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及现实意义

2021-11-25 22:50仇甜甜
现代交际 2021年8期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异化

仇甜甜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11)

《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的内容给予了卢卡奇极大的思想启发,通过深层详细的解读,卢卡奇提出了物化概念,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物化观,这一物化思想使其获得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的荣誉。20世纪20年代,《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一经发表便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获得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的美誉。与此同时,书中的物化理论也迅速成为学者热议的话题,“物化”问题从此成为政治、哲学、经济学在内的多学科讨论的核心问题。

一、卢卡奇物化思想的提出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结合新的时代特征,阐述了较为完整的异化理论。卢卡奇机敏地意识到,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社会发展,人们面临的不再是经济与政治领域中由具体劳动对人的异己统治引发的困境与束缚,而是转变为由于技术、意识形态等文化力量的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层面的窘境与困难。由此,卢卡奇结合商品拜物教的内容,创造性地阐发了物化思想与物化意识。

1.物化思想的理论来源

首先,卢卡奇物化思想得以确立的源泉是马克思商品拜物教,受到《资本论》有关商品、需要理论的启发,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得以不断发展。从浅层、表面上看,在私有制为前提的商品经济中,人占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支配着金钱与财富。商品,却像一双表现着物与物关系的普遍、常见却又略显神秘的手,正是这双手的存在,管控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管控、支配同时压迫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却受到商品生产者着魔一般的狂热迷恋与追随。“但实际上,人和对象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已经被颠倒了……金钱支配着人的活动目的,物成为评价人的尺度,人格的特性不是由人来体现,而是由货币来决定。”[1]卢卡奇强调的物化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物化,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商品化了,卢卡奇将此种异化归属于商品型异化,人们迷信与受控于金钱,用尽各种手段追逐物质与财富,人的主体性地位名存实亡,实际上由资本来支配着社会中的一切。

其次,卢卡奇运用的总体性辩证法来源于黑格尔却又区别于黑格尔。黑格尔的总体指的是运用纯思辨的逻辑方法解释的客观唯心立场下的圆,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但卢卡奇能够立足现实,将总体性与研究社会历史相结合,在现实境遇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卢卡奇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就立足于“整体性”思想,他认为“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历史中的确认,从整体的具体统一性去把握变化不拘的社会现实”[2]。卢卡奇并没有停留在商品拜物教,而是意识到具体历史事件要具体把握,要在新的时代特征的大前提下展开新一轮探究。

2.物化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0世纪的最初十年,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初见雏形,这是一个国际政治不稳定、国际形势也较为复杂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也在热火朝天地运动着,因此卢卡奇的世界观也带有深刻的时代记忆。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受到了第二国际发展的重要冲击与影响。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企图从历史层面修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犯的错误在于把社会发展等同于生物进化论,试图用达尔文主义取代历史唯物主义。对此,卢卡奇认为,如果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分析手法运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研究人与社会的内容上来是非常错误的,这毫无疑问会导致整体的切割。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随着分工程度的加深,各项工作之间越来越孤立,人也被不断物化,这时候单纯使用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是无法判断历史发展引发的现实问题的。因此,卢卡奇提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方法是总体性辩证法,应当坚持总体性思维,不应将自然问题孤立化,而是应该归为历史的一部分,并由此展开了物化思想的进一步研究。

除了第二国际带来的影响,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也对卢卡奇的世界观形成造成重要影响。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加上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中机械化程度发展越来越迅速,劳动的分工程度更加细化,工人阶级在这个时候处于一种孤立状态,以致工人阶级想要形成统一明确的阶级意识是一件愈加艰难的事情。随着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不断加深,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愈加迫切。

二、卢卡奇物化思想主要内容

探究物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客观和主观层面展开。卢卡奇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基本现象的描述出发,指出正是由于商品经济具有拜物教性质,认为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3]

1.客观层面的物化

资本主义世界是存在于人本身之外的世界,是一个物质价值超过人的价值的世界,人被简单地由商品和商品关系操纵。虽然人作为生产者,也能相对而言有一定认识世界的自由,却无法摆脱在资本为王的世界环境下对人的控制。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工人只是通过付出自身劳动生产产品的工具,这些产品来源于工人的付出,应该回归人本身,却被资本家占有,进而进入市场,成为可以流通的商品,反而成了跟它的生产者对立的东西。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所指的客观层面的内容是,商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形成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人们可以利用这种客观规律获利,却无法改变这种规律,更无法消除它。

2.主观层面的物化

卢卡奇物化思想之中,主观层面的物化指的是人的生产与生活甚至人的劳动力本身,都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人不再属于自身,这是人被客体化的过程。其中,被物化了的人本身,还包括人的行为活动、人的技能、人的社会关系等,即作为主体的人的客体化。这也就是说,劳动力在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拥有了物的性质,原本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特性转变成了商品。劳动力市场也成了商品市场之中的一个市场,遵循着不同于人自身的、外在的客观规律。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永恒追求的都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以及丰厚利润,这必然会促使生产工具不断发展,科技化成果带来机械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大大加深,社会的分工也在不断细化,人作为人的劳动乐趣渐渐降低,劳动过程被分解为片段式的抽象劳动,成了僵硬的、单纯时间的计量,失去了其创造性质与无限活力。

