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2021-11-25 22:50杨祁瑞
现代交际 2021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翻转课堂

李 童 杨祁瑞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如何使高校思政课深入人心,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成为一项重要教学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如今思政课被忽视的情况十分严重,思政课教学模式需要更新,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上,学生自学是其亮点和特色,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参与感得到加强,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听”改为“主动学”,学生自己找出难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得以解决,学生可以参与整个过程,提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升。此外每个学生具有特殊性,长短板不一,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向教师寻求讲解,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弱点和不足,因材施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了以往统一讲解过程中的缺陷。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起源和内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的设想与实践。[2]由于一些外部因素,有些学生无法到达课堂,他们就创造了一种远程教学方法,即使用影音设备录制,做成附带声音讲解的PPT,上传到网络,为缺席的学生补课。此后,这种学习模式逐渐演变为以学生在家自主看视频听讲解的自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辅导,或者对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起争论。

“翻转课堂”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这种课程管理方式的本质是将传统的课堂模式与网络在线教学结合起来,以网络微课为媒介,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程当中,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育为辅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教师提供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学生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接着师生在课堂上一同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学生先自学网课课程,找到困难点,上课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知识点逐一讲解。此外,每个学生的困惑和疑问有所不同,学生可以积极向教师寻求帮助,互相讨论,把知识点记牢记实。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这一模式的核心,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则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引路者和陪伴者,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陪伴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调查普遍显示,学生认为思政课程枯燥无味,缺乏新意;思政课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目光,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枯燥

高校思政课受课程性质的限制,上课的地点局限于高校课堂,大部分思政课教学依然延续着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且内容单一又陈旧,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讲解,师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大部分的思政课堂依旧是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应付考试,教师没有做到从广大学生关注的重点和疑问出发,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也没有真正理解。对于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大学生来讲,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吸引力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某种事物形成的看法、采取的态度,主要取决于所接受的信息是否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这就意味着,教育者传递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受教育者才能做到自觉主动地去理解和接受。枯燥的直接灌输式讲解法,忽视了思政课堂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内在需要,自然也无法满足其内心需求。

2.学生思想现状消极

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和互联网的发展,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学生还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理想信念容易受到冲击而动摇。部分学生的不配合甚至抵制思政课,具体表现在对思政课的不重视、不积极。上课不认真听讲、低头玩手机、逃课等现象已成为常态。一些大学生出现价值观念模糊、责任意识感差等问题,甚至一些大学生出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产生动摇的心理,这些都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难以开展。

3.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沟通

沟通是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思想和情感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沟通在师生之间尤为重要。有效的沟通才能帮助教师及时知晓学生的想法,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后,可以以此优化课程设置,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进行,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排课少且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仅限于课上教学,学生的疑惑和问题找不到教师解答,这样“零交流”的授课模式,问题只能一直是问题,无法转变成知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由于角色不同,其思想、立场、态度、观点等方面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盲点和盲区缺乏一定的了解,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实时状况;学生也难以得到教师的指导。双方自然也就没有形成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的心理相容模式,学生会对教师教学产生抵触心理,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价值

想要上好思政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需要创新和改革的,“翻转课堂”是利用互联网的教学创新模式,符合信息时代的主题,容易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共鸣。

1.提高学生参与度

思政课教学过程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出勤率不高,很多学生都习惯坐在教室后边,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导致一些教师只能利用强制点名和期末成绩来“威胁”学生上课,以确保出勤率。“翻转课堂”通过两个环节促使学生参与其中:一是课前的视频预习环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开始探索和研究,自己掌控节奏,凸显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二是课堂讨论环节,课堂讨论主要是学生互相交流和沟通,将课堂中的更多时间和精力留给学生,学生可以自建话题、自动分组,相互交换观点,发挥主体作用。这样可以将死板的知识灵活化,有利于学生了解和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率。

2.注重学生差异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一个客观事实:“学生是差异性很强的个体。”[4]每个学生因其自身成长的环境、所受的基础教育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存在一定差异,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统一教学进度与要求,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从这一点来说,“翻转课堂”的视频学习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清楚自身的问题;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点,有针对性地解答,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翻转课堂”保证了学生学习先行,课堂解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消化知识、找出自身疑问和难题的欲望,提高自主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帮助教师解决不同学生的学习困惑,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从现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虽然对思政课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想要真正地实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的公立教育理念里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教师角度

“翻转课堂”得以取得成效,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课前视频的制作。由于“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实行率很低,很多实行这一教学模式的高校思政课课堂所需要的视频需要教师自己制作。“翻转课堂”对课前视频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视频技术的要求。课前视频的制作内容,需要考虑到课前内容设计、学生自学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制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现实情况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师人手短缺,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几乎没有时间和动力去构思和制作课前视频。在课堂引导方面,“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素质水平要求非常高。“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改善了以往思政课死气沉沉的景象,“翻转课堂”灵活性很高,很多内容是随机生成的,是课前准备不了的,需要教师有很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课堂把控能力。现在很多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录取门槛低、要求少,不重视甚至忽视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位的专业性和选拔教师缺乏严谨性,导致高校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这也不利于“翻转课堂”的实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岗位上存在着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对互联网的知识了解和操作能力有限,熟练掌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

“翻转课堂”意味着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视频是缺乏动力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很多教师都一直延续传统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学习惯要从主观上进行改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一位教师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把‘翻转课堂’的流程搞清楚,却可能要花一年的时间,才能从传统教学惯性中走出来,实现真正的‘翻转课堂’”。[5]让他们放弃原有成熟的教学方式,去尝试拟定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本身科目受到重视程度就不够,是否有必要大费周章地进行一场教学创新,是有待衡量的。

2.学生角度

我国部分学生的现状就是缺乏上课主动性,“翻转课堂”把学习的时间大部分分给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要求很高,没有教师讲解时,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外时间利用视频学习。思政课相对枯燥,如果视频缺乏创新性,自觉坚持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毕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脱离教师的监督是难以有效学习的。在课堂的相互讨论中,学生是认真对待并且提出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训练的。

此外,推广“翻转课堂”不仅对学校的设备基础有一定的要求,也要让学生家长对于推行这一模式能够理解和接受。

五、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施价值,对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效果,是有可行性的。“翻转课堂”的实施和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也存在着模式本身的缺点和不足,这也预示着“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想实现真正“翻转”,还需要不断地自我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翻转课堂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思政课“需求侧”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