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与管理创新

2021-11-26 20:37樊慧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群众传统艺术

樊慧

(乌拉特后旗文化馆,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543)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基层文化部门在发展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国画、软笔等群众文化活动,使得人民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且还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基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人民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在现代化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效开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群众缺乏文化艺术意识,积极性不高

群众文化艺术建设的初心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通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拉进彼此间的距离,让人民群众可以在活动中互相沟通和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也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世界能够通过参加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群众在参与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展现自我风采,多与他人交流,提升自身文化艺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也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使我国的文化建设不断深化。但是,许多基层文化单位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主动参与的人民群众很少。许多群众不能够理解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群众中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存在误解,参与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的人民群众大多数都是自身爱好与活动形式相匹配,而大多数群众不愿意参与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缺乏特色

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离不开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最简单直接地让群众参与到文化艺术建设中的形式。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更多,文化意识更高,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也给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了解文化信息的机会,如此一来,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要求也会随之增高。

(三)缺乏与生活的联系

群众文化活动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较重视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将群众文化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提升群众道德修养的目的。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组织者往往只做到了照本宣科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幽默的解读,也没有与生活事件相联系,从而使群众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较好的理解。

(四)构建方法单一

大多数基层组织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还是采取的以组织人员为主体的方法,群众通常是处于被动接受的那一方,在构建构成中往往以组织者的意愿为主导,没有合理的采纳群众的建议,群众不能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导致群众文化活动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群众文化艺术管理工作改革的方法

(一)明确文化建设方向

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含对爱国主义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要明确正确的社会文化建设方向;同时,群众文化艺术管理工作,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增强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民族的凝聚力,结合建设的具体目标来加强对社会正义的弘扬,形成社会正能量。实现以人为本,以群众为基础。在文化艺术工作开展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为基础,把群众的发展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工作的整个过程。借助动态的监管模式,激发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同时,增加人文关怀,也有利于帮助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与举行。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采用信息化的管理,加强与各领域之间接触,尤其在群众文化艺术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展现社会价值,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要求群众文化艺术部门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进行系统化学习构建。比如,构建群众文化艺术网站,要加强艺术活动成果的展现,通过网络搜集群众的文化艺术活动作品,征求社会对文化艺术工作的意见。在借助大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大数据开展群众文化的个性化内容,使群众文化艺术可以迈向更高的层次。

(三)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经济

目前,市场中有着很多文创品牌,在品牌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品牌的感染力,群众也可以通过品牌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小知识,从而加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当地的相关部门还可以将当地的人文景点、相关的小知识等内容制作成宣传手册,在旅游旺季时进行分发,从而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传播当地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众多的表现形式,如诗歌、神话传说等,这些都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群众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会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从而在新时代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为国家的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四)加大开展活动的力度

在新时代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加深群众对传统文化、国家政策等方面的理解,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力度。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具有文化素养的群众。综合国力的提升,对群众的文化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力度,在活动中提升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在新时代下基层组织需要加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力度,如举办书法、国画、古筝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形式比赛,对表现较好者可予以奖励,以便能调动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除此之外还需投入相应的文化资金,将文化资金与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的融合,这不仅能加大群众文化工作的力度,而且满足了新时代下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最后,相关部门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和扩大文化阵地,确保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能有相应的文化活动场地[1]。

(五)增强群众文化艺术地域性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宽广,不同地区的文化也各有特色,群众文化艺术本身就是以群众为根基,增强群众文化艺术的地域性有利于吸引本地区的群众参与,发挥地方文化的长处。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讲究百花齐放,民族民俗特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产,各地区的文化建设都应当注重对本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具有地域性的特色民族民俗文化融入群众文化艺术建设当中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新形势下我国群众文化艺术建设也应当增强地域性,第一,要积极地将民族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艺术相结合,让二者相互促进,互相成就,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民族民俗文化,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去。第二,在增强群众文化艺术地域性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汲取其他地区的宝贵经验和优秀文化,为本地区的群众文化艺术不断注入新鲜活力,顺应新形势不断发展和完善群众艺术,使群众文化艺术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和接受[2]。

(六)创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基地

第一,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基地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配置不同的文化设施,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针对青少年群体可以设置乐器体验馆,配置乐器和指导老师供青少年学习乐器;针对中老年群体则设置健身器材,提供空间足够的运动场所,让中老年群体可以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文化活动。第二,建设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基地有利于群众艺术活动的开展,使群众艺术活动更加规范化、有序化。群众文化艺术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统一管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场地,完备的文化艺术设施也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第三,建设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基地也有利于群众文化艺术的宣传。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基地可以作为统一宣传群众文化艺术的场所,既可以用来普及群众文化艺术的理念,也可以用来宣传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让群众文化艺术信息更加集中,便于人民群众获取这类信息[3]。

(七)社区群众广泛参与

一是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通过深化提炼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内涵,举办民俗文化节等,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繁荣发展。二是借助农业农村特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打造“七彩粮仓”等农业品牌,组织开展“小麦文化节”等活动,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党的惠民政策,共享丰收的喜悦。三是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乡村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组织村里的文艺爱好者,组建“高跷队”“爱心剧团”等,在传统节日和业余时间组织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4]。

(八)推动职能一体化的发展

在群众文化艺术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交由专业的人员和机构进行改革,从管理职能方面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进行提升,要将群众文化艺术职能的机构部门进行不断细化,明确各职责,对于音乐、舞蹈、戏曲进行分类,使各部门负责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才能对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5]。

结束语: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活动也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新时期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要意识到社会建设的关键部分,对全民的素质进行提升,加强对信息管理方式的优化,推动群众文化艺术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出改革的措施要由专门的机构对管理职能进行拓展,涉及群众文化艺术的不同种类进行计划,与部门工作的协调;其次,对于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工作发展的过程中,除此之外,对管理的内容进行精细化的发展,要建设文化艺术活动的平台,对群众文化艺术的多维空间进行营造;最后,要加强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为群众文化艺术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6]。

猜你喜欢
群众传统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多让群众咧嘴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纸的艺术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