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探析

2021-11-25 07:56李菊
经营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管控航空

李菊

(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9)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航空制造企业要想谋求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成本管理是否有效。本文从航空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式、管理层意识、人才素质及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对目前存在的成本核算不准确、科学管理意识薄弱、缺乏高素质人才及信息化不足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并提出优化成本核算方式、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选拔与培训及提升信息化水平等管控对策,为处于改革转型中的航空制造企业探索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

二、航空制造企业成本特点及成本管理必要性

(一)航空制造企业成本特点

第一,技术性能要求严格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航空产品需要在高空低压环境下高速运转,航空制造类企业所需材料为高温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等加工难度大的材料。随着对航空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航空制造类企业产品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制造过程较长、协调问题较复杂、零件加工过程长且易变形,此外辅助工序也较多:有的产品需要热处理改善金属的加工性能,有的产品需要表面处理赋予材料特殊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因此,对工艺、技术、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检验入库、包装出库的精度及质量要求均十分严格,加之环境特点的要求,使航空制造业需要高端工艺、技术人才、先进的加工材料及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导致航空制造业成为技术成本极高的行业之一。

第二,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航空制造业产品从设计、分析、试验、零件加工、装配、检验出库至完成试飞,往往需要经过十几年甚至2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环境和技术的变化可能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设计、分析、试验和加工等工作进度。在这个长研发与生产周期中,航空制造业产品具有的严格的气动外形要求、复杂的内部结构、严苛的材料要求、设计专业要求高、零部件数量多等特点,使其形成了一个管理复杂、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的航空研发与制造体系。因此,这种需要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性能与操作原理等多学科、长周期的研发、试验与生产的航空制造企业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制造类企业。

(二)航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必要性

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和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且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显著上升,现代化军队的建设需要先进的高科技装备体系。而在现代航空制造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成本管理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只有进行合理、科学的成本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为决策层提供参考,提升航空制造企业竞争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航空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成本核算方式陈旧,核算不准确

目前,航空制造企业大多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以单一的工时对间接费用进行分摊。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类企业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逐年增长,而制造费用与生产批次、政策因素等其他变量存在关联,传统单一的工时分摊方式必然会影响产品单价核算的准确性,错误的成本信息传递会导致经营成果的展示错误,从而引发决策失误。因此,要进行有效的成本管控,就必须更新改进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

(二)部分管理层的科学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在国际形势相对紧张的今天,国家政策较为关注航空制造类企业,导致该类企业对成本管理放松警惕。航空制造类企业部分管理者未真正参与成本管理,认为成本管理仅仅是财务核算问题,将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概念混为一谈,没有理解成本管理的真正意义。实际上,成本管理包含成本核算与成本管控,成本管控需要对企业经营活动与结果进行科学的监督和评价,远远超出了成本核算的范畴,这就需要航空制造类企业增强全员的科学成本管理意识。

(三)缺乏成本管理高素质人才

航空制造企业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核算人员大多由现场经管人员兼任,他们并非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仅能完成成本管理流程中的统计任务,而不了解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的知识和原理;成本管理环节的人员由会计核算人员兼任,他们对成本管理全流程缺乏了解,对成本控制风险点认识不清,导致成本管理工作过于粗放,无法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领头羊”,业务与财务之间缺乏默契。目前航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高素质人才极度缺乏,现有人员综合素质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航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人才的需求。

(四)信息化程度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大,大数据等信息化管理手段显得越发重要,而航空制造业近期才关注信息化开发,信息化程度较低,部分工作如原材料等原始单据的收集、成本计算、报表及分析填报仍停留在手工操作。成本数据在事后由人工统计、分析,导致工作效率低,成本核算不准确,无法动态、实时地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总之,航空制造企业目前的信息化程度难以支撑企业的发展。

四、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行业寡头垄断竞争导致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

航空制造业,特别是军用航空制造业,其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体系,整个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等领域均属于寡头垄断竞争。产品定价遵循行业特殊的定价原则,订单自上而下逐一明确,市场无须开拓,仅需产品合规、合格则不愁销路。这导致该类航空制造业成本核算多年来依旧沿用传统的核算方式,核算方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无太大影响。

(二)特殊的企业文化氛围导致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一些航空制造类企业的部分管理层与员工提倡“科研与任务为先,其他为辅”,为了完成科研与任务,有的不计成本,有的盈亏参半,有的只考虑眼前利益,未考虑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身处如此特殊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当财务牵头提出成本管理时,业务却认为“成本管理仅仅是财务成本核算的事”,财务获得业务的支持率较低,全员成本管理意识自然不强。

(三)工作地域偏僻导致成本管理人员素质低

航空制造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原地处偏僻的山区,于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搬迁至城市郊区等位置。工作地域偏僻、工资总额受限等原因导致航空制造类企业招聘人才遇到瓶颈,即使招聘到岗的优秀人才也会流失。如此,导致成本管理人才稀缺,成本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四)信息化启动较晚导致信息化程度不够

前期航空制造企业信息化工作仅用于某单一领域,如采购、财务等统计、计算、储存等功能,未进行系统的谋划与开发,导致部分软件开发结果不尽如人意。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信息化时代真正到来,航空制造企业信息化工作才陆续全面启动。大多数企业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信息化经验不足导致航空制造类企业信息化开发周期长、进度慢,要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优化更新。总之,航空制造企业目前的信息化程度还不足以支撑现代化成本管理。

五、加强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

(一)优化成本核算方式,准确反映成本信息

要根据国家的会计规范化要求,结合航空制造业成本管理特点,建立具有航空制造业特色的成本核算模型。部分成本核算环节要按照实际需求,结合信息化手段选择如作业成本核算等方式,这样不仅能减少手工统计及计算工作量,还能降低错误率,且通过一系列动因详细分析能查询存在成本差异的原因,精确反映成本信息,为决策提供准确支持。

(二)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首先,提高管理层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管理层作为成本管控工作小组的牵头者,负责制定与航空制造企业相符的成本管理战略。其次,细化成本管控全过程,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全流程,如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提升售后服务质量等。再次,建立奖惩机制,通过成本管理手段中最经济、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升全员成本管理积极性。最后,加强成本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宣传,增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三)内外部人才选拔与培训,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素质

优化员工职业通道,通过内、外部人员选拔成本管理专业人才,打造一支航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结合航空制造业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成本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员工科学地学习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还可以将管理理论与方法用于工作实践,在信息化建设中融入相关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素质,从而提高航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四)结合航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特色,提升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

分析航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特色,梳理成本管理全流程,整理成本管控风险点,将企业各个环节的经营活动成本管理要点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进行成本管理软件的开发,通过信息化开发过程的经验积累,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相关制度,以固化航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流程。

六、结语

如今,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内外部竞争加剧,航空制造企业的垄断竞争优势逐步缩小,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提升综合实力,加强成本管理。本文阐述了航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核算方式陈旧、成本管理意识缺乏、管理人员素质低及信息化程度不够等问题,从竞争优势、文化氛围、工作地域及信息化背景等方面分析了成本管理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优化成本核算方式、完善激励机制、人才选拔与培训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对策,旨在为航空制造类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建议和思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管控航空
高校成本核算现状研究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施工现场的信息技术与成本管控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航空漫画
广电总局出台“最严”整顿电视盒子管控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