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写作的突围之旅

2021-11-22 01:59乔忠延
名作欣赏 2021年11期
关键词:游记影视

乔忠延

不是一天两天了,我对游记写作充满了焦虑;不是一年两年了,我对游记写作充满了期待。焦虑是从电视的普及开始的,荧屏上风光片、名胜片一亮相,便后来居上,盛气凌人,以一家独大的气势,试图将上千年来积淀出的游记华光比衬得黯然失色。手机的普及,随拍、自拍的流行,更让游记处境窘迫。是呀,再美妙的文字,面对逼真的實景、多彩的颜色,也无法接受挑战,游记似乎只能屈居人下,甘拜下风。果然,我的焦虑无休止延伸,报纸副刊与部分期刊上的游记,虽然没有消沉衰减,还在铺天盖地、一往无前的顽强繁荣,恰是这种繁荣非但没有消除我的焦虑,反而让我举杯消愁愁更愁。连篇累牍的文章几乎大同小异,无外流水账怀揣着导游词。先是何时出发去什么地方,再是何时到达下车看景,后是何时归来。至于看到什么,那就把怀揣的导游词抖露出来!游记写作大面积沉沦,而且沉沦到“山河破碎”的地步,叫我如何不忧虑。

当然,游记写作也不乏突围之作,余秋雨的某些历史文化散文也属于突围作品,可是毕竟少之又少,与铺天盖地的俗作相比,简直就是凤毛麟角。具有突围价值的游记结集出版,更是少之又少。为此,我对游记写作像久旱的禾苗巴望一场春雨那般充满了期待,而且,期待了不短的一段时日。苍天不负苦心人,总算没有失望,杨海蒂的《走在天地间》一书,就是我盼望已久的游记突围佳作,读来兴味盎然,禁不住一读再读。

突破融媒体时代的围困

岁月进入新时期,本是以书面为主体的文学筚路蓝缕,开创出全新领域。可是,时光几经变易,异军突起的影视文学纵横捭阖,攻城略地,受众上达耄耋,下至始齿。而书面文学的读者日趋减少,被逼近一个窄小的角落。侥幸的是,影视文学还与文学搭界,文学仍是承载影视的脉流,仍是腾飞影视的羽翼。这些年凡是一度爆红且能留在世人记忆里的影视剧,多数都是由很好的文学母本改编过来的。如此,即使影视再庞大肢体,再扩展领地,也难危及小说、报告文学等文体的生存。唯一危机四伏的文体,就是令我多年焦虑的游记。

游记,作为散文当中的一个分支,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屈指数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喜雨亭记》,无不活跃在国人的精神领空。即使那篇演化出无数个旅游景区的桃花源,陶渊明也是以游记而走笔的,且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就这样渐行渐远,渐行渐成。

游记,何止只是在文学史上地位高低而言,是早已洇染进国人的身心之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引领人志存高远;“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引领人乐山乐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引领人超然洒脱……缘此,我对游记的被挤压、被憋匝,颇为不安,期待游记早日突围,脱颖崛起,即使不能像古人的游记那样塑造今人的心灵,也应在当代文学中与小说之类的文体比翼齐飞。难能可贵的是,不少作家在挥笔为戈,冲破囹圄,拓展游记写作的新天地。李存葆以《祖槐》为代表的系列散文、梁衡巡访古树的系列作品、王剑冰不断出现在报刊副刊的文章、熊育群的域外札记等,都在为复苏游记不懈努力。更为可喜的是,杨海蒂矢志不渝、奋力拓展,《走在天地间》里的文章篇篇出彩,让我看到了游记写作的希望光泽。

率真而言,我喜欢游记,也喜欢将旅游时的所见所感,随兴记之,落笔成文。可是面对影视媒介、手机微拍对景区景点的非凡热度,覆盖强度,直觉得杯水车薪、无能为力。杨海蒂却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勇毅,笔耕不止,展示出新时代游记的魅力。她的游记发我深思,为什么影视会让众多读者舍弃书本,甘做观众?无外银幕和荧屏的画面逼真地展现实景,将人带进实地,犹如身临其境;无外画面快速切换,让人忽而仰视,忽而俯瞰,眼花缭乱。写到此,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会屏蔽影视,而沉浸在杨海蒂文章的字里行间?这正是我要阐释的感慨,她的游记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履痕,而是借助了影视的手法。

随手翻开一篇《尼阿多天梯》:“梯田里一汪一汪的活水,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梯田里一级一级的田埂,集合成磅礴的曲线交响乐。云雾缭绕中,哈尼梯田美轮美奂、如诗如画。”这是逼真的宏观再现。“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的水彩画;秋季,稻浪起伏,梯田金黄灿烂,正是绚丽的版画;冬季,层林尽染,梯田五彩斑斓,便是浓墨重彩的油画。”这极像镜头快速切换,甚而切换得那些影视镜头远远不及,要将四个季节的风光展示出来,那他扎牢机位等着吧,等得春温变酷暑,秋凉变冬寒,才能闪现四个几秒钟的画面。原来,与影视一决高下,并不是高难度动作,完全可以举重若轻,完全可以四两拨千斤。精明的杨海蒂弹指敲击间,就已飞越出憋匝的壁垒,跃上了游记写作的碧空苍穹。

