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学员运动损伤成因及对策研究

2021-11-23 12:32孟凡华赵寒治孙庆浩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军事院校伤病热身

孟凡华 赵寒治 孙庆浩

(陆军工程大学军事基础系 江苏南京 210000)

军事院校学员因其特殊的身份属性,对基础体能有较高的需求,需要达到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体能标准才符合毕业要求。同时,作为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职责,优秀的基础体能是完成保家卫国任务的基础条件,因此军事院校学员在完成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运动能力。

通过访谈发现,学员出现的运动损伤情况较多,一般的损伤有髌骨关节疼痛综合征、髂胫束摩擦综合征、跟腱炎腰间盘突出、肌肉拉伤等,较重的伤病有韧带撕裂、骨折、半月板损伤等[1]。研究发现,应力性骨折(仅限女性)、前膝疼痛和腰痛是新学员体能训练中最常见的因过度使用所造成的伤病[2]。伤病种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冲击或撞伤导致的(创伤性)急性损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不注意所导致的磕碰伤;一种是长期磨损消耗导致的(疲劳性)慢性运动损伤[3],如长时间进行耐力性训练,加之不规范的运动姿态或是由于疲劳所导致的损伤。这些伤病会影响到学员的学业,造成学员退伍,甚至会造成终生的运动功能障碍,因此在提高学员身体素质,达到任职需求的同时,降低学员运动伤病率成为军事院校,甚至是基层部队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军事院校运动伤病造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根据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军事院校伤病预防提供参考与借鉴。

1 运动损伤成因

1.1 体态异常

实地调查发现,许多伤病学员存在或多或少的身体姿态异常问题,比较常见的有骨盆前倾、后倾、膝盖外翻、足外翻、膝过伸、体重超重、骨质疏松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日常错误的行为习惯所致,会造成身体部分区域肌肉、韧带和关节受力不均。例如,足外翻会使踝部外侧所受压力和内侧所受拉伸张力增加,长此以往,会使踝部内侧副韧带过度拉伸,使患者足部更易产生外翻损伤(如三角韧带损伤)。这些看似细微的不正确的身体姿态,会因长时间的训练对部分关节肌肉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特定运动中,增加部分本不该发力的身体关节、肌肉产生运动代偿,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运动伤病,常见的有膝关节及踝关节的损伤,这些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学员的日常生活与训练,不及时纠正会对学员的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1.2 学员运动能力差

每年新学员入学后均会接受新训的磨炼,在这一阶段会对学员的基础军事素养进行培养,对基础体能进行锻炼,然而仅仅一个多月的锻炼对身体素质相对薄弱的学员提高并不显著,存在部分力量薄弱的学员一个正规引体向上都不能完成的现象。同时,许多学员由于存在身体柔韧与协调性差以及对自身身体的控制能力不足的情况,未能很好地掌握基本运动知识与技能[4],还存在部分学员基础跑步姿势不正规、不科学的现象,这使得部分学员在完成日常教学与训练任务时因自身运动能力差,很难掌握所学动作技能,达不到合格的要求,而一些训练指挥员一味求快,给这些“特殊情况”一味加练,不讲究循序渐进原则,最后导致一些运动损伤的发生。

1.3 不尽科学的训练计划

军事院校学员训练往往遵从“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即大运动量、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毫无疑问这一训练原则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提高了战斗力,然而部分军校学员运动基础薄弱,缺乏运动习惯,这种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方式,并未能提高其运动成绩,反而导致学员发生运动损伤。同时练习过程中,内容过于单一,多以长距离跑为主。长距离跑对器材设备要求低,容易组织实施,在身体姿态错误、跑步技术动作不正确、肌肉力量缺乏和场地不合格的影响下,学员半月板损伤、膝盖积液、应力性骨折等症状时有出现。同时,训练计划不尽科学,早上一个5km,下午一个5km,第二天继续长距离跑,忽视了人体的恢复机制,不重视力量及核心训练,不遵循循序渐进及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情况同样时有发生,这些均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1.4 忽视准备活动与拉伸放松的功效

