2可知:罗霄山贫困地区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与非贫困县相差不大,但罗霄山贫困地区财政总收入少,但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大,因此支出相对较少。贫困地区人均教育财政支出大部分低于攸县(非贫困县),部分县高于攸县。但攸县人口众多,因此人均教育财政支出较低,说明贫困地区人均教育财政支出相比之下是较低水平的。因而该扩大教育扶贫资金来源与增资开源,促进贫困县人均教育支出增长。此外,宜章县当地财政收入少人口多,人均教育支出严重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人均教育资源极为匮乏。因此应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扎实的保障。

由表3可知,罗霄山湖南片区特困县与非贫困县各数据的对比情况:除炎陵县因人口少、在校学生少,师生比低于平均水平,教师配置基本够用。其余各县师生比都要高于攸县,说明教师配备相对不足,原因是教师社会地位低、整体工资收入水平低等。罗霄山湖南片区特困县平均每个村居委会教育机构都要低于1,说明各类教育机构相对紧缺。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较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罗霄山湖南片区特困区在校人数多,家庭贫困多,需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救助政策。同时资料显示:罗霄山贫困地区不少小学教师都是临时教师,且不是学校(正式)教职员工,因此专职小学教师数量超过了从业人员总数,这充分揭示出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严重短缺。

表3 2017年罗霄山湖南片区各县教育对比情况

指标*茶陵县炎陵县桂东县宜章县安仁县汝城县攸县 乡镇街道(个)16151119131417 村居委会(个)241211113265162248256 总人口(万人)64.8920.4223.4065.4846.6942.2481.72 各类教育机构(所)2318071370102158275 平均每村居委会教育机构(所)0.960.380.691.400.630.641.07 专任教师(人)4846160715436740378541353860 在校学生(人)928642623730984126259749707878486369 各类教育机构师生比1:19.191:16.331:20.081:18.731:19.811:19.051:22.37

注*资料来源:2017年郴州市统计年鉴、2017年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1.3 卫生与健康水平

表4 2017年罗霄山湖南片区各县卫生医疗情况

区域*卫生机构(个)医院、卫生院(个)医疗保险人数(万人)总人口(万人)医疗保险人数占总人口比(%) 茶陵县8156056.9464.8987.74 炎陵县2011916.6520.4281.54 桂东县1651514.3323.4061.23 宜章县5556155.1265.4884.18 安仁县3872841.9846.6989.91 汝城县3362537.1442.2487.92

注*数据来源:2017年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我国正确的卫生健康方针下,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的方向,提高罗霄山贫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解决当地基本的医疗保障问题。根据表4数据分析出:(1)罗霄山区湖南段的6个县、茶陵县和宜章县卫生机构、医院很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2)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率实际上接近100%(剩下2%左右基本上是转业等特殊情况)。但从医疗保险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看,罗霄山至湖南段6个县均未达到平均水平;(3)对于当地贫困居民来说,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不健全,导致农村基层医疗保障中常见病负担比较重。

1.4 社会保障与就业概况

罗霄山贫困地区人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突出。比如:(1)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不全面。农村社会保障不够,需提高当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标准;(2)特困地区的社会救助不足。因本地区自然灾害频发,所以社会救助管理站、儿童福利中心、救灾物资储备等设施的储备也应当高于其他地区。但相反的是,对于贫困者的医疗援助和临时援助还是不够;(3)贫困地区缺乏完善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因此,需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培训系统,协助当地解决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问题;(4)贫困人口自主创业扶植力度不够,即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不够,因此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持体系。

2 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困境

2.1 体育观念滞后

“贫困文化”是贫困阶层所具有的“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一群人的行为方式、习惯、风俗、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非物质形式[1]”。调研发现:(1)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体育学科不被家长认可。在农村学校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完全没有引起各方重视,这极大阻碍了当地农村体育学科的教学发展;(2)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当地经济落后、交闭塞通、观念滞后,直接影响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3)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忽视了学校体育功能,学校体育活动开展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没有很好地解决。且学校追求升学率,部分家长和班主任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体育观念比较落后,忽略了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功能。

2.2 场地设施匮乏

学校体育物质资源主要包括:体育场地、器材、相应配套设施,这些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必需条件,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或者质量不过关,将导致学校体育工作受到直接影响。由于当地经济条件先天不足,许多学校建校时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其中包括:城乡体育资源配置不均,差异化明显,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严重匮乏。此外影响罗霄山片区农村学校的物质因素有:(1)体育活动场所缺失、不完善。炎陵县、茶陵县多数小学是沙土混合的田径场、篮球场,有的甚至缺少体育活动场地,很难确保学校基本均等化和教育绝对公平化;(2)体育器材配备不足。通过调研炎陵县、茶陵县中小学,发现几乎少有体操教学的设备:如单双杠、跳山羊等,大部分学校缺少常见教学器材、教具;(3)场地器材管理修缮不及时,运动场地常年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无法用于体育教学;(4)相关期刊书籍缺失。体育类图书“老”“旧”“缺”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

