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深融 提升现代传播能力

2021-11-26 19:06方立明
传媒评论 2021年11期
关键词:温州

文_方立明

现代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媒融合和转型的重要目标。温报集团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新闻品质、媒体效益、人才素质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持续推进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占领主阵地、发挥主作用,巩固壮大新型主流媒体,有力提升现代传播能力。

“内容+技术”双轮驱动筑牢新闻品质“压舱石”

品质是提升现代传播能力的立业之本。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语境下,温报集团坚持“品质内容、技术驱动”,推进生产理念、话语体系、传播方式、技术手段等全方位创新,在数智赋能、驾驭“算法”上下功夫,将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持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温报集团各报网刊和新媒体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主题报道理念、选题、视角、手法、形式,饱和式输出具有党报特性、温州特色、时代特征的红色精品,用主旋律占领主阵地、用正能量引导新风尚。今年以来,温报集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正确导向,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建党百年、共同富裕、疫情防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文化高地等重大主题,推出特色报道40多组,刊发各类报道28900多条(幅)。“红耀中国 辉映瓯越”主题报道推出专栏专题30多个,刊发文章1500多篇,阅读量超600多万,策划“e心向党”百家单位讲百年党史视频接力等活动,发布120多个短视频,播放量超2000万,持续擦亮“红动浙南”品牌。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当天,各报网刊开辟特刊专版200多个,其中温州日报推出132个版特刊,稿件500多篇,阅读量1300多万。

在全省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数与智已成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提升现代传播能力的重要引擎。媒体融合已经突破传统媒介形态融合于一体的初始思维,而调动起新技术创造的平台资源。[1]温报集团大力推进各类新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报业发展系统性重塑,建设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用户众多、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温报集团深化“三环”汇智,管用实用建设“中心厨房”3.0,内环构建党报、都市、财经三大融媒方阵,推出温州新闻等22个50W+新媒体平台,集聚有效读者用户2130多万,年阅读量超23亿;中环联动联通县级融媒,在温州龙湾、瓯海、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等试点率先打造特色化县级(功能区)融媒体中心,与温州12个县(市、区)、3个功能区、70多个市直部门单位开展战略合作;外环整合温州日报分社、温州新闻网支站、各县(市)融媒中心资源,建设适配长三角南大门区域中心城市的融媒圈。

新技术助力新闻生产和内容传播方面,温报集团注重用正确的媒体价值观进行定向把舵,在个性需求、广泛传播与社会价值上实现更好的平衡。2019年9月,温报集团温州都市报联合科大讯飞,在全国地市级媒体中率先引入AI虚拟主播,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新闻生产中。AI虚拟主播支持主播播报、画中画嵌套、绿幕抠像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播报服务,还可以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实现真人主播与虚拟主播共同主持,大大提高新闻视频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截至2021年10月,已制作AI播报新闻短视频800多条。比如,疫情期间利用虚拟主播结合MG动画,制作“全民战疫 AI告诉你”系列科普短视频;市“两会”期间打造原创机器人记者小温,推出“小温报告”;与温州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推出“政AI播”短视频栏目,率全国之先利用虚拟主播播报政府政策信息等,得到国务院公开办关注肯定。今年10月,温州都市报“AI新闻矩阵”受邀参加2021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在线上线下向参加者展示推广。

“政务、服务、商务”三极支撑打开媒体效益“新赛道”

效益是提升现代传播能力的强业之基。构建现代传播能力,是“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模式的关键,服务商务等新探索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并反哺新闻采编和日常运营工作。[2]立足新闻主业,温报集团着眼从理念、手段、载体的全方位融合,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商业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有效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今年1-9月,集团营收同比增加3436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版外收入同比增长43%。

围绕党委政府中心重点工作,利用全媒体传播手段做创意策划,与政府部门合作更加紧密,政务合作不断往深里走、往细里走。在疫情反复、常态化管控的背景下,紧扣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各报网刊、新媒体推出各类专题特刊,仅政务广告版面营收达3002万元,同比增长17%。聚焦会议会展“两会经济”,整合党报公信品牌、新闻资源、政务对接优势,主动承接温州重大展会、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策划执行,今年以来承办执行温州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长三角·温州创业创新大会、“打卡中国”网络国际传播主题活动、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县域水治理暨幸福河湖创新发展论坛”等全国、全省会议展会,举办车博会等专业性展会20多场,吸引观展市民111万人次,累计成交额超26亿元,展会收入同比增长133%。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化,党报集团的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通过技术服务输出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温报集团技术团队承接鹿城区网络生态“智融瞭望”多跨场景应用二期技术开发任务,包含智慧感知、智慧联处、智慧评价、智慧信用等4个子场景,作为温州数字化改革的典型案例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分享,在全国网信系统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现场交流会上路演,广获好评。集团还承办了市委宣传部全国首个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宣传嘉”,入驻各类服务单位1200家,为基层群众提供各类服务12031项、105289场,入选中央文明办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典型案例。此外,温报集团受温州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委托成立浙江省版权局温州版权服务工作站,负责温州地区作品登记的初审和颁发登记证书等服务,2020年登记量达6020件,占全省登记总量的18.47%,居全省第一。

