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思与行

2021-11-22 03:55连文贞
读与写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小数乘法题目

连文贞

(湖南省郴州市第四十完全小学 湖南 郴州 423000)

引言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是最起码的能力,决定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培养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使用多媒体技术,这会有便于开展培养工作。

1.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

1.1 能够提升审题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常发现许多学生在审题中存在问题,导致书写的答案错误,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数学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解力,读懂每道题目的条件和内涵,这就能够提升审题效率。

1.2 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在数学课程中,不仅有诸多题目等待着学生求解,而且有诸多数学知识等待着学生发掘,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会在学习每部分教材内容时,仅凭自主阅读就能快速了解教学的核心,这会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

2.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运用图形法进行教学。顾名思义,图形法是指有效运用多样化的图形,替代书本中的数学问题条件,令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条件和求解逻辑,这会提升解题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图形法进行教学,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一)》一课时,需要每位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1到5数字的乘法法则,在教学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多用图形法进行教学。

在讲解1到5数字的乘法法则时,在多媒体中可以用多幅事物的图片演示,如在解释“1×2=2”时,会显示两个黄色小鸭子的图片,在每张图片下标有数字“1”,先令学生用加法的方法口算得出数字2,向学生询问说:“请问同学们,两个小鸭子是不是完全一样呢?如果老师擦去加号,在小鸭子的前面添加数字1,这时候应该填写什么符号,可以保证结果依然等于2呢?”,这会令其明白需要填写“×”,理解“1×2=2”的乘法法则;在解释“2×5=10”时,会显示火柴棍的图片,先出示5根火柴棍,要求学生数一数,得出数量为5,再出示5根火柴棍,与之前的火柴棍分层放置,使之前后对其,此时会提问说:“请问同学们,这两排火柴棍是不是一样整齐呢?如果老师想用乘法计算,应该用什么数字呢?”,这会令其明白需要使用数字“2”,理解“2×5=10”的乘法法则。

在计算例题的时候,教师会在多媒体上演示带有图片的题目,如“兔子妈妈准备给小兔子买萝卜,如果保证每天会买4根,连续一星期可以买多少根呢?”,在题目中,会显示兔子妈妈和若干胡萝卜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所示,运用1到5的乘法法则,计算最终的答案。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组织游戏活动,如“看图猜数字”的游戏,会在多媒体中显示多幅与乘法法则相关的图片,要求每名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事物关系,填写列出的算式的残缺部分,如“4×__=8”、“1×5=___”,并且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激励抢答的机制,令每位学生积极抢答,如果猜测正确会获得糖果的实际奖励,这会锻炼学生的读题技巧。

2.2 运用生活化方法进行教学。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数字都会通过实物的形式呈现出来,如人民币、商品,这就意味着生活和数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活化方法,带领学生进入生活情境,这会加强对数学教学内容的阅读理解。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需要学生能够认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小数,了解小数的应用情况,依据该要求,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逐步地教学课程内容。如在多媒体中会展示某个大型商场的图片,包含有诸多类型的商品,每件商品的底部会标有相应的价格,如薯片6.5元、酱油10.5元、鸡肉28.3元/斤,依据这些图片,可以指定某些学生念读图片中的商品名称和价格,这会令其认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在课堂中会进行实践活动,会提出诸多练习题,要求学生遵照生活中的逻辑进行求解,如“临近年末,飞翔超市开始做促销活动,小X的妈妈到商场购物,买了一堆鸡蛋、一个铁锅、一个电饭煲、一袋面粉,在结账时,机器显示鸡蛋56.8元,铁锅456.2元,电饭煲198.3元,面粉75.5元,请问小X妈妈需要支付多少钱?”,从题目内容来看,需要学生立刻联想到购物问题,遵照商品价格叠加的逻辑,将题目中的各个小数彼此相加,得出“56.8+456.2+198.3+75.5”的算式,最终求出“786.8”的答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阅读能力是所有小学生必备的技能,对课堂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合理运用有效的措施,逐步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令其能够较为容易地读懂数学题目,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小数乘法题目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把加法变成乘法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乘法猪
追根求源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