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激励机制建设

2021-11-26 20:37杨宝魁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岗位

杨宝魁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62)

一、激励机制的内容与意义

(一)激励机制的内容

激励指的是使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一定的刺激,以便于受激励的对象具有更多的工作动力。激励机制指的是需要激励的企业主体采用各种激励方式中形成的科学化、规范化、相对稳定化的独有体系,在此过程中与被激励的对象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制度与体系。激励机制在制定以及运行中始终不能忘记两个重要的要素:第一个指的是激励主体也就是企业要充分了解被激励对象的具体需求,只有被激励的对象对企业的激励达到满意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第二个指的是要充分了解到被激励对象的能力范围以及擅长之处。激励机制最终的目的是定位到人才的充分利用,只有将被激励的对象的能力进行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安排岗位与职能。现代企业在进行竞争中已经在硬件以及人脉中达到饱和,各个企业已经趋向于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改革与发展,而人力资源在此方向起到重要作用。

(二)激励机制的意义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变为人才的竞争,除了在人才市场上引进优秀的人才,对于自身人才的培养与激励同样重要。企业应该善于应用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不断挖掘企业人才的潜力,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本职工作,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最终能够提升促进企业的发展。具体的优势及意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能够提高企业整体业绩,促进各部门绩效目标的快速完成。企业如同一个大的机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并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才能促进整个产品的完整与效率。其次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企业要想快速的发展,不仅要有优秀的硬件措施和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决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只有将员工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才能充分利用员工的技能,也能加挖掘企业员工自身的潜能,甚至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激励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制度的不完善性

企业任何制度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都会导致企业运行和发展,激励机制建立过程中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仍然会导致企业的不良发展。激励的大小往往受限制于企业员工所处岗位的阶级,如果员工想要提高自身获益的高低就要不断提升自己所在公司的阶级或者是更换自己的职务,这种传统的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和拼搏力。虽然这种激励竞争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但是这些措施都应该在各种制度的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如果奖励与管理者有很大关系,就会将奖励分配降低至主观判断中,这种就可能造成一些员工为了升职不去提升自己工作能力,而是极力维系与领导和管理者的关系,长期发展下去这种情况只会愈演愈烈,造成不健康的竞争风气,也会导致奖励的作用适得其反。

(二)激励形式单一

激励本身是一种激发企业员工积极开展工作的有效手段,但是人类容易在单一方式中麻木,使得激励的效果变得越来越差。目前许多企业在进行员工激励时使用的方式都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只倾向于物质的奖励,忽视员工真实的其他需求。这些单一形式的是在管理者的主观以及传统的观念下产生的,物质奖励作为核心激励可能仍然对部分员工有效,但是在长期的激励措施之下一味的物质激励缺乏精神的刺激。同时,一些企业仍然将激励作为一个传统的常态,殊不知在飞速发展的当今,激励制度也是在逐步完善和发展的,它与其他的政策同等重要,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变革。人都是有欲望的,企业牢牢把握每个人的需求,并给予阶段性的与需求相关的奖励,就能够充分挖掘每个人为公司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是企业进步的阶梯,也是公司在进行绩效管理中应该充分考虑及重视的。在企业中最重要的企业激励手段是企业福利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但是就现在企业的福利而言也较为单一,仍然以传统的福利激励方式,这些无法达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对员工的作用微乎其微。

(三)过度使用负激励

负激励是与奖励相反的激励制度之下的一种激励方式,一些企业在对犯错以及违法规定的员工往往会采取一定的惩罚制度,但在这些惩罚制度的制约之下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员工犯错的概率,降低企业的部分风险。但是这种方式也会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行限制,多数员工在强力的负激励下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求无功但求无误,尽量保障自身不被处罚。负激励将员工的生产动力降到一定的饱和程度,企业员工无法将自身的潜力发挥到位,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更加不能促进企业的进步。负激励在激励制度建立中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若将负激励变为主要的激励方式,则会造成激励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最终也会导致整个激励机制的崩溃,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绩效考核倾向平均主义,有失公平