深度融入文旅、教育、医疗等行业领域,拓展活动策划、新媒体运营合作,商务领域影响力不断扩大,为经营创收注入新力量。创新推出“月光经济幸福生活周”“小世界杯”“金瓯红”等品牌项目,新媒体、活动策划收入均翻了一番。2020年,温报集团联合温州市大建大美办策划举办全国首个“月光经济幸福生活周”,短短9天吸引300多家企业机构参展、客流超388.95万人次,累计撬动消费约7亿元,学习强国、人民网等报道点赞。在去年合作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提升全案策划能力,与市大建大美办再度合作举办“月光经济幸福生活周”活动,仅鹿城、瑞安专场活动,实现营收200多万元。2021年,集团还成功竞得温州保险业最大额商业广告宣传推广标的——总额为538万元的“温州益康保”广告宣传项目,提供广告宣传策划、文案和视频、推广计划追踪评估、相关会议的策划落实等服务,受到由5家保险公司组成的项目甲方高度认可。2022年新一轮的“温州益康保”项目继续交由温报集团执行团队负责。

“引、育、管、用”四环联动激活人才素质“动力源”

素质是提升现代传播能力的兴业之源。适应智媒深融人才新挑战新需求,温报集团深入实施“人才领航”计划,“引、育、管、用”四环联动,构建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具竞争力的队伍建设体系。现有在职省“万人计划”、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等高层次人才40人,正高16人,副高95人,高级职称人数继续领跑省内地市级党报集团。

健全发现储备机制。站在党的新闻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年轻人才引进工作,为新时代报业高质量发展培养储备中坚力量、接续力量。围绕“青年基础型、专业技能型、精英骨干型、领军高端型”的人才结构需求,拓宽招聘、引进途径,2021年招聘新闻、经济、新媒体等专业人才26名,其中国外著名高校和国内“双一流”毕业生5名。发挥集团高级新闻人才优势,深化媒校共建,与温州大学共办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已招录研究生21人;与温州理工学院合作创办融媒体学院,与温州商学院共建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已招收本科生1560多人,为新闻事业长远发展培育后备力量。

健全培养锻炼机制。实施全员培训,聚焦全面提升“七种能力”,启动“菁英计划”、年轻干部“五优”提升计划,深化岗位践训、师徒带训、领军专训、学堂规训、创优互训,加快员工成长成才。建好“四全”“四力”培训平台,开展新闻精品创优讲座、青年讲武堂、新闻午学、记者学堂、“双争”季交流等活动,听课人数累计3000多人次。今年以来,集团员工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传媒评论》等国家、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健全检查、追究和通报机制,完善新媒体阵地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制度,制定《融媒体新闻中心采编发稿三审管理制度》《网络媒体内容管理和安全巡查制度》等规定10多个,所有采编人员统一签订目标责任书,坚持纸媒新媒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不折不扣落实宣传要求、报道口径。创新制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经营业绩奖管理办法(试行)》,破解组稿费提取“老大难”问题,创新构建大型活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五专”模式,两项工作经验做法在市纪委“清廉温州”网站和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宣传推广。今年1-9月,各单位完成限额以上资产采购项目15个,未出现采购失败、供应商质疑等情况,经营活动更加科学规范,经营性项目采购流程、方式更加严谨有序。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人才的吸引、培养、留住、成才需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需要设计对外具备竞争力、对内具备公平性、对个体具备激励性的管理机制,提升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温报集团深化比学赶超机制,开展“争创先锋处室、争做最美报人”主题活动,自开展以来,评选出“标兵处室”204个,“明星员工”281名。完善《创业创新人才突出贡献奖励暂行办法》,加大对创业创新项目和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加大培育扶持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优秀项目、重点项目、创新项目,累计评选出创业创新人才突出贡献团队63个,创业创新人才突出贡献个人25名,发放奖励资金573万元,引导干部职工争当拓荒型的闯将、黄牛型的干将、专家型的工匠,营造比先进、争标杆的干事创业环境。

猜你喜欢
温州
温州恒川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恒川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恒川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好玩的温州乐园
温州:设立“温州民营企业家节”
手工艺·温州发绣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