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的实施策略与体会
——以南开大学为例

2021-11-23 00:18张秀丽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部专项体育课

张秀丽,张 鹤

为了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并提出通过实施在线教学来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应对措施。重视体育是南开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构建应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南开模式”,探究高校开展体育课在线教学的实施策略,将对于全国高校顺利完成在线教学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 当前高校体育课信息化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信息化教学进程,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第六条就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1]。促进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慕课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是当前体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教学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人数、时空、地域的限制,以开放和共享的优势为高校所普遍应用,国内体育MOOC建设研究重理论轻实践,但是能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和指导的不足,MOOC理论指导+课堂练习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体育公共体育课教学效果[2-3]。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后MOOC时代的产物,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学习模式,采用在线教学资源,如MOOC或者微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传统教学的面授指导和在线教学的拓展延伸,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7]。

南开大学与国内的学堂在线,中国大学生MOOC、智慧树网等平台有深度合作。2019年,南开大学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慕课在学堂云上线,其他项目慕课正在建设中。2017年南开大学对公共必修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打通年级专业,打通必修选修,打通课内课外,形成了“三自主+三打通”教学模式。体育课程的综合成绩评定除了包括出勤、专项技能、身体素质外,还增加了课外锻炼、理论课考试等考核内容。体育部引入创高体育信息化平台开展网上教学管理工作,通过教学管理系统体育老师可以查看课表和学生名单,进行考勤点到、身体素质和专项成绩录入与计算。在疫情发生之前,体育部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创高APP网上教学管理为辅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2 南开大学体育课在线教学实施方案

疫情发生后,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体育部成立在线教学工作领导组和督导组,多次召开线上会议进行专题研讨、组织部署和征集建议。2月1日,体育部召集中青年骨干教师组建“体育部在线教学建设”团队及微信工作群,发起问题讨论,同时在体育部微信群广泛征集全体教师意见和建议。结合2月3日学校发布的《南开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推迟开学期间本科教学工作方案》,确定自2月17日开始全面开展体育课线上教学,主要采用建设SPOC、线上直播授课、利用现有优质慕课等方式开展在线教学。

2.1 先试先学,设计多种在线教学方式

要做到“停课不停学、不停教”,首先要熟练掌握在线教学课程平台技术。2月1日,教务处组建“南开大学在线教育先行者”微信群,依托雨课堂平台,从2月1日开始连续发布在线教学能力系列培训课程。包括“雨课堂进行在线直播”、“在学堂云建立SPOC课程”和“在智慧树平台创建SPOC课程”的技术操作培训、经验介绍与案例分析。体育部安排在线教学课程建设团队先试先学,团队成员充当教师、学生和助教,创建模拟课堂,发现隐藏问题,制作微视频,发布到体育部群,帮助其他教师快速掌握在线教学技术。经过十天的培训,体育部全体教师基本掌握在线教学技术,最后确定体育课主要采用雨课堂+微信群、学堂云+微信群为主要教学方式,同时保留关注zoom、腾讯会议、QQ群等其他方式。

2.2 依据实况,制定疫情期间体育课在线教学计划

依据疫情实况,2月11日体育部正式发布疫情期间“3+3”教学计划,以多种方式努力保障本学期体育课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所有课程都要通过线上教学+在线辅导,以及后期课堂教学的方式,完成本学期体育课程教学工作。

2.2.1 在线课程建设3步走

(1)增设面向全校学生的体育理论、体能课、瑜伽和花样跳绳课程。第一周为体育与健康理论课,通过雨课堂在线直播。体能课、瑜伽课和花样跳绳课由主讲老师自制教学视频上传至“学堂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2)利用体育部在“学堂在线”已上线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课慕课资源,制定开课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学习。(3)其他专项课以项目为单位制定6周在线课程开课计划,6周之后依照学校要求进行后续安排。开课计划包含:①采用的线上教学内容。②每周推荐给学生的学习资源。③老师对本班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的形式,确保正式开课前和本班学生取得联系。

2.2.2 3个系列“居家锻炼”计划

通过微信公众号 “南开体育之声”、“NKU武术社”、“南开龙舟”和“南开大学”发布3个系列的“居家锻炼”计划,用以指导学生在开学之前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体育锻炼。(1)专项练习系列:体能训练、瑜伽、花式跳绳,面向全校师生。(2)身体素质系列:体能、健美操、50米跑、引体向上、间歇训练,仰卧起坐、实心球,主要针对选修体育课学生,内容是本学期身体素质测试项目的锻炼方法。(3)专项技术系列:篮球、乒乓球、龙舟,主要针对选修体育课程的学生。

2.3 组间协作,实现在线课程全覆盖

体育部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体育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有如下特点:①学生多:2020年春季学期选修体育课程的学生人数达到6160人,223个班级。②教师多:体育部现有专任教师43名,外聘教师3人。③专项多:目前开设42门体育专项课,部分课程根据技术难度又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级别,在短时间内全部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传统的体育课程是师生面对面进行同步教学,以体育教师为主导,多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与体育技能学习规律相适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和情感交流是学生技能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正向反馈因素,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单纯的通过在线教学不足以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8-9]。

