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 小组合作 分层达标
——“可能性”教学案例与反思

2021-11-23 00:10
名师在线 2021年5期
关键词:摸球黄球红球

童 兰

(安徽省宁国市西津小学,安徽宁国 242300)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1]。

一、教材简析

“可能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且,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为此,教材设计了摸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真切地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以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含义。然后,教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装球、玩转盘等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用“一定”“可能”与“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形成初步的概率思想;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一定”“可能”“不可能”现象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摸球情境,体验“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1.小组合作摸球

师:我这儿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装进了几个口袋里,请你们在小组内动手摸一摸,看看哪个小组摸出的红球多。摸之前先看清自己的任务:小组长最先摸,再组织大家按顺序摸球。每人摸完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摇一摇,注意不能让别人看见袋子里的球。记录员认真地记录每个人摸球的结果。(出示摸球结果统计表,教师示范填写。)

小组其他成员每人只摸一次,帮记录员检查每次记的是否正确。学生分组动手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哪组记录员来汇报你们组摸球的情况?(适时呈现各组的统计表)

师:看看哪组摸出的红球最多?

师:这两组运气怎么这么好,摸出的全是红球?

生(纷纷猜想):他们两组袋子里装的全是红球。

师:请小组长把袋子拿上来,揭开谜底。

生:果然全是红球!(教室里一片欢呼)

师:这两组的袋子里只装了一种颜色的球——红球,所以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

生:一定是红球!(师板书:一定)

师:这两组怎么一个红球也没摸到呀?

生:他们组的袋子里肯定一个红球也没有。

(请这两组的小组长上台打开袋子,证实大家的猜测:确实没有红球。)

师:这两组的袋子里没有红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吗?

生:不可能是红球。(师板书:不可能)

师:谁能猜出剩下两个小组口袋里的秘密?

生:袋子里有红球,也有黄球。

验证后得出:袋子里有红球也有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师板书:可能)

师:我们通过摸球游戏,知道了摸出红球的结果有3 种可能性,是哪三种呢?(板书课题:可能性)

评析: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议一议、说一说”,初步体验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同时,各组不尽相同的游戏结果又造成了悬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动手实践,加深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小组合作中分三个层次进行装球游戏。第一个层次:让小组成员,每人拿两个球,“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黄球”。想一想自己的球该不该放进袋里,想好了再放。第二个层次:小组成员每人都说一说“任意摸一个,可能是黄球”时,袋子里该放什么球?讨论好了再放球。第三个层次:“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由学生独立实践。学生每次装完球后,集体交流,得出不同装法,比较这些装法的特点。

评析:这个游戏充分地让学生“动”了起来,观察发现,探索操作,合作交流。装球游戏分三个层次进行,让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积极动脑,给予每一位学生成功的体验、享受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联系生活,总结深化

师:有几位同学用今天学习的“一定”“不可能”“可能”说了说生活中的事情,判断他们说的对吗?

生1: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

生2:四十几加三十几不可能是八十几。

生3:今天老师可能要表扬我。

教师在课后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动一动小脑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发生、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并记录下来,之后与教师、同学、家长交流。

评析:教师让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了数学回归于生活的思想。

五、教学反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总是最先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很少关注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中等生能参与讨论和交流,但多采取附和、观望的态度,不愿意也不敢积极发言;后进生在小组学习中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常常还未开展思维活动就已获悉结果。如果教师不关注后进生,他们往往会成为课堂学习中“被遗忘的角落”,长此以往,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滋生这类学生的惰性。因此,教师应设定合理的目标,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

(一)目标引领

在摸球活动一开始,笔者就让学生明确在小组内动手摸球,看看哪个小组摸出的红球多。在装球活动中,笔者逐个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把球装进袋子里,想好了再装。这样,活动目的、要求非常明确,让学生很快便投入小组合作中。

(二)小组合作、分层达标

1.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在摸球活动中,小组长、记录员、组内其他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装球活动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分球到人,看题目,想想自己的球该不该放进袋子里,想好了再放;第二层次,看题目,让组内每位成员都说一说,该放什么球,讨论好了再放;第三层次,放手让小组自主活动。分工明确,让每个人都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

2.小组意见统一

摸球后,笔者让记录员汇报自己组摸球的结果,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3.力行激励评价

除了表扬合作成果突出的小组,笔者还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给予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带动本组和其他小组的整体优化。

结 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过程,教师要不断创新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摸球黄球红球
可爱的黄球
正确理解概率公式
从摸球试验例谈古典概型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
游戏中的概率问题研究
在游戏中感受可能性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考向
开心养鼠记
骗人的抓奖游戏
乒乓球
“摸球”探究活动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