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文博事业发展新征程

2021-11-26 07:54《客家文博》编辑部
客家文博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博梅州文旅

芳菲五月,花开正浓。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全市“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的开元之年,亦迎来了第45个5·18国际博物馆日。近年来,梅州市深入实施广东文化名城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博物馆28座,基本建立起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骨干、非国有博物馆为基本力量,多种所有制并举、资源配置有序、地域特色鲜明、社会贡献明显增强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旨在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将积极探索赋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渠道和方式,提供更加优质的展览和服务。活动期间,全市各地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数十场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平台,吸引全社会公众共同关注梅州历史文化、客家文化,认识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是城市的会客厅,是历史的保存者、记录者,当前,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将博物馆打造成客家人寻根问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一要融入高科技,让文化传承“活”起来。各级博物馆要从大客家的角度出发,引入新的展示技术,增加互动项目,给市民和游客更好的观展体验,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梅州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二要融入大湾区,让梅州文旅"热"起来。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契机,主动融入“双区”、服务“双城”,全面加强与“双区”和“双城”文博机构交流合作,推出一批以博物馆主题的旅游产品,规划一批以文博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湾区游客来梅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三要融入好创意,让文创产品“火”起来。资源有限,创意无限。要学习借鉴文创产业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将文物同文创产业紧密结合,以文物为原型,依托馆藏资源,开发一批具有梅州专属的IP元素休闲旅游产品,让文创产品成为来梅游客的必购“手信”。

新征程催人奋进。梅州市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按照中央、省和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构建多元、包容、开放的博物馆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博物馆领域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文旅融合品牌,推动文博场馆产品更加多元、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空间更加广阔,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兼具时代特征和梅州特色的文博事业繁荣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文博梅州文旅
现代远程教育在文博教育培训中应用初探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关于文博场馆宣教工作的些许思考
寸寸山河寸寸金
基于文博信息技术下的创新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