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林业管理中发生病虫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技术

2021-11-26 20:37李胜华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害虫

李胜华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上海 200438)

引言

病虫害是林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灾害,对树木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使森林资源的质量大打折扣,让生态、经济遭受损失。病虫害的引发因素多种多样,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给病虫害调查、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森林质量,有必要针对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分析,使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病虫害。

一、森林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因素

许多因素都会引发森林病虫害,这使得森林病虫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森林生态系统薄弱的地区,因为环境条件恶劣,所以森林经不起病虫害的折磨,这就意味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非常艰巨的。为了确保从根源上消除森林病虫害,需要从源头上展开深入分析,寻找导致病虫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一)自然因素

病虫害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就会对森林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为了最大限度上降低病虫害给森林造成的损失,需要在日后工作中积极采取科学的措施防治病虫害,遵循科学化防治的原则。

我国部分地区森林存在滥砍滥伐的现象,导致森林密度下降,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病虫害,并且一些地区的人造林物种相对单一,根本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保证生物链的平衡,同时对树木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使得森林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森林中植物的生长规律受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免疫能力薄弱,这种情况下森林植物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并且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加快,加大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难度。[1]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因此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免疫能力极差,很容易遭到病虫害的侵犯,每逢连续高温、降水时节,森林树木会出现死亡、分布衰退的情况,这样一来病虫害问题就会持续加重。

(二)人为因素

一些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之所以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差,除了自然条件导致以外,还存在人为造成的因素。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使用的管理模式并不科学,没有形成健全且完善的经营发展策略,导致森林的实际生长状况并不理想,使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增加。

每个地区都有专门负责林业生产的部门与组织,这些部门与组织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林业管理过程中防控病虫害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即便是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也没有形成系统、健全的管理机制,更没有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预警机制。相关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不能严格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致使在实际的森林管理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病虫害,使得森林受到病虫害肆意侵蚀。

二、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一)不可预测

森林在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并且森林病虫害逐渐呈现出复杂化、流行化的趋势,很难寻找到特定的发病规律,病虫害的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季节的影响,因此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病虫害。

如果没有在开始时对病虫害加以防控,那么就会导致病虫害大规模流行,此时想要消除病虫害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为森林生态系统过于庞大,物种丰富多样,所以很难采取某一种特定的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2]通常在大规模爆发的森林病虫害以后,可以发现多种病虫害并存的现象,不同的病虫害存在不同的发病特点、规律、危害力度,使用同一种方法根本无法有效消除,这也是森林病虫害防控难度大的原因所在。因为并没有针对性的预警措施,所以往往病虫害的到来总是非常突然,大规模爆发以后难以进行有效控制。

(二)范围广

我国现阶段存在大量的人工林,并且人工林的数量依然在不断增加,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建造人工林的过程中缺少科学、有效的规划措施,造成树木的实际适应能力并不充足,即便是种植完成以后,存活机率也大大下降,而侥幸存活的树木大部分存在发育不良的情况。

人工林往往种植的都是纯树种,大面积的纯树种构成的森林从结构角度来说往往不具备强大的抵抗能力,倘若此时有病虫趁虚而入,会在林间快速繁殖增长,而后大面积肆意传播。

在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以利用春冬季节的低温将部分害虫冻死,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无论是春季还是冬季,温度始终不能达到将害虫冻死的程度,因此这些害虫在春冬季节依然对林木造成伤害,受到伤害的林木在发芽时节不能顺利发芽,最终枯死,久而久之林业土地面积就会进一步缩短,无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化快

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在森林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依然使用化学防治的方式,基本不会使用物理、生物防治的方式。因为通过喷洒化学药剂可以立刻杀死害虫、去除杂草、治疗疾病,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现如今化学防治手段依然热度不减的主要原因,但是化学药剂往往不具有针对性,并不能针对性的杀死某种害虫或杂草,而是在消灭杂草、害虫的同时也对林木、其他动物造成伤害。[3]更重要的是,化学药剂并不能达到百分百的除草、杀虫效果,一些害虫侥幸存活,抗药性也随之增加,并且这些虫的后代也具有更强的耐药性,使用原有药物根本无法达到杀虫的作用与效果,要想杀灭这些已经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就需要使用杀伤力更强的药剂,但是即便是更换药剂将害虫彻底杀灭以后,林间植物、动物受到的损害也会进一步加重,并且在未来发生病虫害使时依然需要使用药力强的药剂,长此以往最终使森林病虫害防控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三、现阶段森林管理病虫害仿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药剂使用不科学

现如今许多地区依然将化学防治的方式作为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手段,通过喷洒化学药剂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化学药剂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许多工作人员就过度依赖化学药剂,并且经常过量使用,希望可以杀灭更多的害虫与疾病。

虽然化学药剂具备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能肆意使用,盲目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会造成资源浪费,使害虫的抗药性得到增强,依然会对森林造成破坏,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4]

(二)结构规划不合理

现如今,发展森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对于森林结构是否合理基本忽视。因此在建设人工林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一些经济价值高的树种进行种植,而这样做一方面使得森林物种过于单一,另一方面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得不到满足,病虫害发生的机率也就大幅度增加,在给森林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落后的管理方式

现阶段的林业管理工作存在粗放、落后的现象,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为病虫害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可乘之机,病虫害会进一步大肆侵蚀林间植物,使森林无法创造预期价值,同时加大了森林病虫害管理的难度。

之所以出现森林管理落后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人为造成的,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落后,缺少积极学习的意识,管理方式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是依然沿用过去陈旧的管理方式。因为没有使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对树木进行修理、保养,所以树木受到病虫害侵蚀的概率就会大幅度增加。

在病虫害大规模爆发期间,因为森林管理人员没有积极学习相应的手段与技术,所以并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只会通过喷洒大量的农药来杀虫、杀毒,这种粗犷的方式虽然可以消灭害虫、疾病,但是对森林植物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

虽然我国具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但是林业发展与欧美日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并且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林业部门缺少足够的责任意识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上缺少主观性、积极性。落后的技术也制约着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致使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长期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伴随着病虫害类型的不断增加,传统的防治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林业管理的实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给林业管理有效开展工作带来困难,对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四、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应该是最常见也是见效最快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手段,通过配置化学药剂在林间喷洒,最终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尽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并不提倡,但是很多时候因为病虫害过于严重所以必须要使用化学药剂。

化学防治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到目前为止,化学防治技术已经发展有静电喷雾技术、低容量喷雾技术、超低量喷雾技术、静电喷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段,配置适量的药剂,可以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保证森林植物的健康,避免因为化学防治技术使用不当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方式,但是见效相对较慢。使用物理防治手段具有效果理想、污染程度小、操作方便等一系列优势。人工捕杀、隔离病虫害、诱杀等都是常用的病虫害物理防治手段,均可以起到相对理想的效果。

使用物理防治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确保生态平衡,对于提升森林建设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物理防治技术需要相对较长的周期,因此需要事先做好一系列预防工作,确保物理防治技术可以最大限度上发挥效用。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不需要化学药剂、不需要捕虫工具,只需要构建一个特定的食物链就可以达到杀灭病虫的效果。

将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以确保生态平衡,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诸多的优点,所以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5]通过引进病虫天敌的方式来消灭病虫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生物防治技术手段,此外还可以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农药来消灭森林病虫害。

结论

森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森林是庞大的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多样,难免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病虫害给森林管理带来难度,更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方式来消灭森林病虫害。化学防治虽然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副作用大,因此为了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在实际森林管理工作中使用物理、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使森林创造更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害虫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分析与阐述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把粮食保管好/一个消灭米象的办法