疫情下,体育教师除了要掌握在线教学技术之外,在线课程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设计才是重中之重。体育部组织相同专项体育课程开展以“主讲教师+协同教师”的工作组模式进行协作式教学,骨干教师协助,一对一帮扶,线上集体备课,共建共享,择优利用中国大学生MOOC和学堂在线慕课资源,部分教师利用有限的设备自制教学视频,做到了所有体育课程线上教学全覆盖。

2.4 逐步推进,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南开大学在线体育课建设基于雨课堂、学堂云和慕课资源,但是不止于此,实际上是各个课程平台综合利用打造了“理论学习+直播授课+慕课视频+线上答疑”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的多渠道互动,保障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一步:师生建立联系

2月11日,教务处完成所有体育课程与雨课堂和学堂云、创高平台的选课信息对接。体育部全体教师完成雨课堂的身份绑定和会员申请,通过雨课堂“群发公告”,向班级学生公布微信群二维码,邀请所有学生加入班级微信群。通过雨课堂、微信群、创高三种方式,确保联系上每一个学生。

第二步: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节体育理论课上,通过雨课堂通知公告发布各个专项课程的课前准备、课上注意事项和要求、专项考核内容和方法,做到所有学生明晰。第二节各专项课开始之前,教师将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件、文本资料、推荐教材以及其他学习资源发布到学堂云,发布提醒学生查看预习。

第三步:课中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通过雨课堂在线直播(或者腾讯会议、zoom)和微信群等平台开展直播教学,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示范。组织线上讨论、答疑辅导、点名签到等教学活动,布置在线作业,进行在线测验等学习考核。在授课之初做好学情分析,与学生充分沟通,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期待,实时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第四步:课后巩固学习讨论交流

课后通过雨课堂和微信群继续指导学生对于课中遇到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查看课程资料,反复练习、互动交流、教师课后指导的方式完善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学生课中、课后学生线上学习的完成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第五步:实时监督在线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组在学堂云平台和班级微信群实时监督教师上课情况。建立教学质量周报制度,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第六步:体育课程评价方式

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身体素质考核为主,专项考核为辅。增加身体素质考核项目,平衡学生由于个别项目较差出现的身体素质分数过低问题。专项考核内容结合在线教学和复课后教学来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包括①身体素质考核50分(5个项目每项10分):50米、立定跳、实心球、三分钟跳绳、男生俯卧撑、女生仰卧起坐;②专项考核30分:各专项组根据项目特点制定本学期专项考核统一内容及标准;③理论考试10分(创高APP上作答);④课堂出勤和平时表现10分。学生在线学习期间每周完成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20分钟的身体锻炼,自己留存锻炼截图复课后备查。学生在雨课堂、学堂云和微信群上的学习成绩和每节直播课的参与互动情况和课后的作业成绩都将作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期间和复课后上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南开大学体育课在线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3.1 体育理论课采用线上教学大有可为

第一节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内容包括南开大学体育文化,体育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运动与体质健康四个主题,课程以讲授为主,采用雨课堂在线语音直播和预习课件配语音方式,完成六千余人的集中授课。相较往年分时段小范围集中上课的传统模式,学生提问和答题态度更为活跃和积极主动,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更为直观和快速,对于体育理论课来说在线教学技术的应用大有可为,借此可以弥补普通高校体育公共课中理论课学时少、理论指导少的缺点,通过线上课程可开展体育保健、运动损伤与防治、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处方等优质有益的体育理论课程。

3.2 体育专项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打造体育金课的有效途径

体育专项课主要采用在学堂云上建设SPOC课程、线上直播授课和利用现有慕课资源或自制微视频等三种方式进行授课。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居家锻炼的体能课、瑜伽和花式跳绳等课程,如期实现了全部体育课在线教学。基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体验,未来在借助虚拟仿真可穿戴设备的基础上,开发南开特色的在线精品课程为线上平台、翻转课堂为线下平台、群体竞赛为实践检验平台[10],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模仿训练和重难点发现、课中难点突破与专项练习、课后强化训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探索体育金课的有效途径。

3.3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多方协同的联动机制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

相比传统体育课堂,利用好在线教学功能,基本能够保障疫情期间“不停教、不停学”。但是在本校实际应用中还是出现了以下问题:①全国师生都在进行网络授课学习,网络拥堵和卡顿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授课的连贯性,还造成了师生的焦虑和抵触情绪。②部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意识上和技术上还不能很快适应在线教学的要求。③教学方式的骤变,使得准备与教学大纲相配套的教学资源成为一大挑战。除了利用慕课资源外,部分教师居家拍摄的教学视频角度很难实现对大量技术性内容教学效果的考察和检验[11]。从南开大学体育课在线教学实践经验中发现,继续构建“政府、高校、教务处、研究生院、体育部、教师、在线平台”多方协同联动机制,提供制度和基础建设保障,提供在线教学方案和培训指导,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整合现有优质教学资源或根据学校特色自建线上优质课程,是实现在线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核心要素。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全国高校正在经历从全部在线教学,到分批次返校教学和全部返校恢复常规教学等过程,应用在线教学不仅仅是这次应对疫情的短期行为,教育部门应以此为契机,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的完善普及。

猜你喜欢
体育部专项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高校体育部自主管理体育场馆的机遇与挑战
体育课上的“意外”
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国际化合作教育探析
讨厌的理由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