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交流 对促进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的研究

2021-11-23 11:16秦国辉蒋永梅保山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12期
关键词:滇西文化交流边境

秦国辉 蒋永梅 保山学院体育学院

滇西中缅边境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一个多种民族聚居的地区,居住着傣族、景颇族、德昂族、佤族等24个少数民族。滇缅边境多个少数民族同宗同源,跨境而居,语言相通。跨境民族有着共同的起源、共同的体育传统文化,虽然分别居住在两个国家,但还是会保留许多相似风俗习惯。应积极利用体育文化交流加强我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有效促进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安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滇西地区与缅甸山水相连、文化交融、血脉相亲,以文化体育交流为纽带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一支独特而有效的力量。体育文化交流是“建设和谐边疆,培育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体育文化交流对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

体育运动项目多种多样,通过体育比赛可以相互切磋技艺,可以扩大交往,拓宽人际交往的渠道,增进民族间的友谊。通过举办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各行业之间的体育比赛及其他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增加边境地区各个民族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促进沟通交流和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开阔视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经常从事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意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城乡居民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滇西边境的居民生活方式中,饮酒等不良现象较为突出,已成为困扰滇西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问题,这常常是由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当地缺少提供给居民休闲娱乐与丰富精神生活的体育文化产品所致。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来促进人们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很好地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可以有效地抵制酗酒等不良现象的传播和泛滥,建立起当地居民科学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改善滇西地区的民间社会风气,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

二、滇西中缅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交流现状

滇西地区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在中缅边境跨界居住,两国跨境民族之间历史渊源很深,经济上互通有无,民族体育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和相似性。在中缅边境地区长期以来有体育文化交往活动的传统,这些活动强化和加深了边境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共同的民族体育习俗,把滇西中缅边境的跨境民族吸引在一起,并产生一种民族认同感和亲和感。

(一)滇西四州市举行的中缅体育文化交流活动

德宏州:2000年以来,每年举办的瑞丽市中缅胞波狂欢节;2004—2007年,中国瑞丽市与缅甸木姐市的足球友谊赛;2014年中国德宏羽毛球国际邀请赛、2017年德宏中缅羽毛球邀请赛;2015年以来云南·东盟国际足球公开赛;2016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2018年2019年体育文化旅游中缅两国山地自行车车赛;2018年2019年中缅瑞丽市木姐国际马拉松;2019年陇川中缅国际雨林挑战赛。怒江州:2014年云南怒江中缅国际马拉松赛和2015年中缅首届民族民间射弩邀请赛临沧市:2013年2014举办云南镇康中缅友谊体育运动会;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国沧源·缅甸佤邦两地民间文化交流会。保山市:2016年6月保山学院举办“中缅文化交流周”;2017年腾冲市猴桥举行中缅泰傈僳族边地文化交流活动。

可以看出,德宏州进行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比较多,规格及次数超过了其他三个地州市。德宏州为了增进中缅友谊和加强民族交往,提升德宏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德宏的经济发展,通过跨境民族的互访来实现对外体育交流,进行跨国间的体育赛事交流,不断提高德宏的知名度。自2000年以来,在每年举办的中缅胞波(兄弟)狂欢节期间,中缅两国的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交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已经举办过的18届中缅胞波节狂欢节的活动日程上,体育交流一直被列入了重要议程。狂欢节期间开展组织中缅两国的藤球和广场上的人象拔河比赛等,不但为节日增加了亮点,也为增进中缅友谊,促进边境各民族的团结,创建安宁和谐的边境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滇西跨境民族的体育文化交流集中在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

民族节庆活动是少数民族文化活动的综合体现形式,体育活动是民族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民族节庆是跨境民族体育交流的重要文化载体,是开展中缅体育交流最好的时机和平台。滇西跨境民族的体育文化交流大部分都集中在农闲时节的重大节日期间,因为只有这个时候边境的各民族群众才有充裕的时间参加体育运动。例如: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举行的傣族“泼水节”,开展的体育活动就有象脚鼓舞、孔雀舞、武术、跳竹竿、赛龙舟、堆沙等;农历正月初九、初十在傈僳族的“阔时节”开展的有踢脚、爬刀杆、射弩、顶杆等体育活动。跨境民族的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中缅友谊、推动中缅经济发展、展现民族文化的突出亮点。

三、滇西中缅跨境民族的体育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

(一)中缅跨境民族的体育文化交流规模小,影响力不足,对经济的贡献不大

中缅边境体育文化交流长期以来就是“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在中缅边境地区的体育交流中,州市一级的体育交流一般规格较高、规模较大,而目前中缅边境大量的体育交流的层次不高,主要局限在县级以下部门和民间,跨境民族体育赛事更是规模小,参与的人数比较少,对外的影响力较小。

(二)滇西跨境民族的体育文化交流以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为主

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现代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的球类和户外运动项目涌入到中缅边境地区,当地的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现代体育中的球类项目情有独钟,而对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变得冷漠。当前,中缅跨境民族的体育文化交流的运动项目也主要以西方现代体育为主,如足球、篮球、马拉松、自行车、羽毛球、网球等项目,而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比较少。再加上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缺乏了开展的主体力量,使不少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四、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交流推动滇西中缅边境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策略

(一)充分发掘滇西中缅边境体育文化资源,以体育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滇西中缅边境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自然景观独特,游客可以领略到边关民俗文化,可以体验民俗、休闲度假,感受缅甸佛教圣地文化、滇缅公路遗址、萨尔温江风光。跨境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人文景观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应在旅游产业中发挥自身优势。

一方面要扎根滇西跨境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实现体育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同步开发,坚持以传统体育充实旅游内涵,以旅游项目展示当地传统体育文化。从单纯追求山水景观与生态旅游转化为人文自然旅游,在加大当地传统体育文化宣传的同时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从度假与观光旅游产品中发掘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创新点,针对旅游观光开展丰富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让游客在参观欣赏当地传统体育文化魅力的同时真正参与到当地的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带动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的潜在消费需求。让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对中缅边境传统体育文化的体验与理解,也增强了当地旅游项目的吸引力,用体育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打造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来促进民族团结

对于滇西地区发展来说,单纯以自身的产业优势实现经济腾飞显然不够,必须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积极寻找产业合作的触发点,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层面的招商引资。基于滇西地区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与独特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搭建招商引资的对外平台并不困难。政府可以加强当地体育文化资源的归纳与整理,积极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尤其是多举办高规格高水平的中缅跨境民族体育赛事。

中缅跨境民族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给滇西边境带来大量人流、物流、信息与资金,大大提升滇西边境的社会知名度及整体形象,有助于滇西边境树立“开放交流”的总体形象。还要求城市旅游设施要在数量上满足更多游客接待的需要,在服务的质量上达到国际化标准。当地各个民族的民众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需要不断的从数量和质量上增加和改进住宿接待服务和商务服务水平,为滇西旅游经济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三)加强跨境民族体育人才培训,使传统体育融入群众生活中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以中缅文化体育交流合作为平台,办赛事,办培训,促交流。可以在中国的瑞丽、磨憨、腾冲等国家口岸,积极开展体育教育、体育竞赛、体育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滇西各州市可以组织开展中缅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活动,专题培训少数民族健身操、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球类比赛常识、赛事执裁技能等。针对来自中缅边境缅甸一方的人员,培训可以减免费用,合格后颁发“中缅文体活动联络员”培训证书,来吸引缅甸友人参加培训。

猜你喜欢
滇西文化交流边境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大滇西旅游环线亮相厦洽会 云南推介多项旅游优惠措施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