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智能化审计初探

2021-11-25 07:56王锐
经营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档会计师审计工作

王锐

(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山东 济南 250021)

一、智能化审计概述

“智能化审计”就是将大数据的理念、技术运用于审计工作中,通过将普适性强、成熟度高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整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及审计判断技术等以审计模板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以审计模板为核心的审计软件,审计人员通过点击按钮及输入必要的条件,即可开展审计技术。审计智能化的基础是大数据,核心是人工智能,审计智能化将大大降低时间、地域等因素对审计项目的制约,将颠覆传统的审计组织模式,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引领审计工作新的发展与变革。

二、审计智能化对审计主体和客体的影响

(一)对审计主体产生的影响

1.审计智能化的产生、发展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模式下,合伙人、审计经理在不到现场的情况下,无法远程监控审计项目进展、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等工作。审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让管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注册会计师审计智能化发展急需审计人员开拓创新大数据审计理念。审计智能化要树立三种理念:一是数据优先理念。经济发展的模式创新加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核算模式出现了几何级的提高,SAP 的应用使传统的会计核算、经营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转向高效、复杂的信息系统。二是业财统一理念。在大数据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关注资金的走向、物资的走向、业务的走向,与金税三期中的三流比对有一定的相似方式,从中发现疑点,深挖严查。三是多角度协同分析理念。通过对数据进行全方位和关联分析,整合资源,汇总有用的信息,从根本上实现审计模式的创新。

3.注册会计师审计智能化发展急需审计人员开阔大数据审计视野。审计的全面覆盖要求和构建审计免疫系统需要审计人员对大量的电子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三维立体透视图。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智能化对审计对象客体的影响

1.智能化审计使会计主体界限趋向更加模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提升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速性和广泛性,交易和决策不用当面也能完成。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国际互联网络”。一些特定目的公司(SPV 公司)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将若干家企业组合成网,以自己公司的名义进行商品(包括技术、知识产权和组建特定目的基金)交易。这种交易业务一旦完成,公司即可在数秒内解除协作关系。这些创新交易行为,给会计假设中的会计主体和持续经营带来了直接挑战。

2.智能化使审计范围和审计对象需要拓展。目前大量企业使用SAP 软件,因此智能化条件下财务报表审计涉及整个商业行为,并且这种商业行为是在网络上运转的,其中一部分还是看不到实体的,是虚拟的和真空的,特别是智能化系统高度自动化,审计证据是无纸化运行的,仅以电子形式存在,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和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到这种情况,在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应如何评价其相关控制的有效性,审计的范围要拓展到对整个经营系统交易过程及控制的测试。

与之对应的是审计对象要跳出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扩展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资信实力和交易流程等诸多事项。

三、审计工作中智能化应用的计划安排与具体实施

针对传统审计工作的缺点,探索审计作业智能化工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审计工作带入信息化时代,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结合业内先进经验和自身工作提出如下措施。

(一)审计工作中智能化应用的计划安排

1.明确操作标准及程序,使审计作业智能化、规范化。实现审计工作智能化,明确操作标准及程序,确保智能化工作有序、规范。按照规范的标准及程序进行智能化工作,有利于达到审计作业智能化工作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2.满足审计作业智能化的要求,完善审计作业管理。审计作业智能化工作,是将人工智能引入流程中,运用计算机完成部分烦琐、机械重复的工作,将异常指标和处理嵌入软件中,运用人工智能判断关键指标,在出现异常时提示处理,完善作业管理。

3.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重在实用。审计作业智能化工作要以实用为主,不能流于形式。审计作业智能化的目的是提高审计效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的审计作业智能化工作,要充分考虑充分性和完整性,只有确保在足够多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达到超过非人工智能化审计的效果。

(二)审计工作中智能化应用的实施

审计工作中,智能化应用是在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使各类审计证据以智能化的载体存在,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信息的有机链接。在审计信息智能化体系中,建立的结构体系不能随意变更。因此,在具体实施时,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具体实施的内容完整规范。

(三)风险控制

与传统审计工作资料管理类似,在审计工作智能化过程中,也要增强风险意识,注意防范风险。一般而言,审计工作智能化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智能化工作自身的固有风险;二是智能化档案归档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1.智能化工作固有风险控制。传统审计中,由于存在实体资料的现场交接,因此不存在非正常渠道获取审计资料的问题。但在智能化审计过程中,纸质资料大幅度减少,对方提交的多为各类电子文档,而且有被审计单位存在多个系统运行的情况,审计人员不能因为自己操作熟练而代为提取原始资料,必须坚持让被审计单位提交电子文档,对获取的电子文档实时刻盘固化,厘清审计责任。另外,关键审计证据的取得仍然要有充分的证明能力,不能因为智能化审计就忽视了纸质证据的获取,要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关键审计证据仍要取得纸质证明。

2.智能化档案归档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审计业务智能化过程中,要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特别注意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以防止误操或故意人为造成电子档案丢失的情况。同时,为了便于后期查阅和检索,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删除无用或重复的电子文档,以防止审计电子档案重复或无用造成对查阅者的干扰。为提高电子文档整理工作的效率,审计组一般要指定专人负责,在做好电子档案备份工作的同时,做好电子文档的整理和更新工作,确保审计档案的唯一性、正确性。同时,还要防止本所其他项目组滥用。

四、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方式,也对整个审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智能化,更应该强调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为主导,以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为指导,以提高审计效益为目标,是实施审计信息化工程的基础;能用好大数据的人是具有会计师执业判断能力的人,在不同的趋势变化中找到规律、趋势和关联性,这才是专业服务业。

注册会计师行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绝不是一个抱残守缺而是不断创新顺应历史潮流的行业,也是一个擅于组合各类先进工作方式的行业。在严格按照执业准则开展业务这一前提下,合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在这个大发展时期开展智能化审计工作,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质量,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也能够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下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

猜你喜欢
文档会计师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浅谈Matlab与Word文档的应用接口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有人一声不吭向你扔了个文档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轻松编辑PDF文档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