三、卢卡奇物化思想的局限性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吸收了前人的经验与理论成果的前提下,融会贯通,创造性地提出了物化思想。物化思想囊括了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狄尔泰的整体性思想在内的较多的理论成果,也为此后的思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卢卡奇的物化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立场不够清晰

卢卡奇没有辩证认识物化与异化的不同,只是单纯提出物化的不正确与不道德,对待物化的态度只有坚定的否定与排斥,却没有运用辩证的眼光分析物化现象积极正向的一面。卢卡奇的物化思想过度强调了负面的影响,没有关注到物化带来的正向作用,认识角度不够全面客观。对比马克思对待异化的评判,马克思能够辩证看待异化现象,在承认其具有合理成分的同时,也对异化进行批判,认为异化是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不应过分强调其负面影响,也要看到它为扬弃提供了准备条件。

2.定义存在交叉

卢卡奇对于物化、异化以及对象化的认知过程中有些许偏差,这样的偏差导致他在探寻物化过程时就不够精确。卢卡奇犯了将三者混为一谈的错误,而且对于这三者的界限把握得较为模糊、粗糙,不够清晰明朗,因此卢卡奇在研究物化思想时,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矛盾。卢卡奇不是把异化看作历史概念,而是将异化看作一种永恒存在的、一成不变的现象,这也违背了马克思哲学的历史性原则。从异化生产的本质根源出发,卢卡奇将本质上作为社会异化的一种形式转变成了持续的“人类状况”,没有看到异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只是把异化现象看作根源于人的普遍的状况,将异化人本主义化并卷入了抽象的人本主义旋涡。

3.狭义理解实践

卢卡奇将无产阶级的总体自觉与组织建设结合,却没有加以结合社会实践的内容。第一,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扬弃从无产阶级本身开始是理所应当的,并盼望着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苏醒,从而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从而从商品拜物教的观念中得以解脱。但要想得以解脱,就必须先由无产阶级自身形成对本阶级历史地位与历史角色的总体自觉,这样才能激发出反抗现实的革命性。第二,卢卡奇在组织建设方面认为,“组织问题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介,只有以组织这种具体中介形式的存在,理论才能化作革命的精神武器,才能武装无产阶级,成为物质武器”[4]。而马克思更多地的是诉诸社会生产实践,虽然卢卡奇也涉及实践,但是他仅对实践进行片面的解读,总结为单一的革命实践。除此之外,卢卡奇在对于物化的扬弃上,过于简单地将重点放在阶级意识层面,认为观念的转变可以解决现实的问题,带有唯心主义性质。

四、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现代启示意义

在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明确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仍具有长远性与曲折性的特点,明确新的时代课题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将物化的正向效应体现出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只要商品经济存在,物化就存在[5],若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却依旧受控于物,那么实现共产主义将会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所批判的现代人的生存难题与困境现象,都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并在社会实践层面给予一定启示。

1.生产力进步的前提下规范科技应用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与人的关系是极其紧密的。人们应该在运用科技、积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辩证地去吸纳卢卡奇的物化思想中有关于人本主义的内容,同时要警惕飞速的发展形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密切关注由于技术理性导致的人的主体性与创新性的降低,将社会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两条主线协同并进。同时,应当培养创新意识,用创新引领发展,让物化成为能够促使人们追求更便捷高效的生活的有力工具而不是负担。

2.人与物的相互关系更加和谐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迫切。政府要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劳动力能够再利用,发挥出最大效果。其中有两点需要特殊注意:第一是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条件较为富足的同时,也要警惕对物质的过度依赖,以防产生负面影响;第二是警惕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不应为了金钱做出违反道德甚至违法犯罪行为。人对物的过度依赖不是健康的依赖,也不是健康的社会发展方式,因此,为实现我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就要积极探索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砖添瓦。

3.思想政治建设水平愈加精进

西欧工人运动失败的结局使卢卡奇开始思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问题,并总结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对于无产阶级意识具有渗透性与侵害性特点,是一种极其卑劣却不得不承认其有效的手段。随着工人们在思想上逐步丧失革命性,工人们与资产阶级逐渐“亲密”,进而认为物对人的控制成了一件很好接受的、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带给现代社会的启示就是要将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建设永远摆在首位,并且不断提升思想理论水平与政治素养,只有掌握先进的理论武器,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终生。

五、结语

卢卡奇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人的意识物化进程,并以20世纪初期欧洲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事实作为辅助,得出了无产阶级意识能够在与资本主义物化的对抗中取得胜利的鼓舞人心的结论。同时,卢卡奇的物化思想阐述了物对人的支配功能,但这种支配与操控并不是全然负面的,我们应当辩证看待这种物化现象,同时正确面对人自身的欲望。因此,梳理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相关内容,有助于阐发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启示意义,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卢卡奇物化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身体消费、超现实欲望与内爆都市:《金钱——绝命书》中的物化书写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
从阶级伦理到日常生活伦理
从马克思到卢卡奇:工人阶级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