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以山东大学为例

2021-11-22 22:20山东大学档案馆苏红燕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1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校史党史

文/山东大学档案馆 苏红燕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密码和精神纽带,红色基因传承是我国高校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挖掘整理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在教育系统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实践和生动阐释。

一、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建设主体

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建设主体主要有:高校党委、高校文化管理部门、高校校史研究部门(室)、高校各相关二级部门和院系、高校档案馆(室)、大学生。

(一)高校党委。传承红色基因是政治要求和战略任务,高校党委要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全面领导,整体统筹,系统规划。

(二)高校文化管理部门。红色基因传承是高校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管理部门应统一集中管理,统筹协调指导各相关二级部门和院系按规定收集整理红色基因档案资源并有序移交给学校档案馆(室)保管。

(三)高校校史研究部门(室)。组织相关力量对红色基因档案资源进行梳理和专题研究,有计划、分阶段推出红色基因档案资源研究成果。

(四)高校各相关二级部门和院系。对本单位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的档案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并按学校档案馆(室)的要求定期移交和报送。

(五)高校档案馆(室)。主要负责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等特色档案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安排专人负责对接文化管理部门或二级部门和院系定期接收移交上来的红色基因档案,对文化管理部门或二级部门和院系的红色基因档案收集整理进行监督指导,并对接收移交上来的红色基因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六)大学生。大学生是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对象和传承成效的展现主体,要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作用。

以上各主体之间明确好任务和分工,做到上传下达、责任明确、沟通顺畅、协同合作,保证红色基因档案资源的定期收集和报送,并确保档案的真实可靠和完整齐备。

二、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建设客体

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建设客体主要有: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元素、传承红色基因重大活动档案、校园红色文化活动成果档案、红色基因研究成果档案等。客体的收集和整理,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一)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元素。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元素,全面还原学校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如何植根于深厚强大的红色基因中和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成长发展史。1.重大红色历史事件。从20世纪初山东大学早期进步学生革命活动到中共山东大学地下党组织的建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立青岛大学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到1947年山东大学进步师生参加声势浩大、震撼全国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从1951年国立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成立山东大学到华岗校长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师生头脑亲自讲述政治大课,再到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山东大学师生始终承载红色基因,传承红色传统。2.重要红色人物。山东大学发展过程中有影响的重要红色人物,有同盟会元老丁惟汾、抗日将领张自忠、革命英烈刘谦初、开国元帅罗荣桓、红色医生魏一斋、讲政治大课的华岗、有教授头衔的长征老战士成仿吾,等等。3.学校历次党代会资料。学校的历次党代会是校史中重要的党史元素,收集梳理完成学校历次党代会简介和工作报告并汇编成册,可以清晰地展现学校不同发展时期或者重要时间节点在党的领导下的不同奋斗目标和任务。

(二)传承红色基因重大活动档案。以山东大学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例,学校建立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部署推出《“红心向党守初心铸魂育人担使命”教师党史学习教育方案》,发布《“重走百年‘长征路’”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方案》,开展“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征集展示、“百年信仰,青年传承”红色家书接力诵读、“沂蒙老战士后代讲党史”、青年宣讲团“百天百队百场讲百年党史”、红色研学、党史电影展映、党史诵读宣讲、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以及活动中产生的系列成果档案,都是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建设的客体核心选择。

(三)校园红色文化活动成果档案。把握时间节点,利用好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以及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和重要人物纪念日,深入挖掘这些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的文化、学术活动,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高校每年组织开展的“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引导全校师生祭奠革命先烈、感悟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矢志艰苦奋斗。山东大学大型交响清唱剧《江姐》、玩家剧社推出的原创话剧《火种》(以山东大学原校长华岗为原型),正是在校园红色文化活动中产生的传承红色基因成果。

(四)红色基因研究成果档案。学校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中产生的红色校史读物、精品课程、学生创业项目成果、学术论文等标志性研究成果,都属于红色基因研究成果档案。山东大学学生党支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两学一做”2017年成功入选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精品作品,毕业研究生的硕士论文《“红色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及其实现》《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枣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研究》《沂蒙红色档案资源的当代价值与利用研究》《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关于沂蒙红色经典作品的集体记忆研究》,都属于红色基因研究成果档案。

三、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服务利用路径分析

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的服务利用路径主要包括:深化红色基因档案资源整合,加强红色基因档案资源研究,打造红色基因特色档案文化精品,推进红色基因档案资源进课堂,实现红色基因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探索“互联网+红色基因”教育宣传新形式。

(一)深化红色基因档案资源整合。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整合,是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红色基因档案资源有效收集整理和服务利用的基础保证。同时,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持续性工程,高校相关主管部门及领导要根据自身特色,把红色基因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纳入高校档案管理系统,注重加强高校档案管理的顶层设计,系统性地构建红色基因框架,调动各档案资源建设主体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单个部门随意衍生红色主题,缺乏科学指导和理论性提升。同时,制定统一的整合规范和标准,稳妥推进实体档案资源整合的同时,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档案资源整合模式,借助大数据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对相关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搭建档案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平台。

