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中西域音乐风格的体现及艺术价值

2021-11-26 04:38
黄河之声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织体古筝作曲家

李 悦

一、《西部主题畅想曲》的概述

《西部主题畅想曲》是由周望和黄枕宇于2005年,以新疆音乐为主题题材共同创作的一首古筝作品。这部作品以其具有浓郁新疆特色音调和艺术风格成为了现代筝曲的典范,并引领了现代古筝的发展。整部作品的音调取材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并在保留保留传统古筝创作和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多种现代作曲技法和钢琴演奏技法融入其中。整部作品由五段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引子—行板—小快板—散板—快板,各段落的情绪各不相同。作品的整体风格充分的运用了西部维吾尔族的艺术特征,曲调旋律具有强烈的舞蹈性和西部地域风貌的粗旷性,也具有西部人文风情的一些柔婉细腻的性质。①在乐曲的开始部分,作曲家运用了木卡姆音乐中散序的创作技法,通过自由舒缓的节奏行进表现出沙漠的广袤和辽阔。与此同时,作曲家也在主题的发展过程中巧妙地加入了散板,不仅可以使主题的发展更具个性和张力,而且也有助于作品情绪的体现,从而各部分的进行更加流畅。

二、《西部主题畅想曲》的音乐风格分析

(一)独特的定弦

筝乐中调式音乐发挥着“基石”的作用,它也是乐曲思维的基础所在。②在上世纪80年代后,作曲家们不在满足中国传统五声调式在古筝中的运用,开始创新性的探索和挖掘古筝艺术的表现张力,通过技法的创新变化来发展和探寻更为丰富的音响效果。作曲家、创作者们借鉴西方的创作技法,巧妙地运用到我国民乐创作中,使古筝作品的调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古筝作品调式多元化的基础是摆脱传统七种定弦外,而出现的一种独立于传统之外的新型的定弦方式——“人工定弦”。这种定弦是基于创作意图而设计的,往往以某一地区特色音调为基础,创新性的融入自我的艺术理念。在《西部主题畅想曲》这部作品中,可以发现作曲家突破了传统筝曲“五声调式音阶”的排序方式,从新设计和排列了音列的形态和顺序。在乐曲的定弦音阶中,发现这一音阶在每个八度内都不重复,核心音调为小二度,并在b1-bb2的减八度内出现3个小二度和2个增二度。这种独特的定弦方式不仅将西域风情展现出来,而且也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使乐曲在横向的发展进行中更加强劲、更具动力。

(二)乐曲结构

在《西部主题畅想曲》的曲式结构方面,作曲家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变奏曲式与新疆木卡姆音乐相互交替变化的结构特点。整个乐曲是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自由的引子、抒情的慢板、小快板、如歌地、小快板、悠扬地以及尾声。乐曲的引子部分(1-13小节)是一个节奏自由的段落,作曲家借鉴了木卡姆散序的结构形式来引出乐曲的情绪。引子部分是一个三句体的段落,第一乐句1-4小节,以低音声部的A音开始,采用支声式的旋律形态结构进行发展;第二乐句5-7小节是一个以级进为主、跳进为辅的旋律形态,运用主题核心展开的手法。整个第二乐句这种固定音型的八分音符节奏,表现出春天到来,融雪成溪,万物复苏的景象;第三乐句8-13小节是前一乐句的继续展开,其中第9小节中五连音的形态表现出雪水融化涓涓细流的动态。

乐曲抒情的慢板部分(14-53小节)由三个乐段组成,分别为A(18-26小节)、A1(27-36小节)和A2(37-53小节)。音乐的主题以弱起的八分音符开始呈现,先跳进后级进。左手部分是一个长大的以固定节奏音型为衬托的伴奏部分。在主题开始的低音三个小节中,宽广、自由的抒情旋律,表现出乐曲的主题内涵。其中这一部分的主题中,bd1和c音之间的小二度音程、a-bg之间的增二度音程表现出新疆音乐独特的风格韵味。整个第二部分的慢板,节奏和织体相互补充配合,为旋律的行进提供发展的动力,其中18-20小节固定音型的切分织体形式。在小快板部分(54-77小节),作曲家更是充分地运用了木卡姆音乐中舞蹈性节奏因素,其中高低音声部中连续切分节奏的配合将其充分地展现出来。在这一部分中,欢快的舞蹈性节奏与第二个抒情的慢板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乐曲的旋律发展上,左右手声部旋律交织的方式也使乐曲声响效果更为独特。

