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11-22 03:55卓永权
读与写 2021年16期
关键词:所学导图三角形

卓永权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博美中学 广东 陆丰 516521)

相比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的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知识点更多,关联性也更强,但很多学生的学习思维还不能及时转变过来,因此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出现易混、易忘知识点的情况,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各种知识点关联在一起进行学习,这就能够有效改变不良的现状,因此这一方法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喜爱和推广[1]。

1.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将大脑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思维导图能够合理地以图文并重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的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并且每一个链接点又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主题,由此再发散更多的关联点,从而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类似人类大脑神经元互相连接一般。思维导图充分运用了人类大脑阅读、思维、记忆的规律,使各个相关主题能够通过一定的关系互相连接,这大大提高了记忆和思维效率,对初中生来说则是能够更方便地对各种知识点进行关联记忆,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2.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 构建思维导图调整学习规划。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依赖老师,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也没有很好的规划,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受到影响。正因为学生的这种被动性,学生很少将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整合,无法将所学到的各种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所以在学习完数学一个或几个单元,甚至一本书之后,许多学生不会感觉各单元内容有什么联系,只是会认为自己在记忆时容易遗忘或混淆。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严格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现,而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不足之处,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规划明确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水平。

比如在构建有关三角形知识的思维导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温习三角形知识,然后从三角形这一主题往外发散,将三角形定义、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等知识互相连接,然后由各连接点再向外发散,如各类三角形的定义、相似或全等的判定等内容。通过构建三角形思维导图,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了解哪些是重点和难点,哪些是自己学习不足需要弥补的地方,之后,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会更强,规划会更严密,学习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2.2 鼓励学生独立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比传统教育模式,新课改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也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的应用条件进行整合,从而思维更清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比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如果平行有什么性质、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如果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又可能存在什么关系等等,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3 小组合作绘图,提高整体学生水平。除了倡导和引导学生个人构建思维导图外,老师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绘图,发挥群体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比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后,老师可以根据“组内求异,组间求同”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构建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思维导图,对刚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将其和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有的学生负责绘制图形,有的学生负责补充案例,有的学生负责进行知识点总结,有的学生负责过程记录,最终查漏补缺集思广益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绘图后,老师可以对各小组思维导图对比评价,让各小组分享自身的优势和缺陷,以帮助小组中的学生更好地改正和进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绘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挖掘学生自身交流沟通、归纳总结、动手实践等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应认识到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然后积极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更要引导学生自身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所学导图三角形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非所学
非所学
三角形,不扭腰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第6章 一次函数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