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1-11-23 02:17郑柏丰
读与写 2021年35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小学生

郑柏丰

(吉林省双辽市第三小学 吉林 双辽 136400)

总体而言,我国历来注重德育,但说实话,中小学德育的实效与我们付出的不一样,还存在品德不良等诸多问题。教育、教养和德育的部分内容。理论越机械化,德育的方法就越复杂,德育面临的社会环境也就越复杂。德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德育问题的成因,知道相应的对策。

1.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性不足。老师是可以教书解谜的向导,尤其是在小学,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教书的老师。教师对课程礼仪和专业实践的理解直接影响针对性教育的效果和预期。然而,在目前的小学中,专业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薄弱。在一些学校,语文教师、数学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兼任德育教师。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德育专业技能。德育活动往往是正规的,在实践中难以实现。

1.2 小学德育教学的形式单一。可以说,德育是人们终生共享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也是一种实践哲学,与人类生活的现实密不可分。鉴于我国当前基础德育对小学生的年龄和接受度,以及小学伦理的引导作用,这只是利用班级理论的原理,对正确与否的简单直接评价。一些学校为小学生提供深入研究社会实践的实践机会。因此,德育仅限于课堂,教师提出的理论问题对理解有限的儿童的德育起不到重要作用,这是很正常的[1]。

2.对做好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建议

2.1 发挥家庭与学校德育教育的联动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从小到大的最快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和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自足以来就有父母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著名的《颜氏家训》带来了对子孙养育,尤其是德育方面的深刻认识。明确教导德育是一个微妙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在德育领域,家长要主动与学校、教师积极配合,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发展,了解孩子的每一步、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小的、高质量的想法不会突然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你需要逐渐开始。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肩负着不可避免的责任。孩子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和良好的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你必须教他们诚信,积极向上。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双管齐下,发挥联动德育教育作用,才能真正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德行。

2.2 树立道德榜样,加强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要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及时规避失范的道德行为(像老人摔倒不扶事件)对社会的危害,并就这些事件对当事人进行社会舆论的谴责。关于这一发展的舆论也应该成为教师的榜样。教师主动出击,推动学校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活动,大力弘扬德育模范。学校必须营造诚信氛围,学生积极遵守道德标准。

2.3 积极拓展校外德育教育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明确指出,理论必须与现实相结合,认识论可以深入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德育也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课堂教学是纯理论教学。比如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但实际上,必须让孩子多参与校外实践,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孤儿院去照顾残障儿童,这些深入生活的实践活动更能让小学生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尊老爱幼。他灌输对老年人的真诚尊重和对年轻人的关爱。例如,道德教育教孩子爱国,弘扬爱国主义。不仅要聪明地从书本上传授知识,还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国家的大小和责任感。“国家兴亡,人人有责。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让小学生接受红色革命的教育,让学生在道德上接受爱国主义的含义。

2.4 充分发挥德育的主体性功能和价值。教师不应将道德仅仅作为学校、班级、课堂管理的手段,来充分展示一门学科的价值。维持学校秩序并不是德育部门的唯一任务。学校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必须在知情的情况下上课。

2.5 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当今社会是一个发达的媒体网络。互联网的覆盖面很广,涵盖的内容也很广。小学生的知识和意识尚未完全发展。任何内容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因此,应以正确、理性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利用互联网、手机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文明上网,赋能网络,增强隔离错误信息的能力,避免对决策和互联网使用产生负面影响。还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教育学生依法使用互联网,打击网络上的故意违法行为。还要加强网络主动引领,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和积极健康的在线德育资源组成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德育信息化建设,凝聚师生力量。

2.6 完善德育教育教学成果的考核制度。德育应该处于同一水平,因为教育质量应该高于教育质量。一个人的德育好,可以弥补智商的不足,但德育的质量低下,无论智商高低,都不会受到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教育的质量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合适的德育评价体系对于促进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目标上,德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评价不是基于绩效的,但它应该反映教学对学生道德观点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帮助培养道德态度[2]。

3.结论

换言之,学校德育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任务,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和德育现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让更多的人才流向国家。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