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燃煤电站汇兑损益探究

2021-11-25 07:56高磊
经营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巴方电价电费

高磊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1)

一、引言

2017年5月“中巴经济走廊”第一家中资燃煤电站发电,中资企业开始在巴基斯坦的火电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到2019年底已有三家中资燃煤电站投入商业运营,这三家电站均为2×660MW 机组,年发电量在90亿千瓦时左右,彻底改善了巴基斯坦电能荒的局面,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因这三家燃煤电站耗煤设计煤种均为进口燃煤,当地煤炭无法满足燃烧,一家电站每年需耗用巴基斯坦国家3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2017年12月,巴基斯坦央行开始通过卢比贬值保持市场竞争力,至2018年12月,卢比贬值5次,从105.50卢比/美元贬值至139.30卢比/美元,贬值率高达24%,2020年更是贬值到160卢比/美元,持续的卢比贬值给中资燃煤电站在巴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除了需消耗更多的现金卢比,造成现金流紧张,更导致了利润水平的降低。

二、“中巴经济走廊”燃煤电站汇兑损益的形成及其原因

(一)汇兑损益的形成

汇兑损益即汇兑差额,是汇率浮动产生的结果,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调整期末账户及换算外币的时候,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中巴经济走廊”燃煤电站商运以后,需要用美元采购进口煤,归还美元贷款,支付离岸运维费,电价是美元计价卢比结算,电费结算严重滞后等都是产生汇兑损益的主要因素,而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特殊的电价机制及电费结算规定。

(二)汇兑损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巴基斯坦电价机制

1.巴基斯坦实行预设电价机制

巴基斯坦预设电价采用“两部制电价”政策,分别为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预设电价是巴基斯坦结合周边国家的电力开发状况,调研国际权威机构的发电数据,并邀请国际专业机构设计的电价制度,为吸引国外投资者来巴投资运行电厂进而降低巴方电价水平。此政策的一个最大原则是成本联动机制,原则上即不让投资者因汇率变动、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动、税收、建设和发电成本增加等导致收益降低。同时,此机制也给予投资者一个合理的投资回报率-股本回报,即项目总投资中的股本投入占比不超过30%的部分,都可以获得27.2%的净资产收益率(ROE)。

容量电价由长期贷款本金及利息、流动资金贷款利息电价、财产保险电价、股本回报电价、固定运维电价等固定成本组成。电量电价由燃料成本电价、石灰石电价、灰渣处理电价、可变运维电价等变动成本组成。

2.结算规定

(1)电价计价分美元计价和卢比计价,卢比结算。“走廊”电力项目电价政策除规定50%固定运维费为卢比计价外,其余电价成本由美元支付,则电价也是美元计价,如美元项目贷款、进口燃煤款,另外股东回报电价也是美元计价,但均卢比结算。卢比结算按每季度初第一天美元汇率卖出价调整当季卢比电价。其他成本为卢比支付的,则电价也是卢比计价,卢比结算。其中,燃料成本按提单日当月平均美元汇率卖出价计算为卢比支付,60%的可变运维电价境外部分按每季度1日美元汇率卖出价调整当季卢比电价。

(2)电费结算周期长达3~7个月。根据“走廊”电站项目的购售电协议约定,巴基斯坦可以拖欠电站满负荷发电票据电费5个月,超过5个月巴方违约,中方可以停止发电。实际经营期间,巴方需要审核电站项目方每月的发电成本,从审核到允许电站开出电费发票周期至少需要一个半月,根据协议开出票据一个月内巴方是不支付利息的。因此从财务角度上讲,巴方拖欠电费最长可达7个月,电费绝对值最高可达4.5亿美元。2017年投产第一个“走廊”项目电站后,巴方拖欠电费均在3个月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巴方拖欠“走廊”电站项目电费均超过6个月,受电站运行负荷影响,距离巴方违约还有一段距离。这严重滞后的电费结算巴方只承诺支付超期的利息,但由此造成的电站项目巨额汇兑损失则拒绝承担。

虽然巴基斯坦电价模型在每季度初采用最新的汇率进行修正,相对减少了电站的汇兑损失,但这期间产生的汇兑损失不进行补偿,加上巴基斯坦电费结算严重滞后,这是目前“中巴经济走廊”燃煤电站项目汇兑损益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中巴经济走廊”机组电站项目汇兑损益案例分析

下面以“走廊”里的一个2×660MW 机组电站项目为例,简要介绍该项目的汇兑损益情况。

(一)美元流动资金借款

因巴基斯坦电费账期长达3~6个月的时间,欠费绝对额可达4亿美元,维持正常的企业营运所需的资金只能从金融机构融资借款,该项目一直维持了2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借款规模。2017年10月借入第一笔借款,汇率为105.15卢比/美元,该笔借款在2018年9月到期后,归还借款时产生了现金汇兑损失38.3亿卢比,折合3080万美元。10月续借2亿美金,2018年12月31日,计提汇兑损失26.57亿卢比,折合1912万美元。