自然,杨海蒂突出壁垒、攀升高度的手法并不这样单一,有时飞腾是高度,有时沉深是高度。文学特质与地貌形态并不完全相似,地貌形态高就是高,低就是低;文学特质有时却反其道而行之,深入底层,低到一定深度居然就是高度。杨海蒂真把高与低的哲理玩味得淋漓尽致。

突破浮光掠影的围困

当代游记繁而不荣的病根何在?简言之:浮光掠影。浮光掠影的病根何在?简言之:导游的解说词成为植入作者大脑的芯片。通俗或说庸俗的潮流席卷着匆匆的过客,也席卷着混迹于过客中舞文弄墨的那些写家。我历来认为一个好的景区景点,至少应该具备两个要素,概括说是一个成语:赏心悦目。不过,在这里应是悦目赏心。悦目是第一个层面,即景区景点的表象风光:好看。第二个层面是赏心,内在要有文化积淀和精神含量,这才能触动游人的心灵。第一个层面不难,每到一地导游滔滔不绝地解说,都是在这个层面天花乱坠。乱花渐欲迷人眼,不,这是过去,如今从教科书的标准答案开始,多数人就已深陷庸从的囹圄,因而乱花顿时迷人心。迷乱一般游客也罢,不该的是,许多写作者也紧步导游的后尘,鹦鹉学舌,制造出大量面目雷同的文字。至于第二个层面的赏心,阳春白雪,和着盖寡,能够出唇的导游寥寥无几,能够写出赏心游记的作者也就寥寥无几。

为此,我读到杨海蒂的游记才眼光豁亮,心中洞明。我将之视为突出游记俗流的赏心悦目之作。细细品味,她的突围并不复杂,只是比诸多游记多了一些人文情怀。可就是这人文情怀,穿越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表象,直抵胸襟,触动灵魂。停下空泛的议论,品鉴一下她的文章吧!

她走进了《黑竹沟》:“置身峨边,触目皆是身着民族服装的彝族姑娘。能歌善舞的彝族同胞自豪地宣称,‘不会唱歌的只有老牛,不会跳舞的只有木头,可想而知彝族姑娘有多美,她们是小凉山另一朵索玛花。”这只是悦目,那他们为何喜欢花色多样的服装?“彝族同胞偏爱红、黄、黑三色——红色代表火焰,黄色代表太阳,黑色代表大地。”短短一句话,揭示出彝族同胞多彩服装里的精神崇拜。他们把头脑里的信仰外化在身上,悦目的服装成为赏心的营养。

她书写《大好合山》:“‘天下奇石在柳州,柳州奇石看合山,合山奇石共有三十多个品种,很受藏石者喜爱,其中绿彩陶、葫芦石、鸳鸯石、黄釉石、卷纹石更是质地细腻、色彩艳丽、巧夺天工,被誉为合山‘五大名石……”这也是悦目,类似于导游词的克隆再现,几乎像是要陷入流行的俗套。然而,不用担心,再往下看:“合山奇石被发掘尚不足三十年,却颠覆了中国千年来的赏石观念:古典赏石以太湖石、灵璧石、英石、昆石四大名石为代表,以北宋大书画家米芾创立的‘瘦、皱、漏、透为准则,而由于合山奇石的横空出世,马安奇石等成为爱石者的新宠和首选,赏石标准也转换为‘形、质、色、纹、韵。瑰丽的合山奇石,使赏石领域出现一片新气象。”气象一新,超凡脱俗,不觉然升华出绚烂光泽。

她走进了《隐匿的王城》——石峁遗址:“手工业作坊遗迹在石峁古城有不少,这些作坊主要用于烧制陶器、加工骨器、雕琢玉器、制作青铜器、打造农耕石器。”这还停留在悦目层面,只是让人观看到发掘出的器物。器物虽是文物,文物价值不菲。可是,在中华大地先祖留下的遗址里如满天星斗,石峁文物有何独异价值?价值在于“玉文化和青铜文化在石峁古城相遇,东西方文明在石峁王国汇合,农业与游牧业在石峁大地并重……对破解黄土高原的远古文明密码,它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的器物是文物,文物上携带着文明密码,破译、编排,就是一部全新的历史大著。

她走进《北面山河》,干脆直接俯瞰黄土,揭秘历史:“这片神奇辽阔的黄土地上,一代代帝王将相大展雄才伟略,一位位英雄豪杰泼洒热血,一曲曲历史交响激越昂扬,一首首壮丽诗篇千古流传。”因为“性雄毅,多大略”的李元昊建立西夏,“大宋先后派狄青、夏竦、韩琦、范仲淹、韩世忠等重臣名将,在塞北重镇横山戍边,以抵御征讨”,宏阔的横山黄土地上书写出悲壮的历史,还留下范仲淹动人心弦的词作《渔家傲·秋思》,一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不知刺疼了古今多少人心!