在如歌的段落部分(78-165小节)中,右手部分的旋律线条自然悠长,八分音符的三连音不仅丰富了音乐的织体,而且使乐曲更具歌唱性。从78小节开始,乐曲的低音声部是固定音型的伴奏形式,节奏单一,高音声部是柱式音程。在92小节处,音乐由双音音程变化为和弦,织体也更为雄厚,段落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小快板部分(166-192小节)段落结构相对自由,大量运用了休止符,并借鉴了钢琴的演奏技巧。旋律的发展以主题核心音调为基础,运用音头休止的手法,并在左手的伴奏部分进行及时的补充。作为乐曲中最后的一个快板部分,左右手的织体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乐句间的过渡自然、细腻,并在力度和速度的处理上与乐曲开始部分相比更为平和。

悠扬地部分(193-218小节)中,可以划分为两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两个自由抒发的乐句,左手运用固定的伴奏型;第二个段落则相对紧凑,并也能用大量三连音来发展旋律,具有鲜明地舞蹈型特征,旋律的主题仍是核心音调的变化发展。在乐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是一个尾声(219-224小节)的段落,共6个小节,第一乐句为219-220小节,旋律在高音区的g音上逐渐减弱,表现出空旷嘹亮的特征。

(三)旋律形态

在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中,作曲家根据乐曲各段落情绪的不同,巧妙地设计了两种不同形态的旋律形态。例如在抒情和如歌的乐段中,旋律富有装饰性,细腻入微,呈现出锯齿形的特点,多以四五度内的级进和跳进为主,而在快板部分的段落中,旋律采用大的音程跳进,呈现出较强的律动性。旋律在横向的进行中,作曲家将线性的思维运用其中,突出新疆音乐的核心音程——小二度、增二度。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作曲家运用S型旋法思维的特性,巧妙地将级进的旋律发展方式融合到乐曲的创作中,使乐曲呈现出一种畅想性的特征。与此同时,左手声部的旋律织体巧妙地综合了新疆木卡姆音乐的形态特征,分别是支声性织体、主调型为基础的织体旋法以及复调性的织体旋法。在主调型为基础的织体旋法中,作曲家通过持续音、固定音型的手法配合主题旋律,丰富和充实主题内容;在复调型为基础的织体旋法中,作曲家将两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声部结合形成多声部的旋律形态,并运用模仿的手法。

(四)节奏及节拍

在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中,作曲家大量地运用了特色的节奏和节拍。乐曲以4/4拍为主,在乐曲的中间段落运用3/4,节拍的交替构成变换拍子,从而达到表现出乐曲律动多变和情绪复杂的效果。在这部作品中最为典型的节奏是切分音、三连音、附点节奏和二连音,以及片段开始中的弱起强奏。例如,乐曲第二个抒情的慢板部分音乐的主题开始处,以弱起的八分音符开始;在第四个如歌的段落部分中,右手八分音符的三连音旋律形态使乐曲更具歌唱性。整首作品中三连音节奏型的运用贯穿全曲,其中在乐曲如歌的散板部分中三连音的重复进行长达14个小节,这种大篇幅重复相同三连音节奏型的运用使乐曲的更加独特。在这首乐曲中固定音型的节奏类型在乐曲中也被大量地运用。例如,在慢板主题的开始段落中,左右伴奏声部以四个小节为一个单位进行循环往复,并持续到小快板和快板部分。其中在快板段落中固定音型的节奏形式又从单音变化为双音及多音,不仅增加了乐曲声响的厚度,而且为乐曲激烈热闹情绪的出现做了铺垫。

