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瓶颈及其出路

2021-11-25 01:32付琳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7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冷链农产品

付琳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一、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相关概述

(一)物流配送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物流配送在农产品“走出去”的发展过程中,既是手段,也是必备条件。物流配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格局带带了巨大变化,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助燃剂”。一方面,物流配送拓展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在信息的引导下,农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并由物流配送传递到需求方中,突破了地域束缚,开拓了更广大的市场。另一方面,物流配送正悄然改变着农业经济的布局,物流的便捷性使得当地既可以对外输出丰富的农产品,又可以引进匮乏物资,从而更加“专注”于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促进农业经济的专业化、智能化发展。总的来说,物流配送通过对接不同的产品市场,激发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活力,为农产品电商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发展现状

自2019年以来,随着电商的发展,农产品在直播带货、品牌战略的引导下,走向了发展的高峰期。仅2019年一年,交易规模就几乎达到了3000亿元的水平,在电商领域表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农产品在B2C、C2C、020等各类电商平台模式的应用上崭露头角,但市场渗透率仍不及10%的水平。同时,农产品在电商物流配送中的损耗接近三成,且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也高达六成,物流配送成为制约农产品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这与冷链运输发展不完善、末端配送不到位、物流跟踪不及时等息息相关。可以说,物流配送既是农产品电商式发展的引擎,也是“拦路虎”[1]。

二、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的瓶颈

(一)农产品损耗率居高不下

有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生鲜类食品在物流配送中的损耗率接近三成,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平均5%的水平。农产品在物流配送中亦面临着高损耗的窘境。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具有显著的单量小、品类杂的特征,如若不能分门别类地选用包装或物流配送方式,极易造成配送途中的损坏;同时,农产品中包含有较多易腐败、易磕碰的水果与蔬菜等,对物流配送的衔接性具有较高要求,频繁的交接货物会加剧损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往往能够通过购物平台“坐享”天南地北的农产品,但在长途物流配送中,由于物流时间较长,当遭遇高温等恶劣天气时,更容易加剧了农产品的损耗。

(二)冷链物流系统化建设有断点

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是缓解农产品在物流配送中高损耗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构建冷链物流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断点”与“堵点”,制约着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农产品发货中不乏直接从农村发出的情形,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在交通、网络、库房建设等方面比较落后,导致冷链物流出现了“断点”。二是冷链物流企业间信息衔接不畅通。这主要是针对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相结合的物流协同配送方式而言的,各物流企业从利益角度出发“各自为战”,在冷链物流交接时间、方式、产品上的信息交流不到位,形成冷链物流的“堵点”。

(三)物流信息化未广泛普及

物流信息化是当下电商物流配送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未来物流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在信息化的应用上,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表现出明显不足。一方面,区域间的物流信息对接渠道不畅通,这与信息系统在区域间的建设水平有差距、信息技术系统等级较低、运输装备的追踪定位系统未升级等息息相关,物流信息的延迟极易造成配送延误的问题[2]。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建设不足在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上表现格外明显,对于二三线城市以及广大的小城市和农村来说,由于物流配送信息反馈机制的建设尚不完善,农产品常常在市、区、县等配送范围内发生滞留。

(四)物流人才链存在断链风险

尽管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物流课程等定向化培养专业人才,但物流人才链仍存在断链风险。具体来说,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有所脱节,人才的培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层面,且更关注平台操作和管理知识的教学,对电商物流配送行情的粘合度不高,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在现实工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动手能力不足的弊端。同时,物流课程对专业冷链的传授深度不足,常常“浅尝辄止”,对冷链物流技术的讲解不够深入,导致该专业的高校人才毕业后多从事其他行业,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且加深了人才缺口。

三、优化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出路

(一)构建标准化配送体系

针对当前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配送方式、包装方式鱼龙混杂的现象,需要构建标准化的配送体系,对农产品包装和配送做出明确规范,以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提升农产品电商的口碑。首先,各市、县级相关单位对当地农产品进行摸底调查,对主要的农产品类型进行汇总,并根据专家意见和民众谏言,对农产品包装进行规范和约束,必要时可以对包装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农产品规范化包装,加速农产品电商发展。其次,各物流单位要推进对物流标准的建设和监控管理的落实,综合考虑农产品配送效果最优化和物流企业收益最大化,对物流配送方式进行搭配,制定配送标准,保障农产品品质。同时,物流单位应该尽量完善监控机制的建设,确保运输环节可监控、可调节、可管理,利用GPS技术等,监察物流配送效率和配送方式。

(二)延长冷链物流技术链

冷链物流的发展对于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跨区域流通的高速发展,对冷链运输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其中的“断点”“痛点”“堵点”问题明显,亟待优化和解决。一是弥补冷链运输起点和终点两个位点缺乏冷链技术支持这一“断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高技术手段逐步代替传统的冰袋运输、干冰运输等方式,发展智能温控系统、冷藏式自提柜等。二是以设备升级来缓解冷链运输的“痛点”。对于冷链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加快制冷系统、GPS跟踪系统、温度监测系统等的研发和应用,确保冷链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平稳运行。三是增强冷链物流的协调配合,疏通冷链物流交接中的“堵点”。对各类运输工具的承载功能、运输时效等进行系统化梳理,通过信息对接,精准匹配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中转和配送,保障农产品新鲜度。

(三)打造物流大数据平台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是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引进大数据技术,打造一体化大数据物流信息平台,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相互融合,尤其是末端配送中,发展RFID技术等,对物流配送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和温度监测,为物流配送管理提供实时数据基础。另一方面,构建物流大数据平台,将物流公司详细信息、农产品生产信息、物流动态信息、研究动态等统一纳入大数据平台中进行管理,在平台中开设溯源系统和交易系统,推动生产、存储、交易、配送等主要环节的一体化建设[3]。最终,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逐步实现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监控管理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的时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四)完善基础性设施建设

随着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已难以满足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的长远发展,相关单位需要把握乡村振兴的契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在资本方面,需要加大对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的扶持性政策,通过资金支持、招商引资、税务补贴等配套化措施,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更新换代筹措资本。必要时,可以定制土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盘活社会企业的力量,推进农村建设。在交通方面,各地根据农产品电商主要流通渠道或中转枢纽布局,建立快捷冷链物流通道,打造点状式交通格局,为农产品的流出与输入创造基础条件[4]。在技术方面,根据物流配送方式的变化,尽可能在未普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做长远规划,优先布局无线网络、自动识别、EDI、电子商务下的配送技术等。

(五)建立信息化人才队伍

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业务水平精的综合性人才,是建立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当务之急。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需要重视对物流配送人员的信息技能的培养,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对网络技术与新型设备的操作进行讲解和训练,并完善和提升物流配送人员的电子物流知识,理论和实践“两手抓”。对于高校而言,在电商人才、物流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中,要注重校企对接,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和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制定教育教学活动,创新模拟化实践教学活动,推动专业教学从理论教学向职业教学进行转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针对这一发展模式,物流配送需要提质增效,为农产品“走出去”提供切实保障。根据区域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需要从技术、设备、人力等诸多方面齐发力,发展冷链物流运输,加强运输数据监测,通过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推动农产品电商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冷链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基于Flexsim的饮品物流配送中心仿真优化研究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直企物流配送四步走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