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术文化史的一本“总账”
——《江苏艺文志》评介

2021-11-25 10:25孟彦弘
江苏地方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旧版著录书目

◎孟彦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875)

地方志中,多有艺文志;晚清、民国,随着图书、目录学的发展,以及地方意识的强化,为充分反映本地学术文化发展的面貌,不少学者已力图摆脱方志,编纂独立的本地学者著述目录和有关本地历史的图书目录,如李小缘《云南书目》、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书目》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山东人著述目录》《安徽文献书目》的编撰。改革开放以后,出版了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如《两浙著述考》《皖人书录》等;同时,随着全国普查古籍、编纂善本书目,各地开始组织编纂、出版本地的文献书目,如《山东文献书目》《山西文献总目提要》《中州文献总录》等。作为文化大省和经济大省的江苏,是较早着手进行这一工作的。1987年即开始组织编纂、并于1994—1996 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江苏艺文志》。该书面世二十年后,2014 年又着手增订,2019年凤凰出版社推出了该书含作者索引共计13卷28册的增订版。

《江苏艺文志》是以该省内的行政区划为单元进行编撰,即“以每一省辖市及其属县为一卷”,通俗地说,就是以设区市为单位,进行分卷编撰。此次增订,又根据现行省内的行政划区,调整了分卷,原扬州卷中分出泰州卷、淮阴卷改称淮安卷并分出宿迁卷,形成目前苏州卷9册、无锡卷4 册、南京卷3册,镇江卷、常州卷、扬州卷各2 册,泰州卷、南通卷、淮安卷各1册,盐城卷与宿迁卷、徐州卷与连云港卷各合1册的样貌。以地为单元编撰,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各地的文化学术发展的情况。1948年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完成后,夏鼐即撰文加以分析,其中即有出生地一项,江、浙二省占了42%。以《江苏艺文志》的篇幅而论,苏州一地即有9册,占了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再加上无锡、南京、常州、泰州,则占三分之二。这是以书为径的分类编撰所不易显现的。

每卷之内,“以年系人,以人系书”,即以生年为序(生年不详或生活年代不详,则据其活动年份或相关文献,排在大致相应的位置)。著录的原则,“一是求全。凡本省籍人士著、编、注、评、校勘、增补、翻译,以及重要的校刻之书,不论存佚,均加收录”。“二是求实。材料务必信而有征”。

此次增订,包括“订”和“补”两部分。“订”,是改正以前的错误;“补”,是增补内容,主要包括增补作家、小传、著作、版本等,一些著作还增补了简要的提要。旧版在每书下都注明了存、佚、未详,以方便读者对书的流传的了解。增订版不再标“存”,而是具体著录了现存书的馆藏;著录为“私藏”者,也是编纂者曾目验、确实存世的。这样著录的准确性,就远比依据如售书目录等来推测其仍然存世要确切得多。同时,著录的下限,也由旧版的1911年延展至1949年9月30 日之前去世的苏籍作者。

各省艺文志或文献书目,在著录上,有的只收存世的著作,如《山东文献书目》;有的则是存、佚并收,如本书。存、佚并收,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本地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面貌。本书对已佚书的勾稽,花了较大功夫。除正史艺文志、各种目录书以及方志艺文志等较为集中的材料之外,还旁搜笔记、序跋、传记资料等,大大扩充了收集范围。这就为学者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线索,为量化统计等分析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对旧志著录的错讹如同姓名人物及著述的辨析,为我们利用旧志提供了方便。如张羽,明代即有数人;《静居集》《静庵集》为洪武时苏州张羽;《东田遗稿》为弘治九年进士泰兴人张羽。另外,“以人系书”的体例,客观上也要求编撰者对作者生平要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一些“小人物”的生平,材料甚少。因某条笔记或某篇序跋提及该人曾有过某书或某集,该人即需加以著录,并排列到大致相应的位置。这就需要编撰者花许多功夫,进行勾稽排比。但勾稽出的这样的“小人物”数量越多,对我们了解某个时期的学术文化面貌就越有用。本书所收明清,特别是晚清、民国的学人及其著作,为学术界提供了大量的资料线索,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说,越是研究晚近的历史,本书的用处就越大。

全书按分卷编册,没有总的册次序号。南京卷一收录了旧版的赵国璋《江苏艺文志·前言》、此次增订版的《说明》以及全书的《凡例》。每卷卷首有该卷的《引言》,对本卷的编撰情况作了简要的说明;其中苏州卷《引言》最为详尽,指出了本卷在前贤、旧志基础上的推进,如作者乡里籍贯的考证、同姓名人物及其著作的辨析、生卒年的考订、著录版本的考证,以及对旧志缺漏、讹误的订补等。这些工作,其他各卷也一定是照此进行的。南京卷末,附有全书的“主要参考文献”(标为“一般部分”);各卷卷末,又有该卷的“主要参考文献”。

赵国璋先生在旧版《前言》中说,为达到“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目的,全书完成后拟编《书名分类索引》。增订版有作者索引,倘将来能继续完成书名分类目录(可仅作传世书目)的编制工作(即使不作索引),则更佳;同时亦可将全书编纂说明、凡例等集中置于此册。版本著录,同一系的版本,可以合并为一条,而不必分立成多条。如郑若庸《类隽》,“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的都是同一个底本,即万历六年汪珙刻本;这两个影印本,接续在原刻本条下,称此二丛书据此影印即可,不必再单独分出两条。有些集子,“四库全书”本列为一条,又将其从“四库”中抽出,以诸如“四库唐人文集丛刊”“四库明人文集丛刊”等名义印制者,又另作一条;其实,这就是同一个版本。有些版本著录得颇嫌繁杂,如权德舆的集子。这类情况,或许可以适当合并,不仅节省篇幅,更有利于读者了解版本的流传和系统。著者小传,特别是一些“小人物”,也可以略示其撰述依据。人名、书名等专名,文字规范可略放宽,如《卷盦书跋》的“盦”就不必规范为“庵”等。

此次增订,虽然将下限延至1949年9月30 日,许多民国时期的作者及论著得以收入。但诚如《苏州卷(增订本)·后记》所言,像曹元弼,虽然逝世于1953年,但其主要著述均完成于清末、民国;“清末民国间苏州籍人士占据主要地位的‘南社’及‘鸳鸯蝴蝶派’的不少成员因卒于上述的时间下限后,也不得不忍痛割爱。清末民国时期不少公共机构编纂的图书,也因体例所限无法收入”。这恐怕也是各卷普遍存在的情况吧。希望能以“补编”的形式,将这些著作编入(可界定为编纂或出版于1949年10 月1日以前),以完整呈现江苏的文化风貌。于避疫中翻阅目录,随时可以拿起,随时可以放下,却可增广闻见,实在是一个消磨时间最好的方法。

猜你喜欢
旧版著录书目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航空材料学报》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遗失声明
录附:《石渠宝笈》著录的圆明园旧藏书画目录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