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课程思政教学探讨*

2021-11-24 08:38王德瑜袁盛华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练功立德手法

王德瑜,王 添,袁盛华,刘 丽,刘 毅,彭 娟,袁 桂,李 远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同时,我国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指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作为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医药职业院校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力抓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团队在针灸推拿专业《推拿手法》专业基础课教学时,融入思政元素,探索、思考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经验。

1 《推拿手法》课程思政,应以“立德树人”教育为切入点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坚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突出技能、全面育人、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通过针灸推拿专业《推拿手法》的专业基础课为抓手,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其目的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面向基层、中医药行业及康复保健机构技能型优秀人才。

1.1 精讲推拿历史发展概况,认识职业传承的由来,提高中医药文化自信 推拿手法起源于人的本能性反应,从长期的生活生存历史发展长河来看,其是人们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形成的一门中医传统的外治调理技术。推拿手法早于其他(中药、针刺等)调治手段,一般人来看,这门技术看似简单,如同雕虫小技,但内行来看,其内涵丰富多彩。在魏晋隋唐时期,太医院中的医学分科就有按摩科,凡以手法按摩刺激人体体表部位治疗疾病都归属于此科。过去一直是以师承方式来传承,师傅传承推拿这门手艺给徒弟,讲究要看人品。因此,为师要通过带徒弟在身边衣食住行工作3年左右,以身做责,为人师表,来影响身边的徒弟,同时观察其做人如何才能确定是否收其为徒弟,才能考虑是否传授正宗的技术精髓或诀巧。如果人品不符合者,如不尊敬师傅、不尊重医道等,一般不会收其为徒弟,也不会将自身技术传授给他。一旦出师,则视为是手上有“功夫”之人。

1.2 精讲《大医精诚》古训,端正学习推拿的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 《大医精诚》中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推拿是靠手上“功夫”来吃饭的技术,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上第一堂专业课时,要把《大医精诚》中这段话作为思政课程人生格言,重点讲、深剖析,必须告诉学生,进入医学的大门,将来面对患者,必须讲医德,要想学中医特色技术技能,必须先学会做人,这就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所在。

2 《推拿手法》课程思政,应以“德技双馨”教学为特色点

2.1 通过练功“课中课”的教学,磨练学生的身心素质,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自古以来,中医有“医武同源”之说,尤其是推拿技术更是如此。如一指禅推拿流派开山鼻祖李鉴臣,少年精通武术,后传有丁凤山、王松山、钱福卿等。现在一指禅推拿流派代表人物有丁季峰[2]。可以说推拿是半“技术”活,半“体力”活。所以学生在进校后第二学年,就开设了《推拿手法》[3]教学中的推拿练功“课中课”实践,在学生学习推拿专业课的同时,每天早晨进行1学时练功。第一个学期,主要练功内容为徒手、器械身体基本素质锻炼和易筋经的练功;第二个学期,主要练习八段锦、五禽戏和医疗练功[4]。共2个学期,每学期12周,共计120学时,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和推拿专业素质,使学习推拿手法达到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因为从事推拿专业人员,在未习武练功之前,肌肉之力来源于自然增长之力,而习武练功之后,这种力量自然而言形成一种内在力量。操作推拿手法时,才能做到刚柔结合,深透入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成为手上“功夫”之人,才能让学生自信走上推拿职业生涯之路,为传承推拿技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坚持不懈百日功的训练,不仅磨练了学生战胜偷懒的惰性、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品性,也加深专业思想的教育,树立对专业的认识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坚定了走向推拿职业生涯之路的信心。

2.2 通过仿师承教、学、做,尊师重道学推拿技能,培养工匠型专业人才 推拿虽算不上是高精尖的技术,学点皮毛容易,但要真正掌握这门技术在医疗、养生、保健中的运用,往往是“在心易了,下手难明”,只有端正态度,把一件看似简单的事,认真做、反复做,倡导工匠精神,三百六十行,行行可以出彩,只有干一行爱一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单调、乏味、枯燥,保持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成为有“功夫”之人。

如一个最基本的“按揉”手法:起源于人的本能性反应动作,可以缓解疼痛或痛苦,谁都会做,但要真正成为推拿高手,必需从手法用力的着力和运用部位、方向、力量轻重、技巧等,把握恰到好处,才能理解按揉手法的作用。如按揉可以用手指螺纹面、指端、指间关节、大小鱼际、掌根、前臂、肘尖等为着力部位。揉是吸定皮肤做环旋或往返运动,是一种阴柔的手法;按是一种静止性用力,以指代针,要有“得气”感,是一种刚性手法。两者配伍运用,就是一种刚柔相济、轻重配伍的手法,既可作为起手手法,又可作为主要手法,还可作为辅助手法、结束手法、缓解强刺激和过渡手法,要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必须进行千百次的实训,练出手感,由大脑记忆,转化为肌肉记忆,必须要把一件看似简单的事重复做,把一件重复的事认真做,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理解按揉手法精髓,这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技艺,其实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师承相传,才能到今天,才能展现民族推拿技艺神奇的魅力和作用。

所以,笔者仿照中医师承三步教学方法,即初与师合、形神相似、终与师离,结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进行教学改革[4],提升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自信,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建立传承与弘扬推拿技艺职业生涯责任感有很大的帮助,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也加深了学生主动学习专业技术技能的动力。

3 小 结

总之,课程思政,就是要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指明方向,也是我校全面推行“三全育人”,培养新时代、新形式下中医药职业优秀基层人才的关键[5]。《推拿手法》是一门古老的中医学科,在现代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中医不断向前发展,才能具有无限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的学科[6]。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中医专业的支撑作用,本身就是根据新时期中医院校中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提出的。在中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国内外新局势、中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环境、新课题,了解学生的新特点、中医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关注学生思想中的实际问题,推进中医院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以下简称《标准》),规定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西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诊断技能,具备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中医学人才。”[7]《标准》还对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做了专门的规定。在规定中医学本科专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专门提出了10条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主要概括为“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事求是、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热爱中医事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奋斗;重视医学伦理、尊重患者及家属;终身学习,不断追求卓越;具有理性地分析、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等[8]。这10条目标体现了对中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当代教师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文件、国家相关政策等,丰富自身阅历及专业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总结,将学生高阶思维训练与立德树人在高层次融合,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不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性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练功立德手法
练功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七步洗手法
练功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