学员在日常训练中对热身与放松拉伸不够重视,往往是走形式,在训练骨干的带领下敷衍进行。因热身不充分引起的损伤(如肌肉拉伤、踝关节损伤等)时有发生,学员在运动时身体机能未充分激活,神经兴奋性不够,是造成这一系列损伤的主要原因。通过走访发现,学员日常训练所采用的热身方式多以弹振式拉伸为主,肌肉主动用力收缩牵拉肢体或相应部位借助弹振的力量增加运动幅度,这对于运动水平不高或没有掌握好此方法的人来说,很难起到良好的热身效果,因此极易造成运动损伤[5]。

学员因为训练时间固定,对运动成绩要求高,日常训练过程中把大量时间放在训练课的基础部分环节,忽视了准备部分的热身活动及结束部分的拉伸放松,这就导致学员经过大强度身体锻炼后,乳酸堆积,肌肉酸痛、僵硬,身体得不到充分的放松,将直接导致在接下来的训练课中学员身体机能下降,肌肉僵硬,精神状态萎靡,易造成肌肉拉伤和其他运动损伤。另外,学员精力不集中、身体机能未在正常水平也是造成伤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1.5 缺乏场地器材

运动场地与器材等体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同样是造成学员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军事院校学员多,但训练器械少,并且军校学员因其特殊教学训练内容,对一些训练器械的需求很高,但是往往学校的器材不能满足训练的需求,许多器材需要相互协调使用。同时,场地器材设施维护与保障不及时、基础设施不完善、运动器械老化陈旧等问题比较常见,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对学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障碍场地中的矮墙、独木桥、单双杠等。

1.6 重复伤病多发

重复伤病在损伤学员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伤病会使学员受伤区域肌肉与关节活动幅度降低,同时因为刺激,身体机能产生保护机制,这些保护机制是指身体通过一些特殊的姿势来降低伤病所产生的疼痛,学员为了避免损伤部位的伤痛会改变原有的动作模式,造成关节上的负荷改变和肌肉的募集方式改变,从而造成肌肉不平衡。不重视康复训练又会使受伤的关节、韧带组织难以恢复到原来水平,伤病恢复后因不注意恢复性训练,同时未能注重自身的身体姿态的改变,继续进行大强度的训练会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2 运动损伤对策

2.1 积极提高学员身体素质,注重科学训练计划制订

学员自身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薄弱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许多学员通过地方高考被军事院校录取,在来到军校前,未经过系统的体能训练,甚至是基本的身体训练,基础运动能力差,运动知识与技能匮乏。来到军校后,繁重的学业与训练任务对其身体适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完成学业与训练任务,并且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就要求这类学员要从内心积极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同时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补充营养,利用课余时间对基础力量、柔韧进行训练,学习基本运动技巧,只有自身基础身体能力足够应对日常的训练任务,才能在军校日常训练过程中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

在制订学员日常训练计划时,应注重区别对待,要有针对性,首先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员进行分类,采取不同强度的训练内容,同时训练内容需要更加全面、系统,注重力量、核心能力、柔韧以及协调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注重耐力训练。有研究表明,适当减少跑步量可以减轻伤害的发生,同时并不会影响有氧能力的改善。需要增加抗阻训练、灵敏训练、爆发力训练,每周最少要组织两次包含这些因素之一的体能训练[6]。只有制订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才能在提高学员运动成绩的同时,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军校教员需要协助队内骨干制订训练计划,从而培养训练骨干,因为队内的骨干更了解学员的具体情况。教员传授制订科学训练计划的方法及正确的运动技巧,训练骨干进行针对性的制订与培训,这样才能使训练计划更加科学、有效,且能有针对性地全面提高学员的运动能力。