2.3 体育师资紧缺

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体育师资团队是学校体育正常运行的必要前提。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人力资源短缺主要受以下方面影响:(1)兼职体育教师虽然较多,但不具备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水平较低。兼职体育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体育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导致体育课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2)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体育教师严重缺乏,老教师创新性不够,因此需大量的年轻体育教师投身学校体育教学中去;(3)体育教师待遇低于同学校其他学科教师,低于同地区城镇教师水平。待遇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年轻人才的流失;(4)体育教师观念陈旧,不愿改变现状。同时体育教师的再学习机会非常少,不能够及时更新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

2.4 体育经费严重缺乏

体育经费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2]。罗霄山连片特困区经济落后,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例如:(1)国家财政统一拨发:但政府财政教育经费对学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直接忽视体育教学的作用,把本该属于建设学校体育发展的资金用于其他学科,导致学校体育教学经费不足、课外体育活动减少、课余运动训练质量下滑;(2)学校筹资、社会资助、学生自助:当地居民经济落后,居民教育支出很少,极少用于体育教育方面。目前当地学校体育经费的使用主要针对器材购置、设施维修以及体育训练开支和竞赛等方面,以此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运行。严格意义来说,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是属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该纳入体育经费的收支中。特别是在罗霄山特困区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设施都缺失的情况下,这将导致紧缺的体育经费根本无法涉及到日常体育资料、教学和比赛等方面。

2.5 体育教学水平低

体育教学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目前,通过实地调研,罗霄山特困区体育教学情况如下:(1)学校体育设置与开课情况不理想。虽设置了达标的体育课课时量,但与实际结果不一致,体育课因考试、天气等原因被随意占用和调课的现象普遍存在;(2)体育卫生健康教育理论课开设情况不容乐观。开课数量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每学期 6—7 课时,且内容停留在关于身体方面的基础知识,很少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且学校缺少关于该理论课的图书、期刊、体育教材等;(3)体育课课程教学内容贫乏,仅局限于篮球、乒乓球、长跑、跳远等大众类型的课程。主要原因是场地器材设施少、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限、体育专职教师过少;(4)课程教学方法禁锢于传统老套的教学方法。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创新型教学、创造型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较少,并未从现代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 精准扶贫视角下罗霄山农村学校体育的三位一体发展策略

国家和政府对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加强重视和加大投入,但学校体育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帮持。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学校首先应该认识自己本身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根据各地区、学校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这样学校体育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地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要想发展,首先要跟随国家发展形势,以精准扶贫、脱贫为目标,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的力量,最后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精准的对策,从而实现体育上真正的脱贫。其本质是通过从国家、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在三者协同治理下,合理利用师资、场地器材、政策,以对贫困地区学校体育进行“精准扶贫”。

3.1 打破观念壁垒,助推农村学校体育长远发展

当地体育健康意识薄弱,家庭、社会对体育教师身份存在偏见、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不自信等问题亟待解决。如今,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也是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3]。而当前贫困农村学校学生体质现状不容乐观。故而政府方面可建立农村居民体育健康机制和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即:一是以贫困地区为重点,构建社会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家庭体育健康同步践行,增强罗霄山片区学校体育观念意识;二是以中小学为重点推进单位,通过具体的学校体育活动,构建当地具有特色的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机制。其次,社会方面: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4],同时努力提升体育教师身份认同、改变社会偏见和对学校体育的错误观念。体育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不能忽视家庭、社会在学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职责,所以应发挥三者不同优点,从不同角度去促进学校体育发展[5]。由于当地渠道及信息受阻,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是以务必引导社会和个人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和体育观。最后,学校方面要增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地位,让教师认为其职业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并能从中获得乐趣[6]。因而要积极解决其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等问题。另外,在心理需求上引导教师建立正确价值观,提升职业境界。并采用精神激励法,激发体育教师自我效能,让其意识到体育教师是学校正常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从而提高角色意识和职业自信。

3.2 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体育发展差异

当地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各级政府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应统筹当地资源,然后公平、合理的配置资源[7];其次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离不开社会(个人)的关注与帮扶;学校自身也应重视对场地设施管理与开发。因而当下的教育部门需加大农村学校体育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水平,减小城乡发展差异。并逐步增加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扩增学校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建立场地器材专项资金。依据各县各学校具体场地器材问题,精准到具体场地器材出现的问题。同时教育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开体育场地资源、体育器材使用实际情况、场地器材资金使用细则,体现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精准扶持。而对社会组织或个人而言,可以协助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及维护工作,以弥补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适当补给学校体育“缺、旧”体育器材,为农村学校学生提供基本体育器材设施。此外,因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学校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对学校场地器材的需求,所以学校一方面可与校外教育企业合作,以便企业帮助学校建设、维护和管理体育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则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如做好明确分工,完善场地器材的管理工作。利用现有器材设备进行深度开发与利用,克服当前器材设施匮乏的困境,实现体育设施的最大使用效率。

