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整体观的建筑设计方法解析

2021-11-25 21:25孙佳孙祎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整体观建筑设计人文

孙佳 孙祎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建筑行业而言,虽然当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民的各种需求,但在国外文化理念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大环境下,开展建筑设计需要具备环境整体观的理念,这要求设计人员对设计内容进行不断创新,使用更加先进的设计技术,根据创新性的设计思路来开展建筑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将建筑设计推上新的发展高峰。

1.环境整体观概述

明确环境整体观是利用其开展建筑设计的必要前提,所谓环境整体观指的就是令建筑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形成一个整体,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条件下使建筑行业和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发展。这一观念的提出反映了当前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而作为消耗资源最多的建筑行业,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设计入手,通过环境整体观来实现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1]。另外,建筑设计是对空间环境的规划,而空间环境也要和外部的自然环境保持和谐统一,这样无论是建筑的内部还是外部,都可令自然和谐整体等得到充分体现。

2.环境整体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建筑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空间,其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实用性需求,同时优秀的建筑设计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甚至还会提升整个建筑的观赏性。作为现代建筑行业的设计人员,应具备发展性的眼光,将建筑设计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而现代社会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因此开展建筑设计就需要尊重自然环境,更要做到和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由此便体现了环境整体观的建筑设计重要性。但这一点在当前的建筑设计当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大多数设计人员只是一味地追求实用性设计,并没有做好环境设计,这也是导致建筑水平一直难以得到真正提升的根本原因[2]。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环境整体观要更加先进、更加合理,其可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基础观念,设计人员应对此提高重视,进而将环境整体观充分体现在建筑设计当中。

3.环境整体观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3.1 改变了传统的审美观念

建筑为人们提供了工作、休息、学习的空间,同时,也隔离了人和自然环境,但人类需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因此,建筑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在人类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时期,改造自然的能力还比较弱,崇拜自然甚至畏惧自然的心态占据主流,构建生存空间所使用的大多数材料都是源于自然,而此时的建筑也以实用为基础,在审美观念上的表现并不是特别明显。其后,当人类生产力得到提升,改造自然的能力随之增强,对自然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深入应用自然资源。而建筑的功能不只是为人们提供生存空间,更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所以,此时人们已经开始通过建筑获得审美满足感。最后,在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力已经非常高,其改造自然的能力相较于过去有了质的变化,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也更强。但随着不断利用各种资源,人们和环境之间逐渐发生了冲突,虽然也需要通过建筑来获取生存空间并满足审美需求,但此时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受这种理念影响,人们在开展建筑设计时更加尊重自然,也会有意识地去保护自然,并从整体角度入手,令建筑和环境之间保持和谐共存,由此也就逐渐形成了当前环境整体观的建筑设计。

3.2 改变了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可直接受设计规范的影响,在环境整体观的背景下,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更加规范的方式开展工作,并且以社会责任感为基础,将建筑和自然环境联系到一起,思考当前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的各种缺陷,借此改变现存的各项问题,进而令传统设计规范发生变化,为建筑设计和环境的和谐共处打下良好基础[3]。

3.3 改变了道德因素

受环境整体观的影响,形式以及功能已经不再是开展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对生态平衡、自然资源道德等因素的重视显著提升。因此,要将这些内容充分考虑在内,而且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充分将技术、人文、自然、道德等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呈现出一个和环境整体观更加贴合的作品。这一点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有着充分体现,我国古代建筑充分融合了礼仪、道德观念、道德约束等内容,这些内容被融入了设计当中,而现代建筑设计虽然不能完全应用古代道德观念,但其中的一些规范内容值得借鉴,比如天人合一等就和环境整体观在某些理念上十分接近,因此环境整体观令道德因素发生了改变。

3.4 人文特色获得了更高的重视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不同的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可以成为建筑设计元素。而在环境整体观当中,提倡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以地域文化为本,其中的地域文化指的就是各地不同的人文风情,开展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这些人文风情充分融合,这样建筑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空间的需求,同时更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可以拉近和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对其更加认可。

4.环境整体观下的建筑设计方法

4.1 以人文环境为基础开展建筑设计

(1)要充分结合地域文化。不同地区有着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其中有些地域文化较为古老,在开展建筑设计过程中虽然要体现环境整体观,并应用这些地域文化,但并不是一味地照搬,而是可以充分吸收这些地域文化的精华,继承这种文化传统,将建筑设计和地域文化有机联系在一起。(2)对建筑的人文美和本质美进行充分考虑。环境整体观下的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因此要从人文美的角度入手设计。人文美指的是站在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事物,始终以人的标准和尺度为基础开展建筑设计,要以人的思维为基础、充分尊重人的需求、把握设计细节,拉近人和建筑之间的距离[4]。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需求获得了极大满足,但异化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导致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干涸。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开展建筑设计时可以以人的需求为基础,在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人文因素,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并将人的评价作为改变设计的关键参考,这样人文美和本质美得到了充分体现,环境整体观也就得到了真正落实。

4.2 以技术环境为基础开展建筑设计

工艺、主体、客体等是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每一个要素有其特定的构成因子,任何一个因子都会影响最终的设计结果。工艺也就是技术要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大,其变化也最多,而在其中还有材料、结构、施工等不同的技术类别,每一个技术类别有着特定的使用环境,可以从特定环境的角度入手对各个技术类别进行应用,这也是体现环境整体观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为了使室内的通风性更好,可以通过设计改变室内和室外的压差,然后在压差影响下带动室外和室内的空气流动,又或者可以使用天然材料,以提升建筑物的自然气息。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技术环境基础上开展建筑设计并不是一味地对技术水平进行提升,而是要合理利用技术环境,根据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技术,这样环境整体观才能得到更加科学的体现。

4.3 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开展建筑设计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都来自于自然环境,同时,人类心理活动也会受自然环境影响,比如当人处于阴沉的天气环境时,其内心也会变得较为忧郁,当处于晴朗的天空下时,其心情会更加愉悦[5]。同理,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开展建筑设计,指的就是要将自然原则作为前提,合理利用各种天然材料,让建筑物能够体现出自然界的气息,并实现天然材料应用范围的拓展。以日本的传统建筑为例,日本传统建筑物对水、石头、植物等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可通过各种资源材料营造出特定的情境,比如在设计枯山水庭园时使用了大量的山石和白砂,用来表现海洋、云雾、大山等自然景观,或者将白沙和石头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寂静的山水空间,这不仅增强了建筑的艺术气息,而且山石、白沙这种简单材料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明显拓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整体观的背景下开展建筑设计,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实现自然和建筑的和谐发展。这一点在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十分重要,因此设计人员要深度认识环境整体观,并真正将其落实到建筑设计当中,这样才能达到增强设计效果和提升设计水平的目的,并最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整体观建筑设计人文
田野调查和学术整体观
人文绍兴
建筑设计的困惑
推进零售业务标准化转型需要整体观
人文社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基于“整体观”的“韦达定理”教学与思考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