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22 03:55林胜梅
读与写 2021年16期
关键词:平方根变式习题

林胜梅

(福建三明永安市第十中学 福建 三明 366000)

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抽象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有着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多数学教师普遍运用传统的概念教学授课,对于变换题型以及创新题型条件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只是死板熟悉数学概念,进而熟悉课本例题套路,不会举一反三。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题目,不会变通,无法立刻找到准确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把变式教学运用到数学的实践教学中去,使学生以更广阔的视角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将数学知识的联系内化于脑海,在考试和日常中做到举一反三。

1.运用变式训练改变学生僵化思维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理论性与专业性的学习占有了重要的位置,因此这对学生的理性思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般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大多固定教学方式循环引入:讲解定义、将习题带入定义中、学生进行习题练习等步骤。固定模板教学方式,周而复始运用,似乎课堂上老师学生都很轻松。但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定义和习题,容易导致数据思维的僵化。而通过变式训练,顾名思义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变通”的思维与能力,从而打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强化学生对于基础定义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立体化的方式,更为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数学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者结论,拔高原题目的水平,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相关知识,打破脑中的思维定势,从而克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题目数值或问法就无法做出正确答案”的问题。如关于完全平方公式的化解,课本上所给出的完全平方公式为:“(a±b)2=a2±2ab+b2”,相关的习题大部分是给出(a±b)2的形式,使学生计算出等式右边部分,为了克服学生在练习大量类似习题中形成的僵化思维,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对题目进行了变形,如:( )2=1/4y2-y+1,对括号内的内容进行补充,打破学生从等式左边计算至等式右边的僵化思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克服学生做题过程中的僵化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运用不变式教育对学生加以引导,能够提升其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动性。

2.运用变式训练立体理解数学知识

初中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而言,适当的增加了许多公式与概念性的部分,因此难度也有所提高。为了适应初中数学习题难度的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应当更加深入,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概念知识,教师可以适当设置相应情境让学生对于概念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或者结合原有的知识推演概念,从而架构学生数学知识框架。也可将公式与概念性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鲜活学生认知的数学概念,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概念,对于数学知识也能信手拈来灵活运用。

以平方根的概念为例,“根”“平方根”这两个概念单提出来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抽象的,学生现阶段可能理解什么叫做“和”,什么叫做“差”。但是对于平方根的初次接触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引导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对相关概念与习题进行专门的变式训练。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讲解完平方根的概念后,对于学生模糊的地方进行巩固,对“25的平方根是——”这道习题进行多种变式训练,如:(1)25的正平方根是——(2)25的负平方根是——(3)√25的正平方根是——通过上述面试问题使学生找出与概念相关的规律,从而得出涉及这类习题的本质,以加深学生对于“平方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辨识训练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框架做到更透彻的把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全面的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考试的过程中做到活学活用,克服片面理解所带来的思维封闭性。

3.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具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的好奇心。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变式训练,并营造一种热烈讨论的课堂氛围。“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预设问题进行分析,他们积极思考除固定思路之外的解决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对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不仅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目的的要求,也是新课标对学生所提出的个性发展目标之一。

例如,在进行一般的几何证明题时,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变形,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题目进行深析。以“依次连接四边形的每一个中点,所得出的图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一证明为例,取出分别将4个中点设为EFGH,由于EF是AC边的中位线,所以EF平行于AB,EF=1/2AB,同理能够证明JH与AB的同样关系,学生很容易就能证明EF平行且等于GH,因此推断出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这道题进行了多种变形:(1)依次连接菱形每条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图形是什么四边形?(2)依次连接正方形每一条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图形是什么四边形?(3)第1次连接哪一种四边形的中点,最终可以得到矩形?(4)依次连接梯形每一条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图形是什么四边形?学生在对这些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发散性,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对于几何性质的理解。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形问题,提高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

4.运用变式训练提高逆向思考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指与惯性思维相对立“反其道而行”的一种求异思维,它往往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标新立异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思考,而这种逆向思维也是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的一种良好思维习惯。在一道习题中,教师要学会从特殊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结论倒推已知,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获得喜出望外的结果,进而提高学生的逆向思考能力。

通过对于题目的各种变形训练,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对于学生在考试中提高做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许多题目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结论倒推原因,思路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在几何证明题中,逆向思维的运用尤为广泛,而将变式教育贯穿其中也是十分必要的。如题:在三角形ABC中,AB=AD,CB=CD,EF分别是AB的中点,求证CE=CF。此类集合体从已知条件直接推导结论,学生可能一时无法下手,这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整理思路,通过对做题思路的变式训练,从结论推导已知条件,从而水到渠成的进行证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一下问题:要想证明CF等于CE首先需要的条件是——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到,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全等,而要想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将需要的条件向题干靠拢,从而方向更加明确、更加有效率的解答此类问题。

结语

总之,变式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实践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学本就是一门讲究灵活运用的学科,如果出现了思维的僵化,就不利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教师必须要在授课时对数学知识进行各种变形,以迎合当代社会多变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这种应变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作用,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更好地探究数学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平方根变式习题
“平方根”检测题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平方根”检测题
浅谈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几点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