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11-25 07:56邓飞燕
经营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民营企业财务

邓飞燕

(四川柒德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引言

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各类经济组织的出现,形成了现代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民营企业只是市场浪潮的一部分。从民营企业内部发展来看,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先进科技的影响,原本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被淘汰,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经营内容的拓展,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从传统的会计核算向现代信息管理发展,这不仅是民营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现代经济市场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即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基本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依托,实现会计电算化,根据基础数据实现企业业务的分析、控制、决策等的数字管理模式。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而言,这种模式已成为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完善自身管理的重要手段。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财务管理信息化有效地将财务管理与现代信息融合,利用先进技术对企业财务进行预测,在完成数据传递工作的同时,也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进一步提高了民营企业财务决策的真实性,推动民营企业发展。

三、民营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提高民营企业工作效率

传统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不仅工作量大,对企业发展的帮助意义也不大。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财务软件实现线上数据整合,给出科学建议,部分枯燥刻板的业务处理流程,财务软件可以自动生成,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改变了传统财务手工记账的形式,“解放”了财务人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而不是简单的财务处理,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能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

(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财务管理信息化拉近了企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距离,使其跟上了现代市场发展的脚步,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贯穿企业财务、业务的始终,加快了企业信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传递速度,使企业实时经营状况一目了然,便于企业内部进行信息收集整合,做到快市场其他企业一步,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三)有助于企业领导者科学决策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科学分析和整合,进而判断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进行是否合理,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财务监控,了解实际业务开展时的资金耗用情况,为企业领导者提供详细资料,便于企业领导者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指导企业更好地发展[1]。

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一是全面预算管理法,根据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及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进行相应的预算编制,合理控制各部门的资金支出,达到财务管理的目的;二是有效组合投资法,将企业资金通过各种投资形式“占用”,构成企业自身的投资模式,不管企业在经营中是否会遇到相应的财务风险,这样的投资组合方式都能够帮助企业全面应对来自市场的风险,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三是积极筹资法,在经营中资金链断裂导致的财务风险比比皆是,企业通过积极筹资,拓展企业资金来源,缓解企业财务窘况,保证资金运转,实现企业管理。

(二)缺少财务管理信息化认知

虽然财务管理信息化出现较晚,但是真正不能应用到企业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第一,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更注重经济利润,对于企业内部结构构建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财务管理信息化始终停留在初步准备阶段;第二,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错误地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加网线,将手工记账变成计算机记账,但这根本就不是信息化的目的,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内涵,限制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部门沟通不及时

部门专注自身发展、各自为政已是企业经营的常态,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相互配合,获取综合的财务信息,但民营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一是由于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很多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仅限于财务部门,而其他部门涉及较少,导致进行资金分配的时候,时常因为不清楚彼此的具体开支,而有损资金分配的科学性;二是各部门间进行了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没有使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导致各项数据传递时出现差错,影响人员的判断,有的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核算[2]。

(四)专业人才稀缺

首先,受传统会计思维的影响,手工记账模式根深蒂固,财务人员不能很快地转换方式。其次,会计转型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即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这也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之一,但是很多具备专业会计知识的财务人员缺少企业管理的经验,而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管理权的人又缺少核算的知识。企业缺少综合性的复合人才,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

五、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一)引进ERP 系统,实现数据标准化

数据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产物,数据背后的意义,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需,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做到数据的标准化,能够更加规范地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应引进ERP 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该系统已经被各企业接纳。ERP 系统通过对系统内部的资源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实现企业资源优化分配,拓宽财务管理的渠道,从传统的方式中解放出来,拥抱现代信息技术。ERP 系统能够实现企业财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自动化以及动态化,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效率[3]。

(二)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化概念认识

民营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关系到整个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因此必须强化企业领导层的概念认识,使其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在现代市场的重要性。其一,做好企业领导的学习工作,由上及下全面覆盖,形成企业全员财务信息化管理观念;其二,将财务管理信息化渗透到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其三,通过会议召开、文件下发等形式,以部门为个体,强化部门意识,结合部门自身实际发展,展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职员责任意识,使之认识到自身是企业建设发展的一部分,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三)建设信息内网,提高沟通效率

企业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也是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企业需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自身发展,建设相应的信息沟通平台,通过信息内网的建设,全面收集企业的信息,便于工作人员查阅,或选择现有合适的办公软件,如钉钉、Office 等,但注意必须选择同种规格的办公软件,以免数据交接时出现差错。另外,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应将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内容细化,变成各部门具体的工作任务,做好部门财务预算,使资金能够实现集中统筹规划,部门之间资金的使用能够实现相互补充,通过自身的信息平台实现资金明细的公开,便于企业领导查阅,同时提升人员与财务管理的紧密性[4]。

(四)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复合人才

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既懂财务处理、又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现代民营企业急需的人才。第一,企业需拓宽社会招聘的渠道,提高财务人员应聘的标准,从外界引进综合性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第二,针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人员,做好培训工作,使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引导财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实现财务会计的转型,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六、结语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现代经济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只有积极迎合时代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实力,适应外部市场环境。民营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民营企业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