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3 11:16张梦迪张爱民伊犁师范大学
灌篮 2021年1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因材施教分层

张梦迪 张爱民 伊犁师范大学

体育由于其自身特点,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肢体平衡能力等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体育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体育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质量不高,没有真正发挥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而分层递进教学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认知水平,将相似的学生分到一起,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落实了因材施教,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本文分析分层递进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分析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指出当下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今后开展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一、分层递进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一)明确学习目标

传统初中体育课堂上,由于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通常采取单一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落实因材施教。由于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学生之间在身体素质和体能上的差异性较大,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得部分学生无法达成教学目标。而分层递进教学法可将学生根据体能的不同进行吧分组,分别制定学习目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1]。

(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很容易使得学生因为很难完成动作或者学习目标而丧失学习积极性。而实施分层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保证学生能够完成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均可以完成,可以使得学生提升学习信心,从而提升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身体的素质得到不断增强[2]。

(三)全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全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而在分层递进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和身体素质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制定符合其发展的教学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符合学生发展所需[3]。

二、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一)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分层递进教学法,也需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实施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制定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成果,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4]。

(二)因材施教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本质上来说即是因材施教,在立足于教学规律上,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体特征进行全面把控,采取个性化教学,全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

(三)灵活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一个班级中通常由几十名学生组成,学生们在性格上和身体素质上差异性十分明显。作为体育教师,应在综合考虑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基础之上灵活采取教学,来真正提升教学质量[5]。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初中学生面临中考升学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对体育重视程度不足,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没时间也不重视体育课程。且由于体育课程不直接参与到考试中,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足,且学校为追求升学率,经常占用体育课时间来加强语数外等重要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体育课时更加不足,体育教学质量不高。且由于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学校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在体育器材上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缺乏体育教学所需的完善的相关设备和设施,对于已经老化的设备设施也不重视及时更新换代,更没有投入资金来采购先进的体育器材,现有的器材已经无法满足体育教学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6]。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由于学校和社会上普遍对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且体育教学并不直接参与学生考试成绩,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理念传统,教学内容单一,仅以简单的跑和跳为主,教学内容重复性较高,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体育教学效率不高。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注重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沿用传统教学手段,即我讲你听,我做你学的教学手段,没有根据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及身心发育需求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7]。

四、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学生进行分层

在分层递进教学法中,初中体育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合理分层有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例如身体素质、体能、爱好等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学生展开分层,提升分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后期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日常进行观察,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来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还可利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在问卷中可加入病史、兴趣爱好、性格等,在掌握真实可靠的信息之后对学生进行分层,将体能和兴趣爱好较为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以排球教学为例,教师可根据学生对于排球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组,也可根据学生的性别进行分组,例如女生力气较小,耐力较差,可在排球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气排球进行教学;男生力气较大、耐力较好且胜负心更重,可在开展排球教学时引入竞技类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根据学生对于排球的兴趣程度以及耐力程度来进行分层,可将兴趣较大且耐力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兴趣一般耐力一般的学生分为一组,学习兴趣较低且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层级的不同分别制定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8]。

(二)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需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十分单一,没有综合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教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体育教学,体育运动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基础要求较高,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差异性较大,对于同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有较大区别。应在设立教学目标时分层设立,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成果。以百米跑为例,由于已经将学生根据体能和运动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进行分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分层,教学目标应有所差异。例如,运动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百米跑时间的要求上,教师需要求其控制在13秒内,运动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时间上可放宽至16秒UI内,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时间可在18秒以内。若学生可以顺利完成目标,教师需对其进行鼓励,引导其向更高层级进行挑战,促使学生的体能水平可以不断得到提升。

(三)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的过程中,对于同一项目,不同层级的学生需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以篮球教学为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指导其基本发球动作和运球动作等;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需指导其相关技巧类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引入竞赛类内容,提升其技术水平,帮助其实现更高跨越式发展。

在指导方式上,也需进行分层指导。以啦啦操的教学为例,啦啦操的学习过程中女生优势较为明显,可要求女生进行示范表演。对于对其兴趣不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模仿;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互相探讨如何能够更好的学习啦啦操;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设计一些挑战性较强的任务,要求其完成,促使其水平的不断 提升[9]。

(四)对评价体系进行分层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较大影响,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在分层递进教学法中,对教学评价体系也需进行分层,对于体能较差,完成度较低的学生,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对于体能和完成度一般的学生,需要求其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完成度较好的学生,需严格对其进行评价,要求其达到较高的标准,对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并为其设立更高的目标,鼓励并引导其去完成,来使得学生的天赋和潜力被更好的发掘,促使其不断提升自我,挑战自我,达到新高度,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传统初中体育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出来,这就促使部分体育教师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其中,分层递进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其可全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符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这就促使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将教育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分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因材施教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新发现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