2.2 强调准备活动与放松拉伸的功效

热身与放松拉伸是运动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热身运动有助于身体适应能量的消耗、降低肌肉的粘滞性,从而减小运动伤害发生率,并且能够提高学员的运动表现[7],因此必须强化学员对热身运动的重视程度。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热身运动,选用热身效果更好的动态拉伸,并配以专项准备活动,确保运动时所涉及的肌肉与关节能够得到充分的刺激,如器械训练需要在热身环节加强对肩背、双臂肌群的激活,耐力训练需要加强对膝踝及腿部肌肉的拉伸与激活。以90min训练课为例,要保证热身环节时间达到10~20min。当一堂训练课的基础本部分结束后,要进行放松拉伸,有效的放松能够缓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缓解疲劳,主要表现在减少训练后的肌肉僵硬、肌肉的炎症反应、肌肉疼痛、肌肉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并且能促进静脉回流及增加血流量,不影响之后的训练,有效减少伤病,进而提高运动表现。放松的方式种类多样,可供选取的有按摩棒、泡沫轴、筋膜枪、按摩等[8],也可以采用静态拉伸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一个人的主动拉伸,或两个人配合的被动拉伸。拉伸过程中,强调拉伸部位肌肉有拉伸感而不是疼痛感,每个姿势保持在15s,同样放松时间在10~15min。教员在强调热身与拉伸功效的同时,要传授具体的操作方法,尤其要培养训练骨干,让骨干学员起到日常训练过程中“传帮带”的作用。

2.3 建立医务监督机制,纠正学员错误的身体姿态,传授运动康复知识

建立学员身体能力档案,从力量、耐力、协调等众多方面进行监控,对学员运动能力进行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学员运动状态的变化,学员运动能力的异常表现能直接反映机体的状态,发现异常后,通过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能够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并有助于科学训练计划的制订。配备专业的运动康复医师,对有不规范体态特征的学员进行体态纠正,避免学员因基本身体姿态的不正规造成运动损伤,同时传授相关的运动康复知识,使学员重视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并且了解相关的康复训练方法。创建康复理疗实验室,通过运动干预协助伤病学员进行理疗康复。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能够重视学员的伤病频发情况,邀请运动损伤领域知名专家,举办高水平的运动损伤及康复讲座,提高学员对运动康复的认知,聘请专业人士对受伤学员及训练骨干进行培训,促进伤病学员能够得到更好的恢复。同时,骨干能够通过自身学习在对其他伤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时,提高损伤学员康复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4 完善场地器材设备

据调查,因场地器材原因造成的运动损伤不在少数,这就需要相关领导重视场地器材的维修保护。日常的训练场地管理中,要定期对各种体育运动器械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对各种体育器械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对使用后出现损坏的器械要及时修理。同时,增加器材种类数量,为学员进行全方位的身体练习提供保障,避免因器材场地匮乏只能进行长距离跑步训练情况的发生,从而避免学员在运动过程中因为场地器材的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 结语

该文对军事院校运动损伤成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发现相对于地方院校因其培养计划的特殊性,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更大,而这些损伤的发生一部分是因为伤病号自身的不注意所引起,另一部分则是由训练的组织者所造成的。各级训练管理者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建立科学的监测机制,防患未然。学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身体能力,主动学习运动与康复相关知识,注重运动前的热身与运动后的放松,注重运动康复训练,避免伤害的反复发生。同时,强化场地器材的责任监管机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举办高质量运动损伤相关讲座,聘请专业人士对伤病号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军校学员较其他人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对知识与身体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如何采用更加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来提高这一群体的身体能力,是所有军事院校军体教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军事院校伤病热身
大牲畜闪伤病的中药疗法
射击运动员伤病的中医治疗方案探索
警惕热身时易犯的错误
军事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队伍建设探析
对概率统计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莫让伤病成为一种恐惧
when与while档案馆
运动之前要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