一些企业在激励机制建设中,由于缺乏经验导致激励机制与绩效考核脱离,绩效考核不仅仅能够作为薪酬高低的参考标准,也要将其与激励联系一起,但是很多企业往往缺乏相关意识,导致激励的公平性的缺失。现代许多岗位都是以岗定薪,其奖惩也是根据岗位的高低进行分配,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许多企业都缺乏完善的岗位鉴定的制度,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的岗位鉴定流程与标准。这种情况不仅仅体现在对劳动力本身缺乏一定的量化依据,这种长期下去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另外会体现在对不同业务以及岗位的企业员工没有一个更加完善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进行奖惩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由于企业中岗位的不能,业务要求的不同等,企业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参考值不一样,由于企业平均化严重,造成一些企业员工对激励制度的不满,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三、我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与员工激励的现状

(一)完善绩效考核,提高激励制度的公平性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告诉我们无论在激励制度的提高还是在绩效考核的完善,只要是企业作为集体发展过程中都应该谨记在心的真理。只有为各种制度提供足够公平的基础之上,才能将制度顺利运行下去,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制定的计划应该多一些量化的绩效或者是尽量减少在制度或者企业运行当中的感性成分。只有少了一些主观判断,才能尽可能多的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多更充足的条件,在这种良性氛围的熏陶下,企业本身的制度与机制会变得越来越完善,并且企业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越来越高,激励应用后的效果就越有效。并且在激励机制的建设中,合理的岗位鉴定制度也是对激励效果及公平性的强化。合理的岗位鉴定是在充分了解国有企业自身内部不同生产线的基础上建立,只有将各个生产线的不同岗位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充分进行考察,并结合生产线的业绩以及企业员工的建议,进行科学的岗位建立,并不断地采纳意见完善岗位鉴定制度。因此在不断优化岗位鉴定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之下,才能更加合理地提升公平度。

(二)完善激励制度

合理科学的激励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合理的激励制度往往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激励制度的制定与相应的考核机制一定要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并且在市场经济下进行激励机制建立的过程中,不仅要参考优秀企业的考核制度,也要充分了解企业员工对激励制度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的态度与意见,因为激励的直接对象是企业员工,只有让员工有一定的参与感,尊重甚至采纳他们的意见这项制度才能提高其接受度,得到企业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可。绩效机制中所参考的考核制度应该尽量最大程度对绩效进行量化,尽量降低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提升绩效考核本身的透明化与公开化,形成健康良好的激励机制与竞争关系。

(三)丰富激励方式

在企业制定激励制度时,不应该只考虑物质上的奖励,也要对员工进行精神上的激励。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员工对于工作的需求已经不只是物质上的温饱,也会追逐精神上的满足。在员工有一定业绩时,企业应该就满足物质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公开表彰,使得激励发挥最大作用。激励是有一定的时效的。面对这个问题就应该顺应时代以及公司的发展,在牢牢把握奖励的核心利益的同时,不断对相应的激励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将合适的激励放在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最佳时期,根据具体的情况以及激励的目的的差异,灵活调整绩效激励的相关模式,充分利用好绩效激励。管理者以及部门领导要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及时了解员工的动态以及利益的需求,不断调整自身激励手段是需要在了解员工最大需求的基础之上,这样才会提升激励的效果。并且在激励中不能过分采取负激励方式,要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负激励方式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小结:当今市场经济下人才的储备与提升是实现企业长久发展的理想之计,而在人才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立与优化能够为人才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现今多数企业在激励机制的建立中存在激励形式单一、过度使用负激励、绩效考核倾向平均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该不断完善激励制度,优化绩效奖励与激励形式,重视企业的公平,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论目标绩效考核正向激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健全少先队激励机制 助推队员们幸福成长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