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

2021-11-25 07:56李依群
经营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水利资产监管

李依群

(苏州市常熟市长江河道管理处,江苏 苏州 215500)

一、引言

国家对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投入,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来干涉的,水利事业单位贯彻的会计制度也随着经济改革而变化。为了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水平,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法律条文,要求对管理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规范,同时对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将一一说明。

二、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概念与监管状况

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概念,有相关政策制度详细解释。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服务、出租,手中持有且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不包括12个月)的,存在价值可以达到一定要求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品、机器、机械设备。固定资产是劳动手段,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

固定资产的监管状况复杂多变,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购置和盘点验收固定资产,维护保养时间期限较长的固定资产,妥善处理和转移固定资产。从近年来国家政府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投入来看,资产总数中固定资产的占比逐渐增大,其重要性越来越高。水利事业单位肩负着救灾抢险、防洪防涝等自然灾害救助任务,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人身安全,由此能看出水利事业单位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三、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管理意识匮乏,资产意识不足

国家对水利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水利事业单位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专项拨款,这导致部分水利事业单位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较为消极,忽略了设备不可共用的潜在因素,只顾着挑选样式新、性能佳的设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共同使用频率,设备闲置浪费情况严重。还有一种现象是,事业单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主人翁意识,对单位固定资产没有管理爱护的观念,认为自己上班的时候只要使用好设备就可以了,但是没有主动履行对设备的管护保养义务。管理者虽然想要加强资产管理,但是缺乏健全的奖惩制度,没有对设备管理效果、单位业绩等进行规定,所以管理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约束

调查发现,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如下。一是大部分的水利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小散远的点位,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核算体系,未能定期对所属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算。一旦无法做到定期点验清查,就无法满足账目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的要求,无法准确地反映资产设备的购入、淘汰、处置等情况。二是管理制度机制不健全,管理者对管理工作长期忽视,使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将资产管理责任压紧压实。各部门高度缺乏资产保护责任感,认为设备坏就坏了,并没有什么不良后果,还可以再买新式设备,用着更方便,而且是国家付款,不需要单位掏腰包,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浪费。

(三)资产登记落实不严,监督机制缺失

近年来,水利事业迅猛发展,各种新式设备层出不穷,有些单位只想着形象工程,大量更换老式设备,且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对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进行备案登记,只是简单地由财务部门进行粗略的统计,导致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松懈。设备在投入使用后,一般由财务部门和监管部门共同管理,但由于没有对相关部门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权限以及责任,财务部门只对资产的账务进行统计,却不负责设备的使用及运行状态,监督部门只监管设备的运行使用状态,却对设备的账务不关心。两部门缺乏沟通交流,最终导致固定资产报废处理上报随意,甚至设备维修报废时自行定价。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使管理者对设备的投入、使用、处理情况掌握不清,这都是登记落实不严格造成的。

(四)资产更新换代过快,闲置浪费率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更新换代过于频繁,国家对固定资产的财政拨款数额越来越大,而事业单位依旧按照以往的老旧政策制度进行监管,导致固定资产得不到合理范围内的配置,通常都是按各部门的需求来配置,这样很容易出现超标的现象。举个例子,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对电脑设备的配置、办公室环境的要求、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与之对应的配备的资产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一味购买相同的设备或者统一采购价值最高的设备,就会出现铺张浪费的情况,并且没有满足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的需求,不但导致固定资产得不到合理的分配,还导致一部分固定资产白白浪费。

(五)缺少灵活管理,导致固定资产散失

水利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监控管理中,死板教条,不懂变通,没有对离职及退休的老员工的固定资产如笔记本电脑、随身携带的办公设备以及公用的一些拍照设备及时回收,进行维护保养,导致原本应该长时间发挥作用的固定资产散失,无法交接给下一批新入职员工使用。事业单位不仅损失了一部分资产,而且要花费一定的费用购入新的配置设备。原先的固定资产已经不知所踪,新配置的固定资产即将登记造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杂乱,没有章程,并没有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管。

四、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的改善建议

(一)加大管理力度,增强资产意识

水利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水平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单位的高层领导不重视。当务之急是要提高高层领导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对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倡导单位的全体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从单位的角度出发,爱惜公共资产,提高品德修养。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实行奖惩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人人有责。

(二)健全单位管理制度,有效约束人员

单位健全管理制度是第一要务,要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控,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进行约束,将有关法律法规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各个环节和方面都要包含在内,不能有丝毫遗漏。为了有效约束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负责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定好的规则公事公办,做到该罚则罚,该奖则奖,将维护固定资产的义务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让大家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紧张感。

(三)落实资产登记,完善监督机制

落实固定资产的登记政策,完善固定资产的监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要对员工使用固定资产的时间和次数等详细信息进行登记,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每一项资产的去处都要清晰明了,要进行全时监管,对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维护、存放等所有环节进行监督,逐步形成监督机制,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四)根据现实发展,合理利用资产

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现实需要,要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运用。管理固定资产的人员需要提前和各部门联系好,了解清楚不同级别的部门工作配置的详细信息,购置对各部门来说最合适的固定资产。对重复购买和配置过高的资产,标清具体信息,认真维护保养,可用于出租盈利,将闲置资产的浪费率降到最低。

(五)制定灵活管理机制,避免固定资产散失

在固定资产的管控中实行灵活管理机制,在离职、退休人员和新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多下功夫,完成好资产交接的重任。固定资产丢失和损坏,相应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追究到个人,从而减少固定资产的散失,为单位节省开销,负责人员要严格实施规范。

五、结语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当前分析出来的问题,采取加大监管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合理利用闲置、制定灵活的管理机制等措施,可以为水利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固定资产监管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希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水利事业单位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水利资产监管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基于CMMI的软件组织资产库建设与应用实践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资产
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