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体系对音乐启蒙的影响

2021-11-26 22:18黄细英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艺术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奥尔夫节奏动作

□黄细英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人在孩童阶段需要适当接受一定的思想启蒙内容,在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有效的启蒙内容能够促进人在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能够利用音乐教学帮助幼儿拓宽想象力,判断音乐的节奏,促进发散思维的全面形成,因此下面将会全面论述该教学方法的形成特点。

一、奥尔夫教学方法概述

(一)奥尔夫音乐含义

奥尔夫音乐又被称为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该理念首先是由奥尔夫提出,因此以他的名字正式命名。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性的基础上,对于音乐本性的一种独特追求,通过合适的方法找到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民歌及其他童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该教学模式非常注重现场的随机性与创造性。

(二)奥尔夫音乐内容

奥尔夫教学模式往往建立在学生已知的认知基础上,通过一些经过精简和提炼后的音乐组合成新的音乐单元。首先,奥尔夫音乐教学往往需要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理念搜集学生耳熟能详的字眼,如姓名、地名、动作名词等,通过这些基本的词组不断地训练他们的身体节奏能力,同时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组合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反应能力。其次,充分借助现有的儿歌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学生会在音乐课堂中学习儿歌,这些儿歌词汇简单,并且节奏感较强,所以教师通常能够将不同的儿歌进行有机结合。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特点,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延伸和发展[1]。

(三)奥尔夫教学特点

首先,奥尔夫教学模式在节奏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浅显易懂,并且在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只有先掌握各种音乐歌曲的节奏才能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觉,这也是奥尔夫教学中最为注重的部分。其次,奥尔夫教学对乐器的重视程度相当高,因为在入学阶段,奥尔夫乐器和一般的乐器不同,它更加注重打击乐器,需要学生提前熟悉并且掌握用法。最后,该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部分就是关注学生的即兴发挥能力,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发现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儿童音乐教学的价值意义

(一)应用现状

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自产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同时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结合,被社会各界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手段。当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尝试利用该音乐理论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学活动,而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学则主要体现在脑部智力的开发、身体活动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的组织等方面,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训练的主要目的。由于各个国家的教育理念及文化环境的不同,所以在教学方法和理论的实践上也存在差异,但是不妨碍效果的实现[2]。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到成年之前,身体的各项机能及智力的发展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如在幼儿阶段,动作模仿能力在飞速进步。奥尔夫音乐正是结合幼儿的主要发展特点来对他们进行技术上的熏陶和引导的,如利用简单的动作和通俗的语言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童的听觉发展及创造能力。例如,可以播放一个原创的音乐节奏,该节奏时而舒缓,时而紧凑,旋律具有一定的阶梯性,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带领他们在不同的节奏中走路,使学生根据不同音乐的节奏调整自己的步伐,与此同时,教师要在不同的音乐节奏中穿插一些讲解,让学生能够发现各种节奏的不同[3]。

(二)应用价值

幼儿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因此这个阶段对其展开学前教育或者启蒙运动非常必要。随着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该理念开始被逐渐引入幼儿教育理论系统中。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个体刚开始接收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未来人生观的价值判断,教师要给予幼儿健康的指导,才能够帮助他们茁壮成长,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三、奥尔夫教学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开发运用

(一)教学理念

奥尔夫教学理念不仅注重音乐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还会结合不同的舞蹈动作来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使动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往往能够起到连接系统、表达自我的效果。

1.反应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动作系统来训练学儿童的反应能力,而儿童要借助指定的动作反馈自己听到的内容和获得的感受。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锻炼儿童的身体组织能力,以及增强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灵活性。例如,在一节音乐课上,教师可以集中表现一段小动物的声音,再由儿童仔细聆听不同的动物叫声,在重复的聆听后通过自己的模仿将不同动物的叫声表达出来,并且说出动物的名字。

2.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

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也能够提高儿童身体的灵活性,通过诸多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提升他们五官的反应能力。动作配合能力的形成其实是思维得到发展的重要外在表现。通过各种动作和音乐的配合,能够提高儿童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此时,如果教师能够加入一段音乐或者一些图片,使儿童的身心密切配合,往往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这种训练牵涉身体多个感官的配合,同时儿童的身心发展可能无法接收进一步的难度拓展,因此需要教师合理掌控问题的难度。

3.动作游戏的训练

在原本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将不同的动作组合编排成相应的动作代号,这样在教师发号施令后,儿童表现出相应的动作代号。这种训练方法主要建立在动作思维的基础上,并对儿童的想象力进行深度延伸。此外,很多儿童在学习初级动作后往往倾向于探索更高难度的动作,因此这种训练方式能够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二)教学内容

在奥尔夫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有趣、生动的游戏来培养儿童的发散思维,进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1.声音游戏

顾名思义,声音游戏主要通过声音的产生来实现,当然这种声音包括但不限于原本的乐器声音,也可以是其他关于音乐的声音,如大自然的声音、人工合成的声音等。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不同的音色、音调来推动游戏的开展。例如,先蒙住一个儿童的眼睛,另一名儿童在教室的某一个角落中发声,被蒙住眼睛的儿童要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感觉去找寻这个声音的位置。为了降低游戏难度,当被蒙眼的儿童远离发声人的时候,教师可以发出急促的声音,指引他寻找,这样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参与热情。

2.节奏游戏

为了能够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声音节奏,教师可以在游戏中适当增加一些节奏点,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奥尔夫提出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是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节奏来帮助幼儿理解整个音乐创作的过程和原理。在平常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几种节奏的交叉组合,展示出各种节奏的特点和形成方式,每当儿童学习完一个新的节奏,教师就可以将这种节奏编制在已有的游戏系统中,并且通过混合的方式帮助儿童重新进行理解。

3.乐器游戏

奥尔夫教育理论为学习者编制了一套专门的乐器,目的在于帮助儿童理解节拍、乐曲形象等基本概念。在该理论系统中,乐器的类型丰富多样,如打琴、圈铃、沙球、响铃等。这些乐器和传统乐器不同,不仅价格适中,同时因为体积较小,声调明显,因此非常适合儿童进行接触和学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亲身体验。

(三)形象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是学前儿童必须能够形成的一种思维意识,并且这个阶段的训练内容也是学前音乐训练的主要部分。该阶段的儿童在心理上比较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影响,同时具有强烈的自我改变意识,不仅赋予周围的事物一些生命的情感,还会主动和周围的事物建立相应的联系,从自身的世界去理解事物并且运用事物的逻辑关系,这也是学前儿童在心理上的最大特点。因此,在整个学前教育中,教师要注重这种不可逆性的发展趋势,要根据儿童的思维习惯进行培养和引导。

结 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活动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并且对提高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该理论自从诞生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改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然会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进行不断更新和进步,希望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为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奥尔夫节奏动作
符号分析视角下的“奥尔夫热”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下一个动作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浅谈奥尔夫音乐理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