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现状及提升路径

2021-11-25 01:31李灿光
现代交际 2021年6期
关键词:团支部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李灿光

(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63)

学生党支部是党扎根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最基层组织,要成为引领大学生思想的旗帜,成为班级和团支部发展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可以看出,党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引领、组织建设、团结和服务学生等工作进行了新的定位。本文将从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内涵及其存在的现状,探讨如何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内涵

组织力是一个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协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合力[1]。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指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展现出来的领导力、管理力、执行力、知识力、战斗力、凝聚力等综合体现[2]。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结和引导广大学生跟党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术界的研究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力的内涵界定,分析了影响基层党组织力发挥作用的因素。学者从影响要素和理论视角,探讨了提升基层组织力的发展路径。为了破解基层党组织的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颜俊儒[3]从乡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农村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内因和外因两个要素,提出要将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放在首位,主动为乡村发展的需要服务;汪俊玲[4]认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功能。赵大朋[5][6]等从组织力的影响要素上,梳理了党组织的内涵和特征,从增强组织自身建设,优化组织内外环境等路径来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侯仕福等[7]通过把握党建规律,提出把握理想信念是前提、组织纪律是保证、人文关怀是关键节点、支部班子是核心,深入揭示了学生组织力生成的机制。此外,冯国珍[8]从主体出发探讨了组织力的丰富内涵,为各类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策略。综上所述,思想和制度上建党是我党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提升高校学生党组织的组织力要坚持从大学生的思想、组织和民心等方面探索。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建工作贯彻“从严治党”“控量提质”等方针,持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大学生党员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得到明显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彰显。但是,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方面,高校学生党支部有些薄弱环节还有待改善。

1.理想信念有待加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就业压力和逐利的社会现实下,个别大学生抱着功利化的动机加入党组织,侵蚀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根基。由于工作经验、所学专业和学历水平的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课老师、党务工作者等在学生党员思想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互动的设计和选择上也各有千秋,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差异性;对政治性和思想性、理论与现实性、系统与针对性、科学与实践性的关系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不一样。同时,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中,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不断宣扬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误导部分学生党员对党在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错误认知,理想信念根基动摇。

2.能力素质有待加强

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学生党支部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具体负责五个方面的职责,包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教育管理党员、指导参与班级团支部的事务管理、党员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这些工作点多面广而且都很重要,要求党支部干部有较强的能力。然而,受“重行政轻党务”观念影响,党员干部的培训时长和效果缺乏有力的保障;党支部工作在党务工作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他们还担任着学生管理、基层党务或政务等多方面的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此外,临近毕业期时,由于考研、实习和应聘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党支部中,老干部投入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新干部业务不精能力欠缺的问题凸显。因此导致学生党支部工作效率不足,无法达到上级党组织和学生的期望,甚至出现学生党支部组织涣散的现象。

3.服务水平有待改善

在高校,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学生党支部之外,有班级、团支部、兴趣协会等有形的组织,还有宿舍、老乡等依靠地缘或爱好结成的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学生们的兴趣也有明显的分化,有以知识学习为重者,有以升学为目标者,有以就业为目标者,有及时行乐者,有事不关己者。因此,党支部要协调好团支部、班级设置合理的建设目标,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业规划,选择合理的发展方向。在学生中,班委和团支部有较高的影响力,学生面临问题和困难时,优先求助班级、团支部及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因此,如何发挥学生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党支部需在班级和团支部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引导班级和团支部做到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又兼顾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这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但在学生党支部中,党员队伍非常年轻,经验经历少,服务意识偏低,未能发挥应有的核心作用。同时,有些班级的党员学习成绩虽优秀,但组织能力欠缺,不讲究工作方法,易造成学生对党支部的疏远,导致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弱化。

三、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路径

1.强化思政教育功能,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首先,突出思政教育功能,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党支部工作的首要位置。面对多元文化冲击,只有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常态化学习为驱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引导学生党员正确认识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发展大势,勇于担当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理想信念教育要扎根“课堂”和“生活”,夯实理想信念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意味着,理想信念教育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格局,要融入专业知识学习、教学管理环节中,要融入党、团、学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网络教育中,只有形成知识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三者合一,理想信念才能扎根人心。

第三,要创新学习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理论与现实、集中和碎片化的统一。抓好党课、微党课和组织生活等集中学习的质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慕课、学习通等在线教育渠道,克服时空和师资水平的障碍,让更多学生党员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航空精神、重大节假日等文化资源,借助QQ、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构筑网络理想信念教育阵地。

2.加强干部常态化教育,提升党支部自身能力

首先,要加强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促进学生党员的党性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要加大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力度,不仅要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还要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开展使命和担当、党组织发展、团结同学和服务班级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不仅熟悉党务工作,而且有能力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鼓励政治素质好,学习优秀、群众基础好、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提升党支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其次,调整组织力涣散的支部。在党支部干部的设置上可以增设副书记,由低年级的学生党员骨干担任,克服毕业期党员干部缺位影响组织工作质量;党支部要在低年级的班级选派党员代表或党小组,避免部分班级长期得不到党支部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党支部要提高党员指导和参与班级等组织的事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在宿舍、科研团队和班级等组织中,学生党员要主动参与组织的活动,为组织的发展献计献策,关心同学成长的需要,带领同学共同进步,让学生真正做到“思想上认同党组织、政治上依靠党组织、工作上服从党组织、感情上信任党组织”[9]。

3.提升学生党支部服务意识,促进党、团和班组织间协同

首先,培育学生党支部的主动服务意识。学生党支部在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组织和引导学生成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党支部组织建设中,不能脱离实际片面讲政治,要以同学的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工作目标。要求党员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通过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等形式,落实到党支部的服务工作,以提高党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其次,优化党支部与班级、团支部之间的协调机制。党支部、班级和团支部是高校学生重要的活动组织,为学生成长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党支部是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团支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班级是事务管理的主导力量,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指出:党支部要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帮助和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开展工作,带动班级团结进步。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年级、班级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高年级党员对低年级班级的传帮带的作用,发挥班级党员在班级中的“关键少数”作用。

第三,加强建设服务型党支部。坚持“一心为民”的群众路线,多方面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以科技、知识、能力的竞赛为载体,鼓励党员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满足学生在学习实践、能力提升和视野拓展上的需求;以“学业规划”为抓手,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就业发展”为牵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团支部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