……

阅读杨海蒂的游记,时而纠结,时而悲怆,时而欢悦。这纠结,这悲怆,这欢悦,来自她的人文情怀,最终都化为由衷的欣慰,欣慰游记写作冲破凡俗,“一枝红杏出墙来”,自会“满园春色关不住”。

突破个人重复的围困

中外写作史上,面临的一个难题是避免重复。圈子里的人都清楚,重复是创作的大忌,因而竭力在求新,在变异,在寻找与别人的不同点,写出自我的个色来。不过,清楚归清楚,明白归明白,要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绝非易事。不读他人的作品孤陋寡闻,视点狭小,难成大器;阅读他人的作品会受熏陶,不知不觉,洇染了人家的气息。这一点,那一点,杂糅成另一种风味尚可,若是像书法摩帖者那样,把自己活脱成当代王羲之,也是悲剧。摆脱重复,是作家每次出发必须选择的路径。多少年来,多少作家都在感慨,不重复别人容易,不重复自己很难。我就有这样的体验,曾经打算编一本游记,把往昔发表的作品往一起集束,选过十篇,开始惶惑,不是惶惑题材的重复,而是惶惑文风的单一:思想的困乏。这才深深感到“不重复别人容易,不重复自己很难”,确实如此。

正缘于此,我对杨海蒂的《走在天地间》颇为珍爱。这部游记中的39篇文章,读来每篇都有新鲜感,都有值得咀嚼的韵味。这是为何?除了其中丰富的人文积淀、思想含量,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文章随着客体变化。景区景点不同,物象物态不同,语言节奏随之不同,篇章韵味随之不同。贴近客体,随物赋形,每篇文章虽然少有炫目的华彩,却像大家闺秀一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观世音是老百姓最为推崇的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杨海蒂写《观音山》的行笔便温文尔雅,娓娓道来:“随着佛教之兴,九州大地上,一些山水的‘神性开始向‘佛性转化,因为慈悲智慧的佛菩萨,要把受苦难者渡向极乐世界,也能让作恶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而极大迎合了普通民众的深层心理,老百姓恨不得处处是佛,时时有佛,物物皆佛。”

《登黃山记》从向往黄山写起,心情急切,语态嘈嘈如急雨:“春风得意马蹄疾。马不停蹄奔下山,快马加鞭往黄山。蜚声中外的黄山‘四绝——氤氲飘忽的云、米粒缥缈的雾、绮丽多彩的霞、苍劲青翠的松,诱惑了我多少年啊……”语态紧随脉搏跳动,语速紧随心情调遣,篇章紧随体量裁剪,看似不变,却已在变,变而不突兀,无间距,无痕迹,这才是最为朴实而又高超的诀窍。

玉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坚硬而又温润,如何抒写?杨海蒂在《汉之玉》一文中多用短句:玉寓意“美好、高贵、吉祥、柔和、安谧”,是故,赞美人和物多用玉来作比,“玉容、玉言、玉手、玉臂、玉腿、玉肌、玉照、玉泉、琼浆玉液、琼楼玉宇、如花似玉、亭亭玉立、金枝玉叶、珠圆玉润、软玉温香、玉色瑗姿、美如冠玉、芝兰玉树、冰清玉洁、浑金璞玉、金科玉律、珠玉在前、玉成好事……不胜枚举”。为何要使用这些简练得犹如珍珠一般的词语?试想,谁舍得用美玉制作宏大构件,多是用之匠心雕琢的精微饰品、礼器。是呀,玉琮、玉环、玉圭、玉簪、玉璜、玉璧、玉笏、玉瑗、玉琥、玉珩、玉佩、玉钩、玉蝉、玉珠,哪个也小巧玲珑。玉衣即使要大些,也是由一小块一小块的玉片缀穿而成的。顿悟,她是在贴近所要描写的物事,使文章与玉器融为一体呀!

不必再一一列举,窥斑知豹,如此书写游记当然不会重复自己。百人百性,万物万形,紧贴客体,确立文章的基调、旋律,以此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就是避免雷同的法宝。因而,杨海蒂的文字多变、善变,篇篇都在切入景区景点的质地,鞭辟入里,刻画风骨。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阅读《走在天地间》像是跟着作家去旅游,倏尔思接千载,倏尔视通万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大有无边风光四时新的感慨。这风光新就新在,在影视媒体五彩斑斓、光怪陆离,无时不在挤压传统游记的融媒体时代,杨海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冲出重围与困境,坚守并拓展了的游记天地,引领游记写作破茧化蝶,振翅飞翔。

2021年4月4日 尘泥村

猜你喜欢
游记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游记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超市游记
影视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