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

2021-11-25 22:50连佳妮
现代交际 2021年8期
关键词:责任感培育责任

连佳妮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0)

习近平总书记于十九大报告中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发展呼吁作为建设新时代的生力军——新时代青年。如何培育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成为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吸取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责任的相关思想、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青年责任的阐述、继承历代共产党领导人的相关思想,再加上自身的成长奋斗经历,形成了关于新时代青年责任的系统论述,以此指导多方主体协同培育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并且要激发新时代青年自身的责任感,使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知情意行方面不断增强和养成责任感,做合格的建设新时代的优秀生力军。

一、关于新时代青年责任的重要论述

(一)青年责任以树立理想为基础

新时代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对时代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理想,从国家方面来说,新时代青年要立志为实现中国梦和建设新时代而努力奋斗;从个人层面来说,新时代青年有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督促自己成长成才,立志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了明确理想为基础,青年才有目标、才有责任来加快理想的实现。

(二)青年责任以练就本领来实现

要培育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是前提,练就过硬的本领是手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青年在实践中成长、在基层成才。他强调:“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2]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将口号变成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将责任感予以践行。这就要求新时代青年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扎实理论基础,从而为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新时代青年不仅是知识金字塔中的佼佼者,还要是行动的巨人。只有做有真正本领的新时代青年,才能让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得以实现。

(三)青年责任以增强意志为支撑

新时代青年要养成责任感,坚定的意志也很重要。新时代青年可以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坚定自己要养成责任感的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尚道德的部分内容与培养青年的责任感息息相关,青年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坚定意志,立志为责任感的养成不懈奋斗,不达目的不罢休。

二、新时代青年责任感的培育路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在担负时代使命中成长是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的系统论述来优化培育新时代青年责任感的路径,新时代青年责任感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要从多主体协同培育不断养成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学校无疑是最重要的主体,学校教育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创新教育方式来增强青年责任教育的有效性。家庭、社会等主体也应参与进来,关注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重视培育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

(一)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新时代青年学生自身责任意识还不是很高,可塑性还比较强,而学校作为新时代青年日常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作为实施教育的重要基地,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传授者,均在新时代青年责任感培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培育具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就必须发挥学校教育在青年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推动青年责任感的养成。

1.丰富新时代青年责任感教育内容

新时代青年责任感包括家庭责任感、学校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生命责任感、政治责任感、网络责任感六方面。学校教师应该及时更新知识库,教授新时代青年最全面的责任感的内容,使新时代青年成为全面地、彻底地具有责任感的人。

教导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青年通过做家务等培育家庭责任感;教导青年通过自己所获取的成就增强学校责任感;教导青年为建设和谐社会等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来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导青年无论遇到多大挫折不应放弃且有责任保护自己,增强生命责任感;教导青年有责任树立政治意识培育政治责任感;教导青年遵守网络规则,捍卫健康的网络环境,培养其网络责任感。

2.创新新时代青年责任感教育方式

教师要基于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专题教育和重抓实践教育,通过双向发力创新新时代青年责任感教育。

一方面,教师要开展关于青年责任的专题教育,打好青年责任教育的理论基础。教师要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的相关论述并打造专题式金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方式来培育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此外,也可以利用榜样激励法、实践教育法、虚拟教学法等新方式创新培育青年责任感。

另一方面,教师要开展关于青年责任的实践教育,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青年责任的案例讨论活动、开展助人志愿活动等,重视实践教育,增加实践活动的比例,重视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并配套学分和实际的奖惩机制,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充分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好互动,使青年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强化青年的责任感,使青年的责任感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拓宽新时代青年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1)教师需提高自身的责任感

教师需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推动课程改革,将国家和青年自身充分融合,让青年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青年一代努力奋斗。

首先,教师需以身作则,发挥言传与身教的双重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青年学生的自身责任意识还不是很高,可塑性还比较强,这要求教师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给青年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还要与学生共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责任能力。

其次,教师需认真整合课程资源,不断推动课程改革。教育部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一些不用心的、过时的、没有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水课”,打造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金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教师要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这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自己的知识,要围绕青年学生,从青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讲授的内容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认真整合教育资源,让青年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责任行为能力。

(2)培养青年责任感

青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不断培养青年,让青年参与到课堂管理中,从而使青年在实践锻炼中逐步形成自身责任感。

第一,师生要共同维护好课堂秩序。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的前提。首先,师生要共同设置课堂规则,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课堂上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其次,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实行表扬和加分,反之扣分。最后,要注意的是规则一旦形成,每个人都要遵守这个规则,在遵守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

第二,创新课程考核机制。目前各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三七制,考核方式比较固定,导致学生大多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要创新课程考核机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课程实施方案,加大力度实施社会服务考评办法。以各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可以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状况来打分。评价涉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项目、实践中的表现、实践报告和心得体会这四个方面。同时要注意设立监督小组,促使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还应注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环节,保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第三,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目前青年的主体意识开始显现,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生活中。首先,确立班级管理人员。由学生自己选出他们心目中的管理者,实行任期制,到期重新选举或者实行轮流负责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当一次管理者。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其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其次,师生共同设置班级管理规则,并自觉遵守。最后,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成员要集思广益,完成班徽、班级宣传标语的设计,同时班级墙上可粘贴班级合影、班级口号及个人理想目标等,激励青年,为青年责任感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协同家庭、社会等主体,共同发挥作用

培育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发挥主阵地作用,还需要更多主体参与进来,形成联动机制,为更好地培育新时代青年责任感协同发力。作为新时代青年责任感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和作为新时代青年最终要参与的重要场所——社会,二者应该突出各自的教育特色,采取合适的举措落实新时代青年责任感教育。

1.发挥家庭育人基础作用,落实青年责任感培育

家庭作为青年责任感培育的重要场所,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传授者,要重视对青年的责任感教育,改变教育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青年责任感的培育和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更有利于青年在家庭这个重要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地养成责任感。

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责任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成长成才,不应以成绩论成败。家长要更重视孩子的三观培养,尤其是责任感的养成,让孩子理解责任感对于一个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家长要言传身教,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切实践行家庭责任感,将孝顺父母、关爱子女等责任感做到位,为孩子树立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指导青年在实践中锻炼和强化责任感。

2.发挥社会育人重要作用,夯实青年责任感培育

社会是培养新时代青年责任感的重要场所。社会可以拓宽青年参与有关青年责任的社会实践的领域。如利用三下乡和西部志愿者服务等项目让新时代青年深入到实践中去,从而在实践中增强青年的责任感;也可以与社区建立相关联系,让青年利用空闲时间投身社区文化建设,有责任为建设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而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同时为社区的孤寡老人送去温暖,更好地增强青年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也可与红色革命地区和志愿者机构建立联系,让青年多参与有关青年责任的实践活动,不断强化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负责任、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的发展不仅关乎青年个体的成长成才,还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应高度重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教育问题。青年责任感的培养包含着生命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学校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和网络责任感等方面的培育。在培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青年责任感培育的进程,使青年最终成为建设新时代的有责任感的优质后备军。

猜你喜欢
责任感培育责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责任(四)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