3.3 加快体育人才培养,提高整体师资力量水平

加强体育师资培养是提高当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重要性,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工作,才能有效提升教师各方面素质[8]。由此当地教育部门要加大人力资源配备和体育教师培养的帮扶力度;社会要提升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组织下乡支教等公益活动;学校方面要加强体育教师业务培养。首先,教育部门应坚持农村体育教师定向培养道路,建立教师引进长效机制;改善体育教师的居住和办公环境,按时按量发放教师工资和特殊津贴与经费补助,以此建立长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增加体育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建立体育教师长效的学习机制。其次,社会方面应提升体育教师身份认同,引导教师重视自身形象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展现体育课的专业性,改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偏见;鼓励社会组织公益活动下乡支教,缓解当地师资力量不足的窘境。最后,学校方面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如进行岗前培训、院校培训、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学习的硬件设施、软件条件;通过以校、乡镇、县市为单位进行教育教学比武,拓展其业务素质能力,还可组织当地体育教师到发达地区学校进行跟班学习和培训,使之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3.4 加大体育经费扶贫,夯实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之基

体育经费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各级财政在年度预算中会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但实施过程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支出只会细分至教育、科学、卫生等[9]。因此政府首先需建立农村学校体育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其次在体育经费来源上应采用社会化的方式为当地特困区学校体育发展增资开源;再次,学校应对体育经费进行精确管理。综上,其一,教育部门应建立体育师资、课程开发、场地器材专项资金,一方面,当地体育教师待遇普遍低于其他学科教师,体育教育人才的流失与缺乏,人才激励机制经费不足是诱因;另一方面,体育课程开发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学研讨等课程开发离不开经费支撑;再一方面则能有效解决场地器材数量少、老旧、安全隐患等问题,也可解决学校体育资源配备难以匹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需求问题。其二,社会方面可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匹配和适应工作需求的投融资模式。如以体育为桥梁,社会组织联合学校供需结合的“校企合作”投融资运作模式、并通过政府主导学校开展体育投融资,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良性发展的“校企”投融资环境,以此达到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其三,学校方面应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安排专门体育资金管理人员,严格审计与监督体育扶贫资金使用,如体育经费是否用于学校体育、是否符合扶贫项目的资金用途,以此解决在使用中出现的资金调用、年度规划等问题;最后还应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将当地部分基础设施条件差和学生数量少的农村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5 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体育发展需求

教育部门发挥主导作用,提升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引进社会体育教育服务。比如,加强城乡体育教师交流任教,支教、助教教师循环流动模式。为当地体育教师搭建学习平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工程,组织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展示优秀教研活动、展评优秀体育作业设计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扶贫资金保障体系,设立教育扶贫专项资金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并从社会引入体育课程教学、体育指导等专项体育教育服务。其次,社会应鼓励体育培训机构入驻学校,向农村学校输送运动项目与体育卫生健康理论等专项体育课程。再次也可将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课余体育活动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来,满足农村学校学生的课余体育需求。最后,学校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务必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如:(1)体育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积极创新授课模式和组织教学方法。(2)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引进校外名师组织培训等等,推动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发展。(3)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学水平,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结果;教学环境中涉及教学场所、用具、师生心理环境及课堂气氛建立教学质量评定机制,以至于能对体育教学有及时的诊断和完善。

4 结语

“精准扶贫”是国家实现全面小康工作的重要战略,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育基础差,学校体育更是学校教育的短板。国内精准扶贫与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同步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受重视程度低、场地器材缺乏等“贫困”因素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长足发展。因此,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更应遵循“政府——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推动当地农村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相信在“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支撑下,农村学校体育脱贫指日而待。

[1]周怡.贫困研究: 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对垒[J].社会学研究,2002(3):49-63.

[2]曹贵昊.偏远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4):187-188.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光明日报,2016-10-26(00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5]沈建华,肖焕禹,龚文浩.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6-8.

[6]易虻.长沙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7]卢斌.日照市省定贫困乡镇学校体育“精准扶贫”研究[D].聊城大学,2018.

[8]湖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湘财农〔2017〕21号.HNPR-2017-12014.

[9]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Z].1990-3-2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s in Contiguous Poor Areas of Luoxiao Moun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ZHONG Liping. Etal.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0, Hunan Province)

2018年湖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项目“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精准扶贫研究”(XJK18BTW008)。

钟丽萍(1973—),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精准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