(二)加强红色基因档案资源研究。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汇集优势,利用相关优势学科,联合有关科研力量,系统梳理挖掘红色基因相关的事迹、人物、精神、遗迹、遗产等内容,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研究阐释,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1.开展档案编研。山东大学档案馆(校史办)整理出版的《中共山东大学地下党组织革命史》,表现了山东大学的先进青年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光辉事迹,展现出山东大学的优秀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2.建立主题展馆。挖掘梳理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元素,建立独立主题或专题展馆进行陈列展示,这是红色基因档案资源发挥作用的最佳途径。3.举办专题展览,如红色人物或革命烈士、历次党代会等。山东大学沂蒙红嫂精神记忆馆是学校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考古学、档案学本科生以“不忘初心跟党走,红色基因共传承”为立意,依托学院“三全育人”平台共同策划创作的沂蒙红嫂精神展览,已成为校园红色文化打卡地。

(三)打造红色基因特色档案文化精品。南京邮电大学于2019年成立红色校史研究会,确立红色校史研究“十个一”建设目标,即创作一首校歌、编撰一套红色校史读本、上一堂红色校史课、建成一处景观、命名一条道路、建一处实景教学场所、构建一套思政教育校地合作模式、开讲一场故事会或主题班会、编演一部情景剧、向新生赠送一套红色校史读本或绘本。学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红色校史研究,让校史课程成为每一个南邮学子必学的“金牌课程”。对红色基因档案资源进行研究,最终就是要凝练特色,形成精品。对精品进行开发,然后形成文化品牌。高校可以依托校园网站、“两微一端”,创建传承红色文化的名站名栏或红色校史课程,定期创作发布优秀网络作品,定期对优秀作品进行整理研究,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大的红色基因特色档案文化精品。

(四)推进红色基因档案资源进课堂。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档案资源有效融入实际教学环节是做好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关键。将党史、校史、院史、学科史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档案资源充分融入实际教学环节中,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思政课教学单位的中心任务,将党史内容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以专题形式开设“四史”教育课程,作为全校必修课面向2020级本科生开设。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广受欢迎的特点,还要考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辅导、音像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引导师生课堂内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成为红色基因的自觉传承者与忠实发展者。

(五)实现红色基因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高校档案馆之间的馆际合作、高校档案馆与地方之间的区域合作以及与爱国主义展览馆等红色基因库合作,逐步实现红色基因档案信息资源从校内共享到区域共享和社会共享,已成为当今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及时推送传承红色基因的作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从而厚植爱国情怀。有特色才能有风采,有特色才能有发展,坚持红色基因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地域红色闪光点,是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创新之处。高校要与富有地域特色的红色资源结合起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2021年5月7日,“光影里的旗帜”山东省红色电影展映月暨山东大学第二届美育文化节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展映《沂蒙红嫂俺的娘》等30部红色影片。山东大学文学院和玩家剧社同山东省话剧院等社会知名戏剧平台共同谋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推动《狂飙》《窝头会馆》《日出》《回春之曲》《火种》等红色剧目“走出去”。这些都是推进红色基因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生动实践。

(六)探索“互联网+红色基因”教育宣传新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体现红色基因文化成果的文字、影像、图片等进行多样化展示,提升红色基因档案资源服务利用的广泛性和影响力。1.打造红色校史网上展厅。立足校史资源,把校史展陈中的红色校史主题展馆或专题展览搬上校园网络平台,还可以通过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开设相关特色栏目。2.和学校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制作红色档案精品。2021年6月,山东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和山东大学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短视频作品《华岗与〈共产党宣言〉》,入选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并在国家档案局官网播出。3.利用微传播扩大红色基因文化影响力。2021年3月9日,山东大学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发布“党史故事百校讲述|两位校长,六次翻译,这是山大与《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成为第三所接力参与教育部思政司联合新华网发起“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故事百所高校接力讲述活动的高校,反响热烈。学校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融媒体矩阵平台推出“回望校友罗荣桓元帅在山大的峥嵘岁月|我和我的学校·红色记忆”等一批优质新媒体作品,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四、结语

高校红色基因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结合新时代的大背景加以谋划,加强对高校红色人物、文化和传统的深入挖掘,重视体现党在高校发展各个时期的作用,充分运用高校红色基因中丰富生动的史料,依托丰富的教育载体,加大教育引导作用,坚定对“红色基因”的践行,强化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让具有特色的红色基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亮底色。同时,全校通力合作,建立传承红色基因的长效机制,为助推地方红色文化走向全国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校史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大力推进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武陵春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校史是新生入学教育课的好教材
“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A review of Fukuyama’s notion of “The End of History”and its competing ontologicaland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