三、《西部主题畅想曲》的演奏技法分析

在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的演奏中,单摇指技法、双摇指技法、快速点指技法、拍击琴弦的特殊演奏技法等被大量地运用。例如,在乐曲的第18小节开始处慢板主题出现,旋律从高音区的f2音开始,连续9个小节运用摇指技法,音乐主题连贯舒展更富生命力。主题旋律中摇指技法从弱拍开始,逐渐渐强,描绘出西域沙漠上驼铃声由远及近的清脆声响,沙漠的美景也逐渐展现出来。在慢板结束部分的51小节处,作曲家运用双指摇的技法,不仅丰富了乐曲的音响色彩,而且也为小快板部分的出现进行铺垫。在71-75小节中,作曲家运用改良后的快速点指技法。在具体的演奏中,演奏者的双手要进行良好地协调配合,通过左右手不断交替快速弹奏的方式完美展现音乐片段中的情感,同时演奏者手腕的幅度也不要过大,避免间断造成音乐流畅性的破坏。

在乐曲的193-194小节中,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手拍击琴弦的特殊演奏手法,通过这种独特的声响效果表现沙漠中沉重的行进步伐。在195-196小节中,作曲家则创新性地运用了快速点指的技法,点指的演奏技法不再局限在一个八度之内,音乐的跳跃性和歌唱性得以加强,更为灵活、新颖。在演奏这一音乐片段时,演奏的速度要加快、每一个音要弹奏清晰,着重突出十六分音符的颗粒性特征。与此同时,钢琴演奏中的“双音”技法也被运用在《西部主题畅想曲》的创作和演奏中。例如,122小节开始处乐曲大量模仿钢琴“双音”的技法,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时相同音的指法要保持不变。

四、《西部主题畅想曲》的艺术价值及启示

(一)乐曲的意境

《西部主题畅想曲》的艺术价值在于作曲家不仅通过娴熟的创作技法将新疆地区的人文景色展现出来,而且充分地体现了当代音乐创作的精神。整首作品的旋律线条婉转悠扬,主题核心材料在不同音区多次重复出现,运用加花变奏的手法进行扩展。同时,乐曲中的旋律也十分强调速度和力度上的对比,并通过节拍的交替变化增强作品的歌唱性和律动性。整部作品以“西部”为主题,通过各种技法的运用以描绘人文环境的形式表现出心境的变化。其中切分音节奏和弱起强休的手法也大幅增添了旋律流畅动感的意境。作品中左右手旋律在高低音区的交替、组合表现出心境的变化和主题的畅想,其中半音音阶的进行也是该乐曲最能体现意境的手法之一。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常常是以单声部的旋律为主,较少运用多声部结合和重复的方式及手法。在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中,作曲家在音乐旋律的构建上着重强调小二度、增二度以及增四减五等不协和音程,并在情绪热闹和激烈的片段中运用节奏对位的形式。这种特性音程在与复调型织体结合的方式,在演奏者技术的配合下展现出乐曲独特的个性和艺术意境。

(二)对现代筝曲创作的思考

音乐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是时代精神和思想艺术实践结合的形式。通过对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创新了古筝的表现手法,也开拓了古筝这一艺术的表现形式。这部作品的成功,清晰的展现出音乐的创新不是一味的突破,而是要注重“技法性与可听性”“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共存。在古筝作品的创作中要以提升技法难度的同时,强调乐曲的可听性,而不是为了突破传统演奏技法和演奏形式的一味创新,从而缺忽略了音乐的本质,成为了只有炫技没有艺术美感的声音体。与此同时,在古筝作品的创作中要清晰的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形式的音乐都不能离开本民族的土壤基石,任何形式的创新都基于“传承”。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的成功正是作曲家我国新疆音乐音调,而创作的一部兼具“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经典佳作。

结 语

作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重要组成部分的古筝音乐,长久以来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占有者重要的地位,不同时期的创作者和演奏家都为这一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作为新时期古筝曲目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新颖的技法特征成为了描绘西域人文风貌的典范。作品基于民族民间音调,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发展,通过新颖的技法和音响效果展现出古筝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美感。本文通过对《西部主题畅想曲》的分析,也更深思考了现代筝曲的创作和演奏,不仅要在民族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而且也要在追求创新中兼顾“可听性”,在借鉴西方音乐元素的同时做到“雅俗共赏”。■

注释:

① 卢鑫蕊.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9:3.

② 朱诗琳.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表现手法的创新[D].福建师范大学,2018:1.

猜你喜欢
织体古筝作曲家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长大可当作曲家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第一次弹古筝
猫咪成长史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