(二)长期贷款面临的汇兑损失

该项目长期借款总额为14亿多美元,为建设期项目融资贷款。2018年根据还本付息日购汇汇率与电费给付汇率计算,产生现金汇兑损失约1380万美元。2018年12月31日,长期贷款余额13亿多美元,根据记账汇率计算,计提长期贷款汇兑损失约385亿卢比,折合2.8亿美元。但根据巴基斯坦会计准则,长期贷款的汇兑损益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不计入当期利润,不影响投资者分红。预设电价规定,投资确认完成以后,偿债本息电价的汇率将按季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投资者的还本能力。理论上是可以弥补这个汇兑差额的,但因巴基斯坦电费拖欠周期长达3~6个月,这个时间差的汇兑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三)燃料电价与燃料成本汇率损失

因该项目燃料采购主要采用开立信用证美元结算,从冻结保证金至银行到单结汇付款需要40~60天的时间,而购电方批复的汇率为煤矿发运提单日当月平均汇率,所以电价批复与实际购汇付款有两个月的时间差,根据2018年每船次燃料电价批复与实际购汇支付情况统计,燃料结算汇兑损失达1400万美元。

(四)会计年报表内汇兑损失

因会计准则要求,调整期末有关账户,外币负债期末汇率与期初汇率的差额部分计提汇兑损失,这部分属于尚未发生的汇兑损失。该燃煤电站2018年底货币性资产为73500亿卢比,年初美元汇率111.61,年底为138.96,项目汇兑损失约8523万美元,其中应收账款即应收电费部分的汇兑损失达7234万美元。

四、“中巴经济走廊”燃煤电站减少汇兑损失的对策

针对严峻的汇兑风险,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是必要的。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利率、汇率的风险,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是所有走出去的企业面对的当然选择。但是,在巴基斯坦市场经济不发达,外汇严重匮乏,外汇市场严格管控的情况下,美元远期交易、掉期、期权等外汇避险工具均不具有可行性。所以,电站项目采取减少汇兑损失的主要办法还是从巴基斯坦的电价体制入手,从电费结算、煤炭采购等实际业务入手。

(一)加快电费结算,缩短电费结算周期

电费结算是“走廊”中资电站项目永远的痛,当初签订购售电协议时,中方对巴基斯坦电力三角债了解不深、不透,对巴方提出的5个月满负荷发电票据电费这个条款重视不够,导致电站前期资金准备不足,进入经营期后面临严峻的资金断流风险,至少3个月的财务账期,每个电站经营所需资金至少需要2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借款才能维持。所以,加快电费结算,缩短结算周期,减少应收账款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是电站项目的共同追求。每个电站项目都应拿出所有看家本事与巴基斯坦有关部门周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共同维护“中巴经济走廊”是大局,维持项目运转是基础,中巴友谊是根基,项目正常运转是延伸。尽管现在各项目的电费拖欠均在3亿美元以上,但巴方做到了自己不违约,也没有出现电站项目因资金紧张不能运转的情况,在关键时刻巴方总能及时给项目支付一笔电费度过时艰,但对汇兑损失补偿的申请一直置之不理。

(二)加快资金结汇结算,减少资金沉淀

为降低汇兑损失,加快在巴基斯坦央行允许范围内的资金结汇出境进度,对项目贷款的还本付息、偿债准备金、离岸运维费资金及时向巴基斯坦央行进行备案,并跟踪协调批复进度,减少持有卢比现金的时间。

同时协调供煤方,改善信用证结算方式,缩短信用证保证金冻结期,建立供煤方、信用证结算相关银行、电站项目方等相关方的联络机制,加快督促燃料结算票据流转,努力推动信用证保证金释放工作,使信用证保证金冻结期由原来的45~60天,下降至25~35天,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因冻结期较长带来的汇兑风险。最好能与供煤方建立长期供货信用机制,协调供煤方采取煤款到岸即付的商业汇款机制,摒弃国际贸易信用证结算方式,为电站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

(三)优化相关合同币种结构,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除煤炭因需到第三国采购必须用美元结算外,电站项目应尽量把离岸运维费、运维所需离岸物资采购等在中国境内发生的费用实现人民币结算,根据中巴两国政府有关协议,两国支持“走廊”项目有关合同费用采用人民币结算。针对流动资金借款,电站也应该尽力实现属地融资,争取卢比贷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降低汇兑损失。

五、结语

“中巴经济走廊”电站项目确实给当地带来了丰富的电能,为基础工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但因受整个国家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电站项目减少汇兑损失这方面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巴方电价电费
基于ε-SVR模型的日电费回收预测
印度“状告”巴基斯坦
电费核算在电费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供电企业电费复核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研究
1/8澳大利亚人付不起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