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互联网+辅助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1-11-22 03:55怀丽华
读与写 2021年16期
关键词:动画利用内容

怀丽华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拂晓中心小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前言

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在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已经成为了教育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技术积极应用到传统教育中不仅可以为传统教育带来全新的样貌,更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丰富课堂形式,增强课堂的互动能力,有利于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1.课堂导入环节引用互联网+辅助教学,建立课堂导入新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导入环节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已经习惯了口头讲述课堂导入内容的教学方法。然而,这样的导入模式不能够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或粉笔书写导入的内容,会让学生从感官上主观的认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十分枯燥。不仅会严重影响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情况,也会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更加被动,为此,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堂导入,辅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与活泼。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单元之前,由于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复数的有关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心中对于未知知识的恐惧心理,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网上找一些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动画内容。在很多教育类的动画片中,都有关于负数知识的引导性讲解,教师可以直接将这些动画内容下载下来,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播放。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精准地找到这一类动画素材,为了尽可能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可以让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下载任意以及和数字有关的动画片,进行后期配音处理即可。

以《小猪佩奇》这部动画片为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将网络上的动画资源下载下来,进行后期的配音处理。在配音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尽量将剧情改编的和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负数内容相一致,不可以只顾及动画片的有趣和好玩而忽略了动画片知识引导的目的。当动画内容播放结束之后就可以重新利用传统的语言引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能够巧妙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中的影视信息转化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工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辅助完成课堂导入环节。

2.课堂讲解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激发学生活跃思维

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现代小学生在数学课的上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这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当教师在课堂练习环节中提出一个问题时,很多学生的思维是处于停滞的状态的,并没有认真思考教师抛出的问题,大脑始终处于僵直的状态直接等待教师宣布答案。而这样的学习态度显然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思考教师也需要从教学方法上做出转变,利用现代互联网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除法》的课后相关练习题时,由于四年级的除法思考难度相对较大,很多学生在处理四年级除法练习题时,都没有很好的掌握“试商”的解题方法。而这种解题方法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练习环节中,实质上并没有表现出十分积极的解题态度,而是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听课状态,期待教师能够尽早宣布答案,这样的学习态度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

因此,在为学生设计除法相关的练习题时,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班级多媒体在网络上寻找一些优质的除法应用题,并且通过为学生设置做做题情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比如在处理除法的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智慧大闯关”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完成教师课上布置的题目,更是通过课堂闯关的方式来检验自己,对除法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将班级内部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投放不同的练习题,每个小组最终回答的题数就是该小组本节课的最终得分,每做完5道问题就算做完成一个关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即便不对学生进行过于积极的引导学生因为个人的求胜欲也会开始主动尝试处理除法的相关问题,而当学生解答问题时,实质上也就完成了对除法“试商”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考虑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多媒体上的除法题目,可能没有时间对每个小组所做的题目进行积分。而为了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教师也可以提前在互联网上下载有效的计分工具。每组学生完成一个关卡之后,可以任意派出一名同学去黑板上进行点击式积分,在全班同学的监督下也能够有效保证计分结果的合理性。而教师在整个比赛结束之后,只需要根据积分结果就能简单快速的统计出哪一组是课堂比赛中的获胜组。在胜负欲的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都被带入到了课堂比赛的环境当中,思维活跃性得到了激发,本堂课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保证。

3.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简单,通常情况下,对于较为抽象复杂的内容理解方面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而教师针对小学生这样的思维短板,也可以巧妙利用互联网进行延展式的培养,帮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尝试理解抽象内容,建立数学思维,提高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章《可能性》这一章节内容之后,通过横向比较教师就会发现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较少。而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的过程中,需要耗费的精力也较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在日后比例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反复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日后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更高难度的“可能性”知识。而在为学生拓展提高的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也会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效理解这些知识点。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本模块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还没有到达四年级阶段学生能够理解的程度。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网络上下载一些易理解的动画、图片,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时候总结规律,发现可能性问题的抽象性实质。

对于可能性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最终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互联网成为学生课堂拓展学习的辅助帮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一章节内容的拓展提高并不是必须的,教师在教学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补充式讲解即可。如果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根据自身的教学计划,将相关知识录制成微课为学生进行讲解,学有余力的同学在课下自行观看即可完成自主学习。

总结

现代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种重要趋势。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培养抽象思维的习惯,也成为了互联网技术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学习的重大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融入互联网+技术理念,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效以及时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互联网可以有效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同时也能够完成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建构。

猜你喜欢
动画利用内容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我的动画梦
主要内容
废物巧利用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