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分析

2021-11-26 20:37李钟柱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舆情突发事件信息安全

李钟柱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0)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舆情治理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网络空间实体化和现实社会网络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其网络舆情治理效率作为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和人们的结合度不断密切,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中,互联网都存在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互联网+已经成为现如今各个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互联网平台成了信息发展的主要互动平台,但是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浮现出一些隐忧。但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旦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发生,便会造成极大的损失,这也严重制约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下,互联网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围绕互联网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实现互联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互联网价值的重要措施。

一、互联网信息安全概述

在广义上来说,任何涉及互联网信息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理论,都是互联网信息安全研究的重点,在本质上来说,互联网信息的安全既是互联网安全,互联网新消息安全是网络系统中硬件信息和软件信息收到保护,避免互联网信息由于受到非偶然或恶意的攻击从而遭到破坏或泄漏,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的过程中,应当确保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可审查性、可控性、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互联网信息安全并非传统的信息安全问题,所以其自身具有独特的特点,保证其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就需要使其互联网使用中各类信息存储和传递保存方面的安全性,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互联网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部门信息化建设落后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网络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在领域信息化建设方面,依然比较落后,对于政务信息化建设中,保密问题作为一项核心,但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涉及的文件和数据比较机密,也存在较大风险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网络安全问题频繁出现,一些甚至出现了国家泄密事件,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脚步,因此要不断完善保护措施以及制度。在2014年我国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信息化的建设小组,这样也标志着我国对于信息安全的建设,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要求,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但是实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安全措施不是十分完善。

(二)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化程度不足

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而言,和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其起步相对较晚,特别是硬件和技术方面依然需要进口,一些核心芯片和逻辑编程等需要依赖于引进,这些都离不开国外供应商,目前由于我国计算机产业的不断发展,但是在核心部件上我国依然缺少竞争力,比如Windows 系统以及Office 等相关的软件,在我国市场占有率百分之九十以上,由于核心技术存在缺失,导致我国网络建设中缺少自主权,如果国外商家在我国进口软硬件中隐藏一些木马或者病毒等,那么将会导致出现信息威胁。

(三)信息安全意识缺乏

意识会决定行为,只有保障存在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才能促进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得到有序落实,但是对于我国信息安全工作而言,其实际情况不是十分理想,其信息安全意识缺乏是比较重要的一项问题,在网络中各种各样的病毒和木马存在相对较大的威胁,并且是存在隐藏性和感染性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其传播力度较强,通过相关统计得出,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计算机曾受到病毒带来的攻击。此外由于存在网络黑客,也是作为信息重要的破坏者和威胁者,然而信息意识缺乏导致其面对病毒以及黑客攻击时,只能任人宰割。

三、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应对措施浅析

(一)完善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战意识

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战而言,不是对具体技术化特殊事件处置方案的论战,更深层次是关于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网络社会对于意识形态竞争问题并不积极,主要是因为舆情论战意识比较薄弱,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以至于丧失论战主导权。所以要积极开展竞争意识应对,在实体社会与虚拟社会中体现意识形态安全的竞争意识,强化政治认同和大众认同感是当务之急。在信息网络高速流动的现代社会,虚拟社会的意识形态波动从深层次反映出,虚拟社会的发展逻辑与信息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深远影响。同时还要不断的应用马克思理论进行武装,不断提高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论战中的主导地位,并且还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也是现如今形势下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合法性、合理性的关键环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舆情论战中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从深层次解决网络舆情危机的根源问题,制定简明扼要的法律政策和制度,引导合理且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筑牢突发事件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稳定的政治红线,这样可以在思想深处防范和过滤网络舆情环境。

(二)积极探求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话语博弈的话语能力

动因是作为突发事件中舆情话语的力量,话语能力主要是主体构建的话语获得大部分网名支持的能力,现实事件为何能够演变为影响力相对较大的突发事件,这点主要和主体话语能力有着直接关系。一些网络参与主体以道德绑架的形式以期在声势上抢占先机,激发网民的热情,煽动情绪而获得同情。然而,在舆情话语中以片面性视角进行逻辑建构,以认同度高、通俗化等网络话语形式强化话语认同,形成“局部丑化、否定整体”的局面。所以需要在技术上行占据优势,并且掌握网络舆情话语权,在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话语博弈时话语的传输速度和话语载体以及内容形式多样性、话语接受对象的准确性以及话语资源的丰富性等,通过信息技术将其“优先检索”或覆盖反面话语,都体现网络空间技术的力量对抗。从使用频繁的手机聊天软件和工具中,定向推送与自身观念一致的话语进行技术性置顶,或将搜索相关性内容网址进行跳转性链接等,从技术上占领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话语新高地。网络舆情话语博弈,从表面上看是利益的争夺,更从深层次来看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斗争。然而在文化软实力对抗的过程中,面对负面消息时要保持警惕,看清楚本质,积极进行解构,在网络舆情论战中主动出击,并且还需要采用行政方式促进网络社会健康发展,扩大监管主要范围,完善治理体系,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正向发展,构建和谐舆情环境,强化教育实效。

(三)牢固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安全的前沿阵地,也是一项铸魂固本的重要工程,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合理的应用互联网,主动适应信息化,营造出数字化文化氛围,建立起移动网络传播平台,增强网络技术的防范和监控力度,加大网络技术和软硬设备的资金投入,创新“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用好网治好网”的技术手段,掌握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主动开放组织和信息系统,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社会公众和网络媒体的真实信息。同时还要落实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监管责任制度,实施意识形态安全责任机制,将其相关考核体系纳入职能部门或者是个人职责中,坚持执行网络舆情责任追究制度,持续的强化“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管理。同时应及时修订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工作的安全预案,充分预测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网络舆情演变趋势,将突发事件变为“主动预测式”应急模式,努力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工作做细、做好、做扎实。在此之外,还要建立起意识形态工作小组的工作,统筹处理好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工作,不断提高网络舆情治理的能力,及时了解人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心理诉求,有效的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并且还要提高育人、育心和育德功能相统一,切实解决学生心理成长问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育人功能,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信息安全工作,保证各线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开展,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悄然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但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逐渐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并且对网络安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突发事件,舆情论战背后的碰撞是传统治理风险同网络空间失序的必然结果,但更深层次的则是社会现实与互联网之间意识形态竞争的体现。通过研究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更好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互联网更好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保证其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全面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使人们可以更好地享受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果,其中提高网络道德建设工作和加强技术手段防护,能够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存在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信息更加安全。

猜你喜欢
舆情突发事件信息安全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船舶信息安全预测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2014第十五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奖项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