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全面预算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的应用

2021-11-25 07:56张苗
经营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水利预算编制考核

张苗

(高邮市水利局,江苏 高邮 225600)

一、引言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一方面可对项目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另一方面还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但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仍存在较多问题,若未及时解决,则不利于整个水利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此展开分析与论述。

二、水利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政策法规

近几年,为了推动绿色发展,我国加大了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如今,水利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确保管理目标与战略目标相符合,而且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政策法规,加快整个水利行业的发展进程。

(二)提高生态效益

相比而言,水利事业单位更加注重社会以及生态效益。新经济形势下,水利事业单位逐渐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全面预算管理也受到了重视。只有加强预算管理,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大关键环节,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促使水利事业单位的生态效益不断提高。

(三)实现现代化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指以预算为核心,对企业运营管理进程中的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有效控制以及合理配置,经过科学的协调与组织,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继而实现经营目标。新时期,全面预算管理不再集中于财务部门,而是强调全体人员的参与,具有综合性、全方位的特点。全面预算管理可满足水利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能够合理地分配各项资源,提高其利用率以及使用效能,也有利于水利事业单位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

三、水利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有两大模式,一是自下而上,二是自上而下。前者主要是指各个部门管理人员都参与到预算编制过程中,但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总预算目标与部门预算目标不一致的现象,具体执行时也会出现较多失误[1];后者是一种典型的被动主体模式,主要是指直接将目标下发,执行起来更加高效,但没有重点考虑预算环节,导致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受传统思维的限制,水利事业单位会从中选择一种模式,未将两者的优势有机整合,而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突出预算编制,并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预算执行不到位

预算执行效力决定着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实行效果,如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其在水利事业单位已经逐渐显现出规范性的特点。但目前,仍有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较低,将重心放在事后环节,未适当加大监督控制力度,导致预算执行与原有编制出现明显的偏差,且有的执行人员习惯根据个人判断随意修改预算方案,此时必然会出现管理混乱、执行效率偏低等现象。另外,尽管水利事业单位建立了相对严谨的管理制度,但在岗位责任划分方面仍存在不细致、不明确的问题,未真正地实现职责分离,对预算执行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

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全体人员的参与,也需要对单位所有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预算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对预算执行以及资金使用情况展开综合评估,通过评估反映出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效果。目前,水利事业单位预算考核机制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如下:第一,过于强调最终结果,未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体系,覆盖面过于狭窄,没有对事前、事中环节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实行全面预算的初衷相悖;第二,设置的考核指标过于单一,未结合具体的预算工作内容设置具有针对性、适宜性的指标,无法将实际业绩反映出来,所使用的奖惩手段不合理,难以调动各人员参与预算管理以及预算执行的积极性;第三,对预算考核的监督力度不足,甚至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导致考核结果缺乏科学性与全面性,不能为之后的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四)预算报告利用率低

对水利事业单位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报告可将单位运营管理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2]。但目前,水利事业单位部分预算人员对全面预算的认知不到位,也对预算报告不太重视,在完成预算管理工作之后未能对此进行总结分析以及整合,预算报告利用率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对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主营项目,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能直接转化为最终管理成效,难以将全面预算的优势展现出来[2]。

四、新形势下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新形势下,水利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以及管理现状,采取混合式管理模式,实现分级编制、逐级汇总。首先,可立足于根本,尽可能设立相对独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各个部门管理者统一进行管理,要求部门成员参与到预算编制当中。其次,水利事业单位必须对内外环境展开全方位的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单位经营项目应当完成并可以实现的目标,为提高预算目标的可行性提供切实的保障。最后,遵循由上至下的原则,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对应到各部门、各岗位,下达关键性的项目指标,各部门根据工作内容以及情况完成预算编制报告,再上交至预算管理委员会,由专职的预算人员进行分析,审查平衡,充分协调,经审批之后编制预算方案,确保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相符。此外,水利事业单位需要合理应用多样化的预算编制方法,可根据项目需求以及特性选择适宜的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也可将不同编制方法整合,坚持规范性、全面性的原则,对利润预算、固定资产预算、供应预算等展开预测,顺利完成预算编制工作[3]。

(二)确保预算执行效力

对水利事业单位而言,在新形势下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目前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确保预算执行效力。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重视编制环节与执行环节的有机衔接,将预算明细层层分解之后,逐一落实具体的执行情况,若出现明显的偏差,需要经过严格的流程进行审批,之后再进行调整,避免出现随意更改预算方案的行为,同时从根本上防止资金被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能;第二,定期针对预算执行情况组织汇报与分析会议,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对一些超出预算、无预算的项目,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必要时追究责任、问责到人,这样才能为后续更加高效的预算执行奠定基础。

(三)完善预算考核机制

完善预算考核机制是水利事业单位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前提之一,也是端正相关人员思想态度、提高预算执行效力的重要手段。水利事业单位应当以全面性为核心,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绩效指标明确的考核机制,对预算执行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通过考核评估,发现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再展开重点分析,完成相应的优化调整方案,为下一次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还有,水利事业单位可增设追踪问效机制,以严谨规范的考核指标为主,坚持标准性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灵活调整、理性对待,避免出现一刀切等有失公正的行为。除此以外,水利事业单位还可将考核评估结果与奖惩直接挂钩,创新激励手段,对完成预算目标且预算执行效果最佳的部门给予丰厚奖励,对超出预算且执行效果不佳的部门给予严厉惩罚。

(四)充分利用预算报告

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水利事业单位应当从业财融合的层面出发,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制定完整且真实的预算报告,并充分利用。水利事业单位不同经营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成本管控,全面预算可以说是成本管控的基础,因此水利事业单位可重点分析预算报告中的各项数据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其中最关键的资源消耗点,着重探究诱发因素,基于此选择适宜的成本管控方式,优化调账成本控制方案[4]。

五、结语

如今水利事业单位应当充分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现存问题,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相应的完善对策,不断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确保各个经营项目的顺利开展,从而